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雅安市市长彭映梅的履历引起广泛关注,焦点在于彭晋升的速度惊人,1979年出生的他,2021年年仅42岁时就已是地级市的市长了。

有人对她的快速提拔表示质疑,因为彭毕业于普通院校,第一学历也只是本科,如此年轻就坐上市长的位置,不免让人质疑其正厅级的来历是否存在猫腻?

图中44岁指的是现在的年龄
还有一部分人将其称为巾帼不让须眉的代表,躺平干部的警钟,对彭的快速提拔十分认可甚至到了吹捧的地步。

42岁的正厅,到底是怎么“轻松”得来的呢?能不能站稳脚跟?
先从学历谈起,彭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这是一所普通本科院校,既不是211、985,也不是双一流,所学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学历为全日制本科。

彭是1996年入学的,尽管高校扩招发生在1997年,但2000年她毕业时的本科学历含金量已经开始下降了,不过在基层依然有很强的竞争力,毕竟大学生还没有普及。
初看之下,彭映梅那令人羡慕的履历是有疑点的。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镇长助理,半年后提拔为副镇长(副科),按照现在的有关规定,工作半年提副科是不合规的,连1年的试用期都没有满。

2001年7月,担任副镇长不到半年,彭又再次被提拔,这次的职务是镇长,级别来到正科级。
时年22岁,工作刚刚满一年。

放到现在简直无法想象,哪有本科生刚走出校门就当镇长的,清华、北大的本科生都没有这种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彭有两段给行政长官当助理的经历,第一次是镇长助理,第二次是市长助理(县级市),两段助理经历让彭有机会以行政长官眼界去看问题,对其后来的成长帮助很大。
彭升副处级的时间是2004年12月,时年25岁;升正处级的时间是2009年4月,时年30岁。

而她的正处级职务是团市委书记,在这个被领导特殊关爱的岗位上,名誉、前途,一切尽在眼前。
其实,除了提副科和正科的时间过快是个疑点以外,副处、正处的速度倒还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
第二处疑点是2014年9月,彭以资溪县县长的身份调任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有的人对这次提拔没有概念,甚至认为县长变副校长不算是提拔。
其实本科院校大多为正厅级,江西中医药大学也不例外,副校长是正儿八经的副厅级领导。
从正处的县长到副厅的副校长,当然是提拔,而且这一步跨的很大。

一般来说,作为行政长官的县长很难一步到位升副厅长,副厅长的人选多是县委书记。
所以彭能以县长身份直升副厅长算是很了不起了,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升副厅级副校长的这一年,她35岁,是参加工作的第15个年头。
7年后,42岁的她升任地级市市长,一时风光无限,前途无量。

好了,现在正式回答开头的问题,彭的正厅级是怎么得来的?
其实没有那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她的正厅来的既有实力也有运气。

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选调生身份
从江西师范大学毕业时,彭是以选调生的身份进入体制的,那时当地的选调生进来就是副科级,所以她刚工作时就是副科了,这一点有别于现在的选调生政策,毕竟她的学历才本科而已。

选调生的身份,也让她在早期工作中占尽优势,当时愿意投身基层的年轻大学生并不多,且彭还占据了性别优势。
二是工作成绩出色
在其担任资溪县县长期间,成绩出色,点子多,敢闯敢试,她在本地的优势资源上大做营销文章,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获得了上级的认可。

三是团委干部
团委本就是培养年轻干部的摇篮,彭历任宜春市团市委副书记、书记,这段经历可以看出,她曾是组织重点培养的年轻女领导,可形象的称为后备干部。

四是政策使然
这个算是运气了,不管老百姓还是干部,有的政策赶上了就是赶上了,没赶上就是没赶上。
当时江西省推出“五个一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多名优秀的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彭就是其中之一。

她的优势是年轻、成绩突出、基层经验丰富、曾是团委领导,还有,实事求是的说,性别也是一个很大优势,因为同类型的女干部并不多,竞争较小。

这些优势让彭在众多竞争者中特别突出,于是得以县长身份直升副厅长。
总结一下,彭的成功得益于多种因素,是主观、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她的正厅级来得“轻松”也“不轻松”。

没必要过度去吹捧,也没必要过分去贬低,并不是谁都见不得光,难道人人都提拔慢才正常吗?
能当上领导都有过人之处,提拔快一点也很正常,只要不贪不腐,好好工作就是个好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