3月27日,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禹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后简称“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规划”涉及禹州的城市定位、区域协调、综合交通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释放了重大信号,内容振奋人心!

下面,小编将“规划”中的内容逐一列出,大家细细品读。

这里是禹州

禹州因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此而得名,别称夏都、钧都、药都,河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禹州地处中原城市群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区的战略高地,未来随着郑许一体化推进, 禹州将承担区域协作的责任和挑战。

禹州是大禹文化的承载地,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市域面积:1469.03平方公里

国内生产总值:849.59亿元

常住人口:110.98万人

户籍人口:134.02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科学确定目标定位

1.1 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禹州市全域

总面积:1469.03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21—2035 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1.2 职能与城市性质

职能定位:以新材料、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为主的产业创新基地,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

城市性质:

1.3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

总体目标: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主导产业集聚创新为突破,实施创新驱动、优势 再造,构建绿色永续、集约高效、协调统筹、宜居共享和安全韧性的国土空间, 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规划禹州为创新工业强市、人文中等城市”

阶段发展目标:

至2025年,城乡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中心城区功能逐步完善,吸引力得到进一 步加强;重点镇建设初具规模,农村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得到进一步加强。初步实现产业转型,文化品牌产业化和效益化初步显现;协同发展战略得到初步落实。

至2035年,成为“一带一路”上文化的重要输出地;河南省内外兼修的文明中 等城市;郑许一体化节点功能得到全面发挥;城乡人居环境与生产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产业成功创新转型,市域经济综合实力迈入全国第一梯队,完全融入郑州都市圈。

02

构建区域协调格局

2.1空间协同——融入中原城市群、郑许一体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禹州毗邻中原城市群核心区,位于郑州、洛阳、许昌所构成的“金三角”节点位置, 同时也是郑许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城市。禹州应提升自身发展 能级与辐射带动能力,强化产业、开放、创新、服务、城镇 承载等功能。支撑许昌、郑州跨区域协同分工和集群共建。

2.2交通互联:支撑协作环和城际铁路建设

城铁:衔接城际轨道,联通区域城铁网络

依托郑州都市圈城际轨道外环的建设,推动全域全面融入区域城铁网络。通过都市外环城际线的建设,全面加强与其他县市的对接。依托郑万高铁禹州站的通车运营,与中原城市群“十字加半环”城际铁路网相衔接

高速:增加高速通道,提升郑许一体化水平

强化东西快速公路通道建设;加强焦平高速、永济至灵宝高速的建设,减轻郑州西部交通压力;解决相邻市县(禹州-汝州,禹州-襄城,禹州-新密)之间高速联通问题

铁路:以线带面,建设郑州都市圈重要交通枢纽

依托三洋铁路的优势,实现禹州与京广、京九、京沪、焦柳铁路大动脉的直接连通,提升禹州的物流功能。依托三洋铁路禹州段公转铁示范项目,实现铁路、企业、环境多方共赢,成为河南省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的示范。

2.3产业协作: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构建空间联系紧密、功能优势互补、分工合理有序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聚焦新建材、装备制造和医药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在产业转型发展上持续突破。

承接郑州都市圈产业转移

充分利用禹州自身的产业优势,强化其与周边区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承接先进 制造、医药、食品产业转移;提供生态文化旅游功能、都市农业基地。

落实郑许一体化产业职能定位

落实禹州在郑许一体化中“产业转移和都市体验功能区”的产业职能定位,推 进钧瓷开发、制造基地和中药材集散加工基地等产业职能的区域协作;做好省级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建设文化旅游目的地。

2.4生态共融:构建区域视角大生态格局

推动禹州沙陀湖调蓄工程的建设,提高郑州市、许昌市生活、生态用水保证率,利用汛期总干渠弃水,有效补充许昌市域河湖水系生态环境用水。严格管控颍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南水北调干渠饮 用水源保护区

03

优化开发保护格局

3.1构筑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支持禹州发展成为中等城市,推动“神垕、 顺店、火龙、古城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2 三线统筹划定与管控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4964.98公顷

落实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61074.86公顷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8769.00公顷

3.3 营造绿色高产的农业空间

构建“一心、两园、一轴、一带、三片区”现代农业总体发展格局

一心:农产品集散中心;

两园:国家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红薯“三粉”现代农业产业 园;

一轴:即颍河发展轴,依托颍河向禹州市西北-东南向发展,将三大片 区进行串联;

一带: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农业带;

三片区:林下经济生产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区、高产优质粮食生产区。

3.4 保护水清林美的生态空间

构建“一屏两带三区一网多点”生态安全格局,形成连续、完整、 系统的空间网络体系

一屏:生态保护屏障

两带:颍河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生态涵养带

三区:生态涵养生态功能区、城镇循环经济生态功能区、农田营养物 质循环生态功能区

一网:由生态廊道、交通生态廊道和农田林网构建的生态廊道网络

多点:大鸿寨国家森林公园、华夏植物群地质公园、森林植物园等

3.5 塑造集约高效的城镇空间

塑造“一核四心多点”支撑的城镇体系

强化一核四心,构建功能联动的城镇密集发展区

“一衣带水 · 合纵连横 · 三心辉映 · 四区协同”

一衣带水:颍河生态文化传承带——传承禹州历史文化、凸 显禹州生态特色的生态文化带

合纵连横:

综合服务发展轴——依托药城路两侧的行政文化、 商业商贸、科研等功能节点打造南北向综合服务 发展轴;

公共服务集聚轴——依托禹王大道东西向城市发 展轴,将古城、老城、新区有机串联

三心辉映:行政文化中心、商业休闲中心 、商务办公中心

四区协同:东部高铁产业区、南部产城融合区、西部活力提升区 、北部颍河新城区,

04

统筹宜居城乡空间

4.1 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将禹州建设为宜居宜业、生活便利、饮水安全、环境优美、生活 幸福、乡风文明、乡愁浓厚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市,使禹州乡村成为中国美丽中原乡村、三都(夏、钧、药)生态家园。

4.2 落实深化主体功能区

规划以落实省级农产品主产区为基础,规划形成城市化地区乡镇9个, 农产品主产区乡镇1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2个。同时结合资源禀赋 形成功能复合的主导功能区11个。

05

聚焦“工业强市”

5.1 产业发展三大策略

农旅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产城融合,聚焦建设“工业强市”

文旅融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5.2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展绿色农庄经济、绿色园区经济、绿色人居经济三大产业主体,全力构建“1+8+3”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06

构建支撑保障体系

6.1 构建高效通达的综合交通体系

增强郑、洛、平、许的空间联系,建设区域协同型枢纽城市。依托城铁、高速、铁路、轻轨打造便捷一体的综合交通系统。

构建“通透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良好的地理位置, 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强化与临近市县的交通联系,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升级城市交通规模。

合理布局慢行网路系统:依托颍河滨水休闲区、历史城区、特色商业区设置慢行优先区,并形成慢行网络,配套慢行交通设施。

停车系统:明确城市未来停车需求和分布,通过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 政策进行控制,以达到交通的良好运行,实现交通协调。

6.2 打造智慧、韧性的市政基础设施与综合防灾体系

供水系统:以南水北调水为主水源,城乡供水一体化。到2035年,市域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

排水系统:实现市域“海绵”化、雨水资源化。

能源系统:加强智能供电,逐步降低化石能源,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综合防灾能力:城市防洪标准不低于10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低于30年一遇。

应急体系实现“防、灾、救”一体。

6.3 打造均衡布局的公共服务系统

构建10-15分钟两级城镇生活圈,承担区域公共服务功能。

建立乡集镇15分钟生活圈,满足乡镇级别公共服务功能要求。

实现行政村内15分钟公共服务功能圈层,服务村民日常生活。

请相信我们的城市!

禹州,未来可期!

来源综合|禹州市政府 颍河网

“掌上禹州”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