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山水相依、刚柔并济!这三条文化带承载了古都“城市之魂”

北京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是北京文化脉络 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2017年发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将三条文化带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今,三条文化带建设正不断取得实效,成为首都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打造 北京文化金名片增色添彩。

大运河文化带

沿着大运河遗迹穿行北京城,一处处文化遗产点缀在82公里的河段,与拔地而起的大运河博物馆一起,串点成线,古今辉映,形成大运河文化带,见证千年运河的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走在大运河文化广场,风轻柳绿,春意盎然,通州大运河是大运河北京段主体,现已打造成了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将大运河沿线的4座公园串联起来,形成有历史、有文化、有生态、有活力的10余公里景观带,古老的运河号子,和现代人文景观,汇成了独特的运河风景。

运河滋养着北京,北京同样守护着运河。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6月24日,京冀段62公里正式通航,让漫游运河话千年成为现实。

长城文化带

在北京崇山峻岭间绵延520.77公里的长城,跨越千年时光蜿蜒而来,在持续不断地保护和文旅开发中,重现磅礴沧桑之美。现存北京长城主要包括北齐和明两个历史时期的遗存,是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不仅拥有中外闻名的八达岭长城,还有“天下第一雄关”居庸关、“万里长城独秀”慕田峪长城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长城资源调查情况显示,北京长城保存程度好、较好和一般的各类型遗存约占总量的33%,保存程度较差和差的各类型遗存约占总量的41%,已消失的遗存约占总量的25%,未经调查的遗存不足1%。

2019年,《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公布,针对北京长城的保护修缮力度进一步加大。规划提出,到2035年,通过抢险、日常维护等手段,北京市将实现长城本体和载体全线无险情。围绕长城主题的各项文化活动和文创产品也异彩纷呈,长城文化节、长城文创大赛,等让长城IP人气高涨,长城新春祈福、新年灯会等文旅活动的推出,更是让古老的长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文物局党组书记 局长 陈名杰:

能够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优质的文化产品。

到2035年,长城管理开放的长度有望达到北京长城总长度的10%左右。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西山是北京的父亲山,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一山一河,覆盖了大兴、房山、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海淀、昌平、延庆8个区的全部或局部,为北京平原提供了文明和城市诞生、发展的舞台。2021年,永定河747公里河道实现26年来首次全线通水,保持全线通水两个多月。2022年,永定河全线通水的时间达到了123天。

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八百七十年的建都史,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如今都是当代北京城市建设的财富。随着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北京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在成体系、成规模,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产转变,并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人民从文化自信迈向文化自强。

来源:BRTV新闻(记者:周宇 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