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一位广东老人走进当地民政局,没登记也不准备办事,因为他是来跟政府“讨债”的,而且讨的还是一个天价,足有3万多亿!
民政局的工作人员都吓了一跳,却又不得不信,因为老人手里的欠条是真的,写欠条的人居然还是当年的游击队。

老人的欠条究竟从何而来?
他真的能够如愿拿回欠条上的欠款吗?
这位老人名叫梁诗伟,家住广东江门,不久前在修缮自家老宅时,无意中在屋顶发现了一个精致古旧的木盒。梁老先生以为里面装的是祖传的宝贝,小心翼翼地将其打开后,只发现了一个破旧的民国钱包。

而在钱包中,装着一张泛黄的纸,上面写满了毛笔字,开头就是两个字“借条”。老爷子仔细读完,顿时吃了一惊。只见上面写着:
“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共38石70斤,大洋5000元金条8支,每支一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偿还。”
38石(dan)米相当于4500多斤,再加上5000块大洋和8根一两的金条,如果连本带利换算下来,估计至少要3万多亿,放在今天都是个天文数字,更何况当时还是2009年。

要知道,2010年整个广东省的GDP也就4万5千亿人民币,这些钱相当于广东GDP的三分之二。
在欠条的落款处还写着,“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李赵培”等字样。一看到这个名字,梁老先生有了些印象,那时他年纪还小,曾与这位李赵培有过一面之缘,只记得对方矮矮胖胖,面容和善。
在看到这张欠条后,梁老先生立刻给当地民政局打去了电话。然而,当地的民政局听说此事后,却不由产生了几分怀疑。

梁老先生的家境并不富裕,当年的游击队,为什么会跑来梁家借钱呢?
其实这跟梁老先生的父亲梁鸿文有关。梁鸿文小时候被卖到美国当劳工,后来走运赚了一笔钱,他将这些钱拿去做生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财富越积越多,最终变成了一位富商。

发达后,梁鸿文选择了落叶归根,回到位于广东江门大井头村的老家,盖起了一座大宅院,还置办了大量的土地,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大地主,还先后娶了六房姨太太。
欠条上写的“鸿文三姐”,就是梁鸿文的三姨太,后来梁鸿文和两位太太都去世了,精明能干的三姨太,就成为家里的女主人。梁老先生原本是六姨太的儿子,不过一出生就抱养到三姨太身边,三姨太也将他视如己出。

也就是说,梁老先生家过去真的有资本借钱给游击队抗日,而梁老先生拿着欠条跟政府“讨债”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令梁老先生没想到的是,当地民政局非但没有承认这张欠条,反而建议梁老先生将欠条捐出去。
即便梁老先生将欠条拿到民政局,对方也坚决不肯承认。民政局这样做,其实也是有原因,原来就在几个月前,梁老先生就曾拿出一张欠条来讨钱。

那张欠条是梁老先生在老宅中,安放祖先牌位的地方发现的,其中内容比第二张欠条要少很多,写的是“借鸿文三姐白米60斤,待胜利后由当地政府每年一倍偿还”。
按照这张欠条的还法,当初的60斤大米已经变成了3900斤,已然不是一个小数目。梁老先生带着欠条去政府讨要时,当地政府便让民政局来负责此事。

可是筹集这么多大米并不容易,梁老先生也没打算要那么多米,于是双方经过协商,民政局答应以奖励的名义,一次性向梁老先生发放2万元人民币的奖金,算是对鸿文三姐昔日抗日贡献的表彰。
不过这样做也是有条件的,梁老先生拿到奖金后,不能再拿着借条提出其他条件,若有生活上的困难,可以按照经济救助来解决,之后还为梁老先生办理了低保。这也是为什么,当梁老先生再次拿出一张欠条时,民政局坚决不肯承认其真实性的原因。

但在梁老先生看来,他与民政局的约定指的是第一张欠条,那张欠条他已经捐赠给博物馆保存了。第二张欠条上的内容与之前不同,政府理应分别处理和对待。
而这也不禁让人产生了几分疑惑。如果这两张欠条都是真的,上面又写着待到胜利后由政府来偿还,那为什么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鸿文三姐没有找政府讨钱呢?
梁老先生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后来的土改中,鸿文三姐被划成了土地主,致死都没有拿出这两张欠条,也没有跟梁老先生提起此事。

倒是她的亲生女儿,也是梁老先生的姐姐,游击队来借钱时,她已经能够记事了,对此事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为了证明这张欠条的真实性,梁老先生四处寻找当年的知情人士,结果找到了一位名叫简惠仙的97岁老人。简老太的丈夫,就是当年写下欠条的游击队指导员,她自己也是抗战老战士,对游击队长李赵培印象深刻。

简老太回忆称,梁老先生的长辈鸿文三姐,当时管理着梁家的全部产业,精明能干还是个心肠很好的女人。她的亲生女儿梁文娇投身抗日事业后,鸿文三姐便经常给游击队送钱送粮。
队长李赵培来到梁家借钱,鸿文三姐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而李队长想着部队的纪律,坚持要写欠条。由于借走的东西太多,很容易引起敌人的关注,所以游击队便分很多次,偷偷将其运走了。

既然确定了欠条的真实性,接下来该考虑的就是还钱的事宜。可惜的是,依照我国法律,最长的诉讼时效是20年,而这张借条已经将近70年的历史了,早就过了追诉期。
民政局承认了这张欠条的真实性,只是他们也很头疼,究竟该从哪里找来3万亿还给梁老先生一家。好在,梁老先生一家并非真的要政府拿出这么多钱,他们只是希望能给鸿文三姐正名,政府再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补偿就行了。

只是适当补偿说起来容易,究竟要给多少钱才合适呢?当地民政局没有可参考的数据,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政策,这件事想要获得妥善地解决,依然需要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