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18日,乳山市崖子镇西涝口村探获一处大型金矿床,查明金金属量近50吨,成为我市范围内探获的最大金矿床。这一大型金矿床探明的功臣,正是扎根我市的“英雄地质队”——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8年“探金”背后,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英雄地质队”与威海有哪些渊源?3月21日,记者来到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对此次大型金矿床探明历程进行独家采访。

山东地质六队地质工作者正在进行野外踏勘。纪哲 摄

“找金矿,最愿意和六队合作”

当天上午9时许,记者走进省地矿六队办公场所时,正碰到迎面走来的西涝口项目负责人胡秉谦等人。他们步履匆匆,要根据省厅专家组野外核查意见,对金矿床相关报告进行修改,“我们准备再去一趟现场,确保细节准确无误。”

2个小时的车程,胡秉谦和同事们8年来不知道跑了多少趟。更多时候,队员们还要住在勘探现场,一住就是几个月。

关于在乳山西涝口村找金的故事,还要从2015年说起。

那时,山东宏鑫黄金矿业有限公司在西涝口村附近发现潜在金矿床,受委托的一家勘探单位进行勘查后,提交了约10吨金金属量的报告。为进一步加大勘查力度,扩大增储空间,山东宏鑫慕名找到了曾被国务院授予“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的省地矿六队。

“行业内都知道,找金矿,最愿意和六队合作,因为他们专业技术过硬、做事踏实,能够用最低的成本,准确勘查出金矿所在的位置。”与六队合作多年,山东宏鑫负责人坦言,六队在业内是有口皆碑的“靠谱”。

从山东宏鑫手中接过矿床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判后,六队认为该处找矿前景较好,接下了这个任务。

当年8月,六队正式挺进乳山市西涝口矿区驻地。

找金矿,打下的第一钻尤为重要。为了走好开局第一步,项目负责人把自己关在挂满图纸的指挥部里,细致研究周边矿区深部探采资料,分析深部构造变化。经过反复推敲,最终拿出了施工方案——顺着矿床最常见的延伸方向,在北东向打1个试探性钻孔。

创新找矿思路,

50吨金矿“破土而出”

西涝口金矿的第一钻,一个孔,一打就是2个多月、1400余米。但矿石样品的化验结果却并不理想,理论上应该存在的厚大矿体,却扑了个空。

“一个钻孔打下去,成本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找不到矿,蒙受损失不说,还会动摇大家找金的信心和决心。”六队副队长兼总工程师周明岭说。

现实与以往经验存在巨大出入。针对第一钻的反常现象,周明岭召集六队专家组“把脉问诊”,经过系统思考、反复论证,周明岭初步判定:这个金矿具有新类型黄铁矿碳酸盐脉型金矿床式的特征,属于找矿新类型,控矿构造走向在此处可能发生了转折。之后,他组织技术人员多方探索,开展科技攻关,对找矿的方向进行了针对性修正,并根据岩心分析进一步佐证了他的判断。

“那时候,钻出的岩心,堆满了好几个库房,几乎没有腾挪空间。但我们心里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不放过每一块岩心。”周明岭说,前后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将所有岩心重新编录,并逐一进行了化验分析。

凭着这份坚持,六队有了新发现:不仅矿体的延伸方向由北东向转为东西向,矿层所在的位置也呈自西向东由深及浅的成矿规律。“尤其后者的发现,将大大节省我们的勘探成本。”周明岭说。

“其实8年找出一个金矿,算是比较正常的时间,但每个矿在勘查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锐意开拓、攻坚克难。”周明岭说。

按照全新的找矿思路,2016至2023年间,六队施工200多个钻孔,实现了找矿新突破——最终提交了截至目前我市最大的金矿勘探报告,累计探明金金属量近50吨,潜在经济价值约200亿元,这对全国金矿增储上产、增强国内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翻开六队的找金光荣册,除了西涝口金矿外,还有更多耀眼的高光时刻。据介绍,六队成立至今,已使莱州三山岛、寺庄、焦家深部等14座特大型金矿“破土而出”,累计钻探工作量达500万米,累计探明金金属量约占全国已探明黄金储量的五分之一,助力胶东地区金储量和金产量稳居全国第一,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黄金富集区。

扎根威海十余年,

修复70余处矿山

六队组建于山东招远,活跃于胶东地区,2011年将队部搬迁至我市。十余年间,六队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服务地方发展也成绩斐然,在自然资源勘查、地质调查、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应急救援、地质灾害与防治、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方面,为我市作出了突出贡献。

初春时节,里口山生态修复区半空偶尔传来鹰鸣声,这无疑是极好的信号:物种多样性在丰富,生态功能在恢复。“老鹰的出现,说明下面有可捕食的动物,如野鸡、兔子。”六队副队长王敬说,生物链不断完善,这是对生态修复成果的有力证明。

2018年,六队为市政府起草《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用三年时间完成市内一批废弃矿山的修复工程。全市150多处矿山修复工作,有70余处被六队承接。

第一个启动的修复项目就是里口山。针对过去因采矿活动留下的32处矿坑,六队因地制宜,考虑光照、水源、岩石发育程度等因素,为每一处矿山量身定制了治理方案:山体削坡排险、危岩清理,消除地灾隐患;根据山体实际情况,用飘台、回填续坡、挂网喷播等修复工艺,消除视觉污染。

十几人的技术团队,每天早出晚归,夜以继日地努力让工程驶入快车道。目前,环翠区里口山、经开区大岚山、临港区角山等70余处矿山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已全部结束,修复绿化总面积500公顷,将“城市伤疤”变成了“城市绿肺”。

成绩远不止于此。承担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3个区市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工作;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成立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组建我市唯一一支市级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在地灾调查评估、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连续多年开展“地质工作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为我市多地施工水井102眼……六队在多领域主动发力、精准服务,为我市精致城市建设贡献了地质智慧。

新时代赋予“英雄地质队”新的使命。“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全体地质工作者的回信让大家备受鼓舞。来到威海这么多年,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也为我们顺利开展地质工作创造了良好环境。”六队党委书记、大队长丁正江表示,站在新的起点上,六队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地方需求,大力提升服务能力,主动融入威海精致城市建设大局中,奋力书写“英雄地质队”新篇章。

zhuan发让更多人知道~~

签审:颜 潇

审核:刘倩倩

编辑:王好洁

文字记者:张宇

|声明:原创作品|

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