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张爱玲,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个才女,她的人生也会异常精彩,可是正如她的很多作品一样,她的人生并没有那么完美,相反,我觉得还很坎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玲年老时,留在美国,一个人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唯一的弟弟,远在国内,因为条件不好无法结婚,生活窘迫,可是直到最后,张爱玲也没有把遗产分给弟弟,而是留给了朋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1. 童年的不幸,造就了张爱玲冷漠疏离的性格

张爱玲,192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名门望族。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女儿,母亲黄逸梵是新式女性,没有重男轻女的概念。

张爱玲还是过了一段愉悦的童年生活,4岁时,母亲去往国外留学,张爱玲的生活开始变得灰暗起来。

张爱玲感受到了无助和孤独,这也造就了她敏感孤僻冷漠的性格。

当时,虽然没有母亲的陪伴,张爱玲跟弟弟张子静的感情却很好。姐弟两个的深情厚意就在那些朝朝暮暮的相戏相耍中点点累积起来。

直到张爱玲10多岁时,母亲黄逸梵从国外回来了,生父彷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他短暂性的戒掉鸦片,还想重温旧梦。

可是,短暂的美好过后,两个人的关系再次变得紧张,张爱玲父亲又重新拿起了鸦片,这使得黄逸梵更加厌恶他的不作为,于是,两个人正式离婚,张爱玲又回归到孤独之中。

为了缓解这种寂寞,张爱玲开始喜欢看书,她常常喜欢在书中寻找到真实的自己,仿佛那一刻她才能获取灵魂上的愉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玲上初中后,遇到了一位良师,为她后来的写作道路埋下了伏笔。

那时刚刚读初一的张爱玲已在圣玛利亚女校年刊《凤藻》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包括用英文撰写的两篇小品文《牧羊者素描》和《心愿》。其中,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于一九三二年《凤藻》总第十二期上,写作才华无疑显露了出来。

1934年,张爱玲父亲再婚,进门的也是一位“吞云吐雾”的人,这让张爱玲厌恶不已,而且在生活小事上,她独断专行,执意要求张爱玲按照自己的要求做,这使得青春期的张爱玲更加叛逆,她想出国留学,逃离樊笼,跟父亲谈及此事,却引发了不小的争吵,父亲痛恨她跟前妻一样,所以暴打了她一顿,又将她锁在家里长达半年。这使得她对父亲的仇恨又多了一些,也成为了她人生中最不想回忆的片段之一。

2. 逃离原生家庭,投奔母亲,开始新生活

从父亲的家里逃出来之后,张爱玲就名正言顺地和母亲、姑姑住在了一起,此后的日子里,母亲从张爱玲身上发现了文学天份,但也发现了张爱玲对生活之事根本不甚了解,于是她强迫张爱玲学习为人处事,虽然张爱玲做的并不如母亲意,但也比原来好太多了。

这时,张爱玲弟弟张子静也找到了母亲,他也不愿意在父亲的那个家里待下去。母亲向他解释她的经济力量只能负担起他们姐弟中的一个人后,弟弟哭了,随后离开了。

张爱玲的母亲自知经济条件不允许,所以无奈地拒绝了张子静,此后的日子里,张爱玲专注学习,母亲也将全部心血放在她身上。

不久后张爱玲去了港大读书,她努力读书,赢得了老师的赞赏,可家庭的窘迫,让她依然无法开朗。为了维持生计,她不断地发表文章来解决生存问题。

3.情窦初开,遇到成

胡兰成读到张爱玲写的《封锁》,就十分欣赏张爱玲的才华,这时的张爱玲不过23岁,虽然她写了无数的爱情故事,却依然没有真正谈过恋爱。

而胡兰成年纪比张爱玲大十几岁,又是情场老手,他深知自己面对的女人是女作家,他也胸有成竹。

此后,张爱玲陷入了胡兰成的温柔乡里,所以才有了那句名言:“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胡兰成38岁那年,跟发妻离婚,跟张爱玲结了婚。可胡兰成好色花心的本性岂能因为结婚后就收敛,这点张爱玲心知肚明。在百般磋磨下,张爱玲亦认清了事实的真相,她无法真正拥有一段完整的爱情,那么不要也罢。于是,张爱玲决心离开胡兰成。

4.遇到桑弧,可惜无疾而终

桑弧是张爱玲剧本的导演,两个人因工作相识,彼此对对方颇有好感,桑弧没有胡兰成的机警,他拘谨老实,甚至有些内向和软弱。父母早亡,跟着兄嫂一起生活。他自己是做不得主的,然而他还是忍不住爱上了张爱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桑弧的软弱,再加上他家人的反对,张爱玲的退缩,这段爱情最终还是无疾而终。

桑弧娶了其他女子为妻,张爱玲看到后,心灰意冷,决心离开上海,这次,离开的时候甚至都没有告诉弟弟张子静——后来弟弟到姑姑处去找姐姐,姑姑开门只简单地说了句“你姐姐走了”便关上门。姐弟一场,最后各自流落在天涯的两个角落。

5.初到美国

1955年秋天,张爱玲搭上一条名为“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离港赴美,初到美国,张爱玲不习惯,好友宋琪夫妻给予了她很多支持。

也是在这里,张爱玲遇到了赖雅。赖雅跟张爱玲一样是位作家,同时还是一位编剧,哈佛大学的高才生。年纪很大,女儿都已经结婚了。

可是这样一个相差几十岁年纪的两个人,竟然走到了一起。

此时的赖雅已经将近六十岁了,两个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就分开了。这时的张爱玲竟然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写信告诉赖雅,赖雅在接信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张爱玲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让张爱玲绝对想不到,竟然是向她求婚。

天生缺乏安全感的张爱玲自然满口答应,婚后的日子不尽如人意,两个人捉襟见拙,全靠张爱玲写作来维持生活。张爱玲只能打掉了孩子,面对现实。

当张爱玲忙着写作挣钱时,赖雅又中风了。那时的她不过四十几岁,然而整个世界开始一片灰暗。没有人能想到她能够陪伴赖雅走完最后的旅程,大家对她爱人的能力一直怀疑着,但是她用坚韧还击了所有的质疑。

1957年,张爱玲母亲病重,想见她一面,她也没有回去,只是寄了一些钱给家里。

至于唯一的弟弟,她根本无暇关注,或许她这一生最大的热情都给到了爱情,至于亲情,她根本没办法抽离。

后来,弟弟张子静的生活也十分窘迫,父亲将家产挥霍用尽,留给张子静的就是一个平房,虽然张子静接受了教育,也有了自己的工作,但是生活依然困难,他想结婚生子,也曾求助过张爱玲,希望她能伸出援手,但张爱玲都没有任何表示。

并且,张爱玲极度不愿意联系自己唯一的弟弟,这个人世间最后的一个亲人,仿佛跟她毫不相关,或许这就是童年造成了张爱玲的性格如此冷漠疏离的缘故吧。

等到赖雅离世后,张爱玲开始了一段很长时间的单身生活。在她60岁时,身体早已不如以前,记忆力衰退,手稿到处放,连好友宋琪夫妇也颇为担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5年7月25日,张爱玲写给宋琪夫妇最后一封信后就与世长辞,随后也将自己全部财产留给宋琪夫妇,而对于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她似乎已经将他从记忆中抹去了。

而张子静的一生也过得坎坷,少年时母亲不看重,跟着父亲和继母生活,缺乏关爱,长大后,挤在十几平的房子里艰难度日,一生未婚。唯一的姐姐又不愿跟他亲近。

可是,张子静对于这个唯一的亲姐姐,却从没任何抱怨,他还表示,我了解她的个性和晚年生活的难处,对她只有想念,没有抱怨。不管世事如何幻变,我和她总是同血缘,亲手足,这种根本是永世不能改变的。

参考资料:

《张爱玲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