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这个头衔,一直都是风水轮流转,你方唱罢我坐庄。

这不,因为成功申遗渐渐“火出圈”的泉州,这几年的热度便持续飙升,甚至隐隐盖过了“隔壁的老牌网红”厦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如果你仅仅把泉州当做一个徒有其表的“网红”城市,那可大错特错了。

她能从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宝藏旅行城市,成长为如今火爆朋友圈、红透小X书的新任顶流,没有点实力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座“活着的千年古城”,这里不仅有着一般城市难得一见的烟火街景,更有着多元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世界宗教博物馆”、“东方文化之都”。

不夸张的说,因海而兴的“刺桐城”泉州,就仿若一颗时间胶囊,浓缩了深厚的历史。

各种古香古色、复古风十足的建筑随处可见,抬手一拍就是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喜欢美食的朋友来说,泉州更是一个必去的城市。

这里号称是“福建88种小吃的发源地”,美食云集!

上到酒店餐厅、下到街边小摊,不论你更钟情地道的旮旯小吃,还是在地的新鲜海鲜…“舌尖上的泉州”只愁你没有更大的胃来装~

宝藏的泉州真的每去一次都会有新的惊喜。

那些藏在街头巷尾的传奇故事,那些超乎预期、新奇特别的传统民俗,需要我们多花一些耐心、多深入一些角落去感受。

半城烟火半城仙

众神狂欢的泉州古城,蟳埔渔村与梧林侨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元中国看泉州”,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遗产城市,不夸张地说,走在这座城市中,一路皆是故事。

但光是自己走马观花式地逛街逛展,其实是很难get到这些隐藏在背后的传奇的。

01:三步一庙、五步一堂!

沉浸感受“世界宗教博物馆”

首先是泉州的“仙”!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昔日的海洋贸易非常鼎盛。这也使得泉州成为多元宗教并存的地方。

除了本土的道教和民间信仰,还有无数的外来宗教在这座城市中留下了它们的痕迹。

哪怕在如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摩尼教、犹太教等多种宗教建筑或遗迹也都集中在古城内,神奇地共存。

一条短街,既能烧高香也能做礼拜,既能求关爷也能拜妈祖,哪怕你当街磕头,也没有人对你侧目。

世人与神祇为邻,众神在这里狂欢。

而只有走进泉州人的生活日常之中,你才能深切地感受到当地人有多爱“拜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求签关岳庙,探访清净寺

中华文化基因与遥远的阿拉伯回忆

泉州古代深受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深厚影响,素有“海滨邹鲁”和“泉南佛国”之誉,尤其民间信仰十分丰富。

涂门街上的泉州通淮关岳庙,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也最具代表性。这里熙来攘往,香火缭绕,掷杯抽签,余音不绝。

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当地人的信仰日常,还可以跟着当地向导,向关圣帝君求签,请其指点迷津,体验一把泉州的“传统时尚”。

而关岳庙不远处的清净寺,则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并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

它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建筑格局仿照中世纪阿拉伯地区叙利亚大马士革清真寺,是典型的中世纪中亚建筑风格的伊斯兰教寺院,在如今的阿拉伯地区也十分罕见。

作为舶来宗教的代表,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泉州多元宗教起源、以及它们对泉州本土的影响、各种融合与碰撞。

走进多元融合的开元寺

寻觅泉州包容开放的历史印记

移步走进西街尽头的开元寺。一抬眼就可以看见寺内高耸的两座标志性建筑——中国迄今现存最古最高的东西石塔。

作为多元宗教文化因素并存的集大成者,开元寺不仅有众多经典的佛教佛像和建筑,还有许多异域神祇形象和海外宗教建筑元素:大雄宝殿里的“狮身人面像”,婆罗门教石雕、迦陵频伽斗拱....

泉州美食

品尝经典闽菜姜母鸭和咖喱牛排。

每道菜的背后也都有不少说道哦,比如咖喱牛排相传就是由阿拉伯人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来的,姜母鸭传说是流传民间的宫廷御膳,是由商代名医所创...

来到旧厂房改造的新生街区“小西埕”。

在一间蒸汽工业风的私密茶馆里歇歇脚,边品茶边分享古城探索的收获,也非常出片哦。

在这里,玩上几轮闽南民俗游戏“博饼”。

博饼由闽南民间祭月的习俗演变而来,规则简单公平,既充满竞争悬念,又富于生活情趣。让我们利用这欢娱时光,爱拼才会赢,博个好彩头!

参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海交馆内遍布文物,其中的近四百方外来宗教石刻尤为珍贵。

例如刻有天使和十字架图案的基督教石刻,神秘的印度教神造像和半人半兽雕刻,刻有精致阿拉伯和波斯书法体的伊斯兰教墓石...

02:访蟳埔村、洛阳桥

欣赏泉州非遗“活化石”,感受泉州烟火

“泉州的烟火气”其实无处不在,想要呈现她,必须要有一个关键的钥匙。我觉得,这个钥匙就是当地人。

一旦你深入了解泉州,就会发现泉州人对传统民俗的恪守坚持,对历史文化的骄傲自豪,还有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泉州人的优点和有趣是需要慢慢体会的!

在宋代驿站改建的小剧场里

观摩非遗“活化石”:南音与掌中木偶戏

都说泉州也是个烟火气十足的民俗大观园,这话一点没错。

机缘巧合之下,泉州保留了许多非常久远地从中原传入的饮食、服饰、节庆民俗和工艺。

这两年随着文化自信渐渐深入人心,很多优秀的传统技艺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和欢迎。

宋代驿站原址上建成的古朴工作室里,坐着小竹椅,品着工夫茶;听老师娓娓道来,沈氏家族四代人坚守和传承南音与掌中木偶戏的故事。

穿梭在梧林村的九十九幢大厝

一砖一瓦间品读侨乡烟火

前往梧林村探索。

这是⼀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因“栽下梧桐树,能引凤凰来”而得名,其历史和人文堪称泉州下南洋浪潮的一个完整切片。

在这⾥, 古厝与洋楼争辉:外墙斑驳的朝东楼、巨榕笼罩的德鑨宅、号称有九⼗九座⻔的德养宅、孔雀成双⻜的胸怀祖国楼...

不仅藏着日常的烟火气和故事,更是相当出片。

穿梭在红砖铺就的街巷,徜徉于风格迥异的民国建筑,倾听一砖一瓦蕴含的华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