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被用来喂猪的覆盆子,为什么变身“树莓”,在美国备受追捧?国内价格翻了几倍,有的地方竟然卖到近200元一斤,还不一定买得到!为什么中国农民不大规模种植?

覆盆子,可以说是很多小伙伴的童年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明节一过,农村的大山里、小溪边,甚至是田埂上,就会挂满红色的小果子,像一个个红灯笼。90%的城里孩子不知道,可90%的农村娃却如数家珍。

什么是覆盆子?

覆盆子是学名,民间叫做刺泡、悬钩子、山泡、树莓、牛奶母和种田泡等,长期吃这种果子,夜尿频繁的人都可以将尿盆倒扣过来不使用了,因此得名“覆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有相关描述:“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

小时候,经常挎着篮子前往山里摘着吃,身上被扎得红肿也在所不惜,它比草莓要香甜得多,不过不经放,当天不吃完,只能拿去喂猪。

的确,把覆盆子当作“野果中的爱马仕”都不为过,它除了味道酸甜可口,也有药用价值,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之功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传,东晋医学家葛洪常年外出寻药,因为过度操劳,身体出现了问题,起夜次数增多,严重影响睡眠。 虽说葛老是医学专家,却看不好自己的病。 有一天,他上山寻药时,看到一种红色的野果子,为了解渴,就吃了一颗,发现味道不错,就接连吃了好多。 过了几天,葛老发现自己的毛病得到了缓解,后来他又去摘那野果子吃,慢慢地,夜尿频多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

覆盆子富钙、磷、钾、维生素等成分,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抵抗力,还对癌症预防有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树莓能抗衰老,有美容养颜的作用,长期食用树莓,对心脏也有不少益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十几年前,随着农民大举进城务工,其子女也开始在城里生活,覆盆子逐渐在人们的视线中淡出。如果你问城里的孩子,大概率不知道什么是覆盆子,更别说品尝一番了。

不过,短视频的兴起,又给了覆盆子生机。很多短视频UP主开始记录童年被遗失的记忆,覆盆子就像被挖出的金矿一样受热捧,如果你关注抖音,一定不会错过那些点赞超过10W+、100W+的作品,它们在召唤你的童年回忆,也刺激着你的味蕾......

令人惊讶的是,覆盆子并未在中国广泛种植,反而要从美国进口。其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人工成本太高。覆盆子个头比草莓要小很多,并且一捏就出水,采摘的话还得防扎伤,待遇低了,没几个人愿意做,反倒是让客户自己去摘省劲儿。

其次,覆盆子不储存。一旦采摘,便要当即食用,否则只能烂掉。因此,也不适合长途运输,种得多了,容易滞销,造成很大的损失。

最后,需求量不足。中国很多人不知道覆盆子,更别说买来作为常备水果来食用了,市场需求不足,很难带动规模种植。

种种制约因素加持,导致覆盆子价格与日俱增,网上都按100g来卖,价格接近200元也不足为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覆盆子在中国规模种植很困难。要想大规模种植,采摘、储存、加工、运输等成本都需要降下来,这样才能走进国人的心,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产品的市场验证,需求上来了,在规模的带动下,单位成本也自然降下来了。

反观美国,从18世纪开始,覆盆子就兴起了,并成为餐桌上的“黄金水果”。据世界树莓组织(IRO)的数据显示,近年来,美国树莓年产量高达7~8万吨,是中国的7倍之多,还不得不从老美进口。

为什么老美能大规模种植呢?

首先得益于高度自动化农业,作为农业强国,农业机械化贯穿着农业种植收割的整个过程,在广袤无垠的农田里,一台大型的收割机,分分钟能将果子收入囊中,解决了人工成本高的问题。据说,一天就能采摘上千吨黄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美国在莓果类的加工和储存技术较为完善,草莓、树莓、蓝莓、黑莓、蔓越莓等,通通能做到即摘、即装、即送。即使鲜果需求下降,也能快速加工成酱,不用担心滞销。

最后,美国爱树莓,就像老鼠爱大米。天然的饮食习惯和需求,让美国农场主们有了大规模种植的动力!

所以,美国追捧树莓也是情理之中了。

中国城里的朋友,想要实现覆盆子自由,现在还比较难!不过可以趁着初夏来临,潜入农村深山老林,摘一把野生覆盆子,再过一次囫囵吞枣的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