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杜牧的《清明》诗里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不少人把清明和下雨联系在一起,认为清明节下雨才对。

但是民间却有老话说“雨打坟头火,两气争不休”,到底清明节晴天好,还是下雨好呢?

1·清明的特点

《淮南子》里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指的是东南风,东南温暖,风到之处气温快速回升,大地风和景明。

春季的三个月,从立春节气开始进入寅月,冬季的寒冷开始隐退,温暖的木气逐渐升腾,但这时候风里依然还有冬天的寒气,是因为这时候木气还不够强,寒水还有一定的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卯月中间的春分节气,大地上木气到达最强旺时段, 夏季的火气从此萌生。春分过后,春季木气开始慢慢减弱,夏季的火气不断增强,所以春分前一天是“木离日”。

到清明节气,大地进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季春辰月。辰属土,属土的月份是四季交替、阴阳交接的时段。

清明之后,木气逐渐隐藏进入辰土,夏季火气开始生长。随着木气的不断消耗、火气也不断地变强,一直到立夏节气时,木气彻底失去实力,夏季火气开始掌控季节,所以立夏的前一天叫“木绝日”。木绝火起,大地进入夏季。

古籍中清明三候分别是:桐始华;田鼠化为鹌;虹始见。三种物候都表达了这15天大地阳气盛、阴气衰,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特点,从此季节从春暖慢慢转向夏热。

《周书时训》中说:清明桐不华,岁有大寒;田鼠不化鹌,国多贪残;虹不见,妇人苞乱。

2·啥情况会下雨

四季的雨水和气温密切相关,夏季太阳直射地面,离地近的空气温度也不断升高,使地气快速上升和高空的冷空气相遇,也就有了降雨的必要条件。而寒冷的冬季,太阳照射地面的时间短,气温低,地气不升、天气不降,自然雾多雨少。

春季温暖,秋季凉爽,这两个季节气温不定,降雨自然也难以测定。如果春秋凉风多、气温低,地气难升自然雨水就少;暖风多、气温高,地气上升快雨水自然就多。

清明节气更是如此,这时节春季木气入辰土不断变弱,夏季火气萌生不断增强,火气生长越顺利季节越是正常,后期雨水自然也就越多。

古代人也喜欢在清明节用各种方法预测水旱和谷物收成,正所谓“每多贤父老,占节识年丰”。也出现了不少关于清明节占雨水的谚语和俗语,比如民间的“门前插柳青,农夫休望晴;门前插柳焦,农夫好作娇”“清明雨打坟头火,阴阳相争雨无常”。

以及《田家五行》中的“田鸡叫得哑,低田好稻把;田鸡叫得响,田内好牵桨”等,用各种现象预示晴雨和丰歉。

3·清明下雨好还是晴天好?

农家说“清明前后麦怀胎,谷雨前后麦见芒”,清明前后正是北方小麦的拔节期,接着就要开始孕穗;油菜和多种果木也相继进入开花期,正值授粉孕果的关键阶段,这期间阳光普照,气温稳定升高,才有利于作物和果木的丰收。

南方也正值早稻的播种和育秧大忙时节,如果这时候下雨和降温也会伤害早稻生长。

所以农谚里说“清明宜晴,谷雨宜雨”“清明天睁眼,一棵打一碗”“清明有雨百果损,清明天晴百果收”“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认为清明晴天象征收成好,下雨则预示着歉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季节上来看,清明是季春辰月的开端,是木气减弱、火气增强的关键点,如果这时下雨或降温,使火气生长不顺。

火气不顺、天气热得就慢,后期雨水自然就少。夏季天气炙热,如果雨水少的话,无论是庄稼还是人都会受不了,出现异常天气的几率也会更大,所以老话才说“不怕四时水,就怕清明雨”。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清明节天都会比较好。不过,今年清明交节在癸卯年、丙辰月,癸巳日的丁巳时,这个时间点里水气和火气两头旺,阴水压在纯火上,有雨也会提前下,清明节大抵是个半阴不晴的污糟天,水一半火一半,收一半歉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