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白朝的泥泞中,却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每当我走进一间间宽敞明亮的阅览室,看见一张张整齐有致的书桌,一摞摞门类齐全的藏书,我——这个参与创办农家书屋的工作者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甜蜜。

我1982年参加工作。1988年退伍回归地方时,分配到乡文化站。起初的我,对于乡镇文化站的工作性质并不了解,也没有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工作,让我感到了无比的压抑和困惑。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接管了当时的乡文化站图书室,然而,图书室里,图书陈旧,书柜破烂,甚至连像样的阅览桌椅都没有,会来借阅图书的村民更是少之又少,门可罗雀。当时我抱着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心态上班下班,对于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抱希望。

2007年,国家农家书屋工程的启动,让我重新看到乡村文化事业发展的曙光。工程启动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全乡发展农家书屋。我作为乡农家书屋的联系辅导员,负责全乡农家书屋的筹备、管理工作。经过请教市里相关专家,我制定了全乡农家书屋发展的全面规划。多次深入基层和农户,通过严格筛选,配齐了全乡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乡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截止目前,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全乡9个自然村(社区)已建成了自己的书屋。

随着农家书屋的建成,知识赋能的“新农人”不断涌现,以更高的理论水平助推乡村振兴。随着全民阅读的推广,农村阅读氛围逐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农民爰上阅读,从中获取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带动科技入农村,让全民阅读在乡村遍地开花。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不但适用于儒生,同样适用于“新农人”。农家书屋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时刻牢记这一宗旨,并努力实践着。月坝村退伍军人杨帆,在外学习了一套羊肚菌培植技术后,回家自办了羊肚菌养殖基地,但由于技术并不全面,发展过程中总是磕磕碰碰,产业始终没有形成规模。我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收集食用菌培育专业技术相关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在我将相关资料交到杨帆手中,他激动地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谢谢您给我带来一位好医生!”目前,他的食用菌产业发展兴旺,并带动月坝村村民走出产业振兴之路,绘就了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丽月坝新画卷。

现如今,白朝乡贯彻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月坝村、徐家村农家书屋更是成了月坝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文旅景点和研学教育基地。徐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徐金莲在发展农家书屋之初,对于相关政策并不理解,认为农家书屋只是做样子、走形式,对于村集体的发展不会有实质性的作用。我在收悉相关情况后,带着文旅产业发展蓝图前往徐家村党支部,经过一系列的政策宣讲和阐释发展潜力后,徐家村农家书屋终于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工。看着徐家村农家书屋熙熙攘攘的游客自拍打卡,徐家村的学童在现代化的阅览室中拜读曾经难以获取的名著,徐金莲书记由衷地感慨道:“农家书屋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真是应了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农家书屋使我对工作充满信心。因为有了农家书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因为有了农家书屋,我的工作更充实。今生,我与书屋结下不解之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