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之旅,可谓是艰险无比,不仅要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的考验,还要爬雪山过草地,经受着极端气候和环境的侵扰。

对于很多的红军老战士来说,松潘草原是他们毕生难以抹去的噩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因为很多的战友并没有倒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中,而是悄无声息被吃人的草地所吞噬,这样的画面怎能忘却?

这就带来今天的话题,一晃八十多年过去,当年长征路上的松潘草地还会吃人吗?如今的松潘到底变成什么样子?今天就来回顾广袤的松潘草地的前世今生。

01

决策失误被迫西征

中国工农红军在八十年前的战略转移,本质上是一次大撤退,或者干脆叫大溃败。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的中央排斥毛主席的领导,完全照搬苏联的做法。

列宁斯大林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根据俄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因为俄国是工业国家,城市是国家的主流意识,拿到城市就等于拿到政权。

有人把中央苏区的反围剿失败归结于李德的军事思想,与强悍的敌人打阵地战,自然会非常被动。

但问题的根源来自高层的政治路线,来自左倾的机会主义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

研究中国革命尤其是红军发展史,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所有的革命根据地都是边区,也就是广大的农村,而且是三不管地带。

所谓的三不管,其实就是国家政权统治的最末梢最远端,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地方势力最弱化,也就更利于革命事业的发展。

比如陕甘宁边区,比如鄂豫皖边区,比如以瑞金为核心的湘赣边区中央苏区,川鄂豫边区都是国民党统治未及达到的边缘地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由于中国的领域百分之七十是广袤的农村,而农村人口占全国的百分之七十,正是这两个百分之七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根本出路在农村。

其实再往后的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是先从农村的经济改革开始的,比如安徽的小岗村的分田到户以及后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本质上还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逻辑线。

这也就是说,脱离了中国的基本国情,走大城市的起义,基本上是走不通的,是一条死胡同。正是因为李德他们带着德国俄罗斯的发展思路,因此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随着不合实际的阵地战防御战的节节失利,闽湘赣边区的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红军战斗力大为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战略转移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仔细探讨彼时的福建革命形势不难发现,往东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往南是广东,往北是国民党的军事政治中心,唯有的一个转移的方向就是向西。

从根本上来说,当年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线路并不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随着战局的变化不断演化而来,也就是红军且战且退的历史痕迹。

这就客观上要求红军的撤退路线一定是人烟稀少的地域,也就是国民党政权统治的薄弱环节,正是因为人烟稀少,才会在后来给红军带来意想不到的灭顶之灾。

02

茫茫草地危机四伏

在遵义会议上,毛主席在周总理王稼祥等人的力挺之下,重新回到红军的指挥中枢,这才把中国革命带进新的发展时期。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接连取得胜利,扭转了颓废局面。

比如强渡大渡河,四渡赤水,征服乌江金沙江,这才把几十万尾追其后国民党重兵给甩掉,来到了纵横300多公里的松潘草地。

1935年的8月间,中央红军在毛尔盖聚集,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川西北大草原,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松潘湿地。然而彼时的红军对这片草地缺乏认识,不知道这里居然是危机四伏。

不过想想也是,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的是敌人的飞机大炮枪林弹雨,而现在面对的仅仅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地,思想上就难免有些松懈。

在中央红军仅剩的三万人马来说,既然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能够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绝地重生,能够翻过白雪皑皑人迹罕见的雪山,眼前的这片草地应该也不在话下。

然而叫人想不到的是,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在这松潘草地大打折扣,因为人们见到的画境是,很多的红军战士居然悄无声息被大草地给吞噬,形势十分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危险的是,看到身边的战士陷入危机,战友们自然会伸出援手相救。但问题是就连救援的战友也一同陷入沼泽地,难以自拔。

看到这种情景,毛主席紧急叫停过草地的行军计划,而是派出经验丰富熟悉当地情况的侦查员前往探路,以免大部队遭受更大的损失。

斗争经验丰富的侦查员们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长长的树枝,开始往草地进发,几天后侦察员回来报告,别看这松潘草地看起来水草旺盛一片祥和,草底下却是暗藏杀机。

这种杀机并不是敌人的枪林弹雨,而是来自草地下面的大片的沼泽地。人一旦陷进去,越是挣扎陷进去就越快,最后就是悄无声息,妥妥的灭顶之灾。

侦查员们带回来几位当地的老乡,这才弄清楚松潘草地的基本情况,并探索出可行有效的行走线路,这就是越是草木旺盛的地方危险就越大,草木枯萎的地方却很安全。

就是凭借着这样浅显的认知,中央红军经历半个月的艰难跋涉,这才顺利走过危机四伏的松潘大草原,一路北上来到陕甘宁边区,也就是革命圣地延安。

中国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人们开始在红军长征路途建立红色革命纪念活动。而治理松潘草地便成为当务之急。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改善松潘的自然环境进而发展当地的经济。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松潘草地处于三江源,这里暗河纵横水流滞缓,进而形成大量的沼泽,水草旺盛形成草甸,这就是吞噬很多红军战士生命的无形杀手。

为了彻底治理松潘草地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彻底抽干草地下面的积水,引导当地的牧民开始转向种植生产模式,如今的松潘草地已经成为红色旅游的圣地。

今天我们回顾当年红军过草地的故事,也就解开了所谓的吃人草地的内幕。

更加深切怀念那些为革命英勇牺牲的先烈们,更加激发起人们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