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面这套一千多页,近五斤的《古本山海经图说》,是理想国的“传家宝”。

从2001年的第一版到2022的第三版,时间跨度超过了二十年。

二十年,听起来很长,但相较于《山海经》数千年的历史,也不过是一瞬。

有的朋友一听“上千年”的古籍就有点发怵。

的确,虽然近些年在各种文艺作品里见过好多老熟人儿——精卫、帝江、驺吾......但要真的拿起佶屈聱牙的原著品读,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什么样的《山海经》才能吸引人读下去?

我们还是让《山海经》的狂热信徒鲁迅现身说法吧。

《阿长与<山海经>》中,一位远方叔祖给迅哥儿讲了绘图的《山海经》,让迅哥儿心心念念了许久。后来阿长真的给迅哥儿淘来了这套《山海经》,成为他的“宝书”。

多年后,45岁迅哥儿仍能记得宝书中神兽们的样子: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古本山海经图说》收录的神兽们

图像虽糙,但这并不妨碍一个迅哥儿把这套绘图版本的《山海经》奉为宝书。在鲁迅后来的作品《故事新编》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山海经》对他的影响。

所以,今天我们也来浅浅“图说”一次《山海经》,体会一把迅哥儿的快乐。

前面露脸的神兽们,画风是不是有点清奇?

在《古本山海经图说》中,马昌仪老师搜集记录的文献很多都来自明清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经》的原图渐渐到了宋代就已经散佚了,在明清时期,很多学者在重新出版《山海经》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图怎么办?

于是就有很多人来画图。有的刻工非常了解书中的形象,也拿到了很好的本子,他就把自己的手艺跟理解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还有的刻工就像我们社畜一样,刻这个东西对他来说就是个活儿,很不情愿,就抄其他的本子,照猫画虎,于是就变成“灵魂画手”。

比如何罗鱼,书里说这个鱼“一首十足”。它这可能是章鱼,但你看当时画的这些图像,尽管挺可爱的,但也不知道画的是什么。

何罗鱼

何罗鱼是一种怪鱼,一个脑袋十个身子,声音像犬吠,据说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痈肿病;一说此鱼可御火。胡文焕图说:亦可以御火。杨慎补注:何罗鱼即今八带鱼。

有学者认为,十首一身的姑获鸟(鬼车鸟),是由一首十身的何罗鱼化身而来。《东次四经》之茈鱼亦一首十身。

郭璞《图赞》:“一头十身,何罗之鱼。”

滑动看马昌仪图说

所以当时创作的这些图像有时候就很“鬼畜”,用文雅的说法,就是“此刻工漫不经心”。

我们可以大胆推辞一下,阿长送给迅哥儿的《山海经》很有可能就是劣质刻本,这个刻工也是一个“弄弄子”——“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古本山海经图说》中,马昌仪老师收集整理的明清古籍珍本中的有图《山海经》近二十种,收录各版本《山海经》图像1600余幅,系统考证山海经图像的传承流变。

我们翻《古本山海经图说》的时候,会发现,有的神兽的形象在不同时期有不一样的形象,画风越来越跑偏。

《山海经》里有一个神兽叫乘黄,是一种神马。乘黄图像的变化,其实就可以作为《山海经》图像流变的参考。

明代版本中,它背上有两个角,像个小狐狸,到了清代,就有点像一匹马或者麒麟,你就感觉这东西长大了。

乘黄

乘黄又称飞黄、訾黄、神黄、腾黄。乘黄似骐,是一种神马,祥瑞吉光之兽。本经中说,乘黄的样子像狐,又说龙翼而马身,背上有两角。

胡文焕《山海经图》中之乘黄,背上有三角;其图说曰:“西海外,白民国有乘黄马,白身披发,状如狐,其背上首角。乘之寿二千岁。”“背上首角”显然是经文背上有角之字误,画工据此画出了三角的乘黄。

据古文献记载,乘黄是祥瑞吉光之兽。

滑动看马昌仪图说

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在传抄刊刻中,难免有讹误。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 ,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但是后来有人抄《山海经》,抄错了,把“背上有角”抄成了“背上首角”,可能因为“有”和“首”有点像。

于是后来有些刻工看到这样的文献,他就以为是背上和头上有角的意思。所以乘黄就出现了两种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海经》是怎么来的?

学界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禹鼎说”,大禹“铸鼎象物”,鼎上有很多神神怪怪的动物形象,是为了让人民在开疆拓土或者生活中能够识别这些神仙和怪兽,免遭攻击。记录或者编著《山海经》的人,那就是看到了青铜上面的这些形象,然后就有了《山海经》。

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山海经》可能是一本地理书,古人记录各地的方物,然后集齐成册。还有壁画说、巫术说等。

不管是何种学说,其实都离不开图像。那《山海经》是先有图再有文,还是先有文再有图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有意思的鸟,毕方。书里说它是“一足”,也就是一条腿。什么样的鸟会有一条腿?不会是残疾了吧?

毕方

毕方是独足怪鸟,兆火之鸟。它的样子像鹤,白嘴喙,黑羽毛上有红色斑纹,青色,一足,不食五谷,整天叫着自己的名字。毕方被称为老父神、老鬼,又是木之精、火之精。

在古代神话中,毕方扮演了护卫神鸟的角色。传说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六条蛟龙为黄帝驾象车,毕方随车而行,蚩尤在前开道;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复上,多么威风,多么壮观。

滑动看马昌仪图说

古人说《山海经》书成于唐虞之际,那会儿古人光着膀子穿个小虎皮裙,躲在一片芦苇荡里,观察水禽,比方鹤、鹬,它们在水中站立的时候,往往就是一只脚站立,然后另一只脚是收在自己的腹中的,或者其实它是在迈步,但是迈步的速度非常慢。

然后我们的祖先就很朴素地把这个事情记录下来了。

《红楼梦》开篇提到的大荒山,《西游记》里的女儿国,《镜花缘》里的长臂、结胸等国......可以说,《山海经》的瑰丽想象滋养了无数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直到今天,《山海经》依然是重要的灵感来源。

有人戏称《山海经》是中国版的《神奇动物在哪里》,恰巧,博尔赫斯还真的有一本这样的书。

这本书叫Book of Imaginary Beings(《想象中的动物》)。

这本书不是很厚,但是信息量非常大,它集合了世界很多民族、文化、神话当中的神兽。

其中他讲到了《山海经》里的帝江。他说帝江是一个小肉球,有六条腿,有翅膀,他还提到帝江是红色的。

帝江

帝江即浑沌神。《庄子 · 应帝王》中讲过一个故事:南海之帝名儵(音书),北海之帝名忽,中央之帝名浑沌。儵与忽常相会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好。儵与忽商量要报答浑沌的深情厚意。他们想,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窍,用来视听食息,惟独浑沌没有,我们试试为他凿开七窍。于是,一日凿一窍,凿了七日,浑沌死了。这则古老的寓言必有古老的神话为依据,帝江便是古老浑沌神的原始。浑沌神帝江没头没脸,样子像个黄袋子,颜色像丹火一样红,长着六条腿,四只翅膀。《神异经》所记的浑沌与帝江略有不同,说的是昆仑西有兽,有目而不见,有两耳而不闻,有腹无五脏,有肠直短食径过,名浑沌。传说帝江还精通歌舞,当是原始先民的歌舞之神。

滑动看马昌仪图说

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当时在图书馆工作的博尔赫斯,有饱读世界藏书的机会,他一定是看到了《山海经》的图,才有这样的描述,而且他看到的版本应该是彩色的。

现在我们在网上也能搜到一组彩色的《山海经》图像。

好了,说到这里,意犹未尽的朋友们,可以观看视频复习一下今天的知识点欢迎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