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地球上每一个生命体无法避免的终点。而人类作为智慧最高的生物,在漫长的发展期间中,逐渐生成了对死亡的“墓葬制度”

放置尸体的地方称为“墓”;放置尸体的行为称为“葬”,二者结合在中国被称为“墓葬”。中国的墓葬制度由来已久,在旧石器时期,山顶洞人就已经拥有了墓葬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顶洞人

在那时,智慧还不高的他们,将死者埋在地下,并且放置一定地粮食,生活用品作陪葬品。

后来,到了发展更迅速的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合葬墓。那时的社会还是母系社会,合葬的人一般都是兄弟姐妹。

仰韶文化之后,父系社会逐渐取代母系社会,合葬的人也就变成了夫妻。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墓葬文化。

新石器墓葬

后来,到了商朝,拥有大量财富的奴隶主统治国家,社会出现阶级分化。此后,我国的墓葬制度都开始出现严格的等级与阶级分化。

最明显的,就是在周朝时期,对于下葬的棺椁,有着严格的等级分化:最高地位的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次之,大夫三重,士再重。但,此时的墓葬文化还没有进化到外部,仅对于内部有所发展。

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天下,国家制度开始变化,由之前的奴隶制国家转变为封建帝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始皇兵马俑

这时,拥有整个天下的秦始皇,便开始幻想在死后,也要拥有一样的天下。因此,史上第一个“陵”出现了,也正是从秦朝开始,墓逐渐衍生出了四个不同的等级。

“陵”

“陵”,原义指“翻越一座大土山”,在始皇后,便成为了对皇帝的坟墓的专属名词,有皇帝专属的升天之道的寓意。

国家制度发生变化后,在封建帝制高度集中的情况下,皇帝的地位至高无上,拥有整个天下。

秦始皇陵

试问谁在拥有过天下后,能接受失去天下的那一天呢?而死亡让一切都消亡,这就是帝王最害怕的事情。

于是,在皇帝这样的需求下,“陵”出现了。

以始皇陵为例,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陵。整个始皇陵呈回字形,分为内外两城。内城呈覆斗形,建有各式各样的宫殿,陈列着数不清的金银珠宝,一直向南方,就是秦始皇棺椁安葬的地方;外城将整个内城围住,并且分布着大量陪葬坑,目前已经发掘出来的陪葬坑有400多个,有铜车坑、马坑。珍禽异兽坑以及我们最熟悉的兵马俑坑。

秦始皇兵马俑

这样的形制,与记载中的咸阳相差无几,这正是映照了秦始皇“事死如事生”的理念。与一般的单人墓或者是平民坟不同,凡是皇陵,皆像是皇帝在地下的另一个天下。

其之大不用言说,除却皇帝墓外,在皇陵中一般还会有皇后、后妃们,甚至是一些名臣的坟墓。如此可见,“陵”一词,在古代是专属于皇帝,并且带有无上荣耀的一个墓葬规格。

我们还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位皇帝的帝陵,都仿照始皇帝“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将自己的天下在地下重建。正是因为如此,陵墓对于今天的我们,意义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帝陵阳陵

以西汉帝陵为例:与其他皇陵不同,西汉帝陵展现出了西汉封建统治的缩影,整个帝陵群十分庞大,安葬的黄帝包括汉高祖刘邦长陵、刘盈安陵、刘恒霸陵、刘启阳陵、刘彻茂陵、刘弗陵平陵、刘洵杜陵、刘奭渭陵、刘骜延陵、刘欣义陵、刘衎康陵等11座陵墓。

这样大型的陵墓群,被人们称之为“东方帝王谷”。由于西汉帝陵在西汉地位之高,礼仪之全面,今天的我们可以在其中看见西汉时期崭露头角的中华文明体系,也能从中看到西汉人民与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民族的交流。

或许,在当时,陵墓的宏伟只是为了展现帝皇之风,但是在今天,陵墓的存在切实地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西汉文化的材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中山陵

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思想开放的今天,“陵”不在是皇帝专属,对国家做出了极大贡献的人的坟墓,也可以称之为“陵”——如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坟墓,就被称为“中山陵”。

“冢”

在“陵”之下的墓葬,是“冢”。大多数人对于“冢”的印象,应该都是“衣冠冢”吧。那么,冢是何时兴起的呢?又为何是“陵”之下的墓葬呢?

“冢”的本意是“高而大的坟”。史记有言:“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可见,在西汉时,“冢”与“陵”意义相近,都是对身份尊贵的人的坟墓。

项羽衣冠冢

但陵是皇帝的坟墓的专属名词,而冢在之后的演变中,由于陵的存在,更多地被用于形容高官贵族以及一些武将的坟墓。

但是,相比起“陵”,“冢”的使用历史则更加久远。根据史记记载,早在人类尚未可查的黄帝时期,黄帝死后,尸骨下落不明,众人猜测黄帝已经位列仙班,为纪念黄帝,以其生前遗物下葬,为黄帝冢。

历史上,不少名人由于尸骨下落不明,都被后人以“衣冠冢”的形式纪念着。其中就有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杨玉环。

杨玉环衣冠冢

相传,杨贵妃被处死后,唐玄宗曾经秘密下令让官监转移杨贵妃的遗体。但,当这名身怀要务的官监来到马嵬坡后,却始终找不到杨贵妃的遗体。

杨贵妃生前虽未金枝玉叶,但是荣宠皆来自皇帝,此时为了所谓的国运将其赐死,她在众人心中,也不再是曾经只能仰望的娘娘。

加上事变突然,着急之下,众人就在路边随便找了个地儿,裹上一席草席,就这么草草下葬了杨玉环。

找不到遗体的官监急坏了,这下他该如何向皇帝交代呢?就在这时,官监无意间听到了百姓口口相传的一件神奇的事情。据说,当时贵妃自缢时,在树下遗落了一只靴子与一只袜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玉环冢雕像

这遗物被当地的一名小官捡到,交给自己的老娘保管。奇怪的是,这靴子和袜子竟然异香扑鼻,香气在小官老娘所住的村子里散开,引来许多人前来参观。

得知这个消息,官监高兴坏了。没找到尸体,立个衣冠冢也是好的啊。于是,官监高价买下贵妃的遗物,给贵妃立了个衣冠冢,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贵妃墓。

除此之外,关羽、孙中山先生等人的坟墓,也都是衣冠冢。

“墓”与“坟”

在“陵”、“冢”之后,陵墓的规格自然就来到了我们最熟悉的“墓”与“坟”上。

霸王墓

先来说“墓”字,墓字在中国汉字中是典型的上下结构,上有一“莫”,下有一“土”,上莫下土,表示土上空无一物。

在上古时期,凡是掘地穴葬棺木、墓上不植树者,皆称为“墓”。简单来说,墓就是在地下的坟墓。

而坟则简单地多,它有表达高大、高地的意思,本意为“封土成丘”,也就是我们经常看见的用土堆成的小山丘式坟墓,就是“坟”。

坟墓二字用意虽不同,但是在长期的汉字演化过程中,已经逐渐演变为了人们对死后埋葬的地方的总称。

埋葬

但是,当二字以墓葬规格形式使用时,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在古代。

在古时,人们常说“挖坟”、“修墓”,光从这两个词语上,我们就能看出在墓葬规格中,坟与墓的区别。

墓,是在地底为逝者修建一座死后的房屋。生前越富有者,墓修建得就越是豪华,陪葬的用品也越多。在考古学中,考古专家经常凭借这一点,来判断墓主人生前的财富地位。

墓主人下葬后,由于地底已经修建了一座完整的房屋,地上部分只需要用土填平即可。

古代墓穴

由于填平后的墓不易被人察觉,若是墓主人期望得到后人的祭奠,还需要在墓前设立墓碑,刻上自己的相关信息,以便后人祭奠。

而坟就很简单了。在古代,坟大多都是没有家底的平头百姓所用。正是因为没有家底,所以无法在地底修建自己死后的房屋,因此只能掘地,挖出黄土后将棺材下葬。

在这样的情况下,挖坟并不会挖得太深,因此,需要人们在地上筑起高高的土堆,以免行人惊扰了死者安息。

结语

以上,我们看到了从古至今中国墓葬文化的变化,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所谓陵、冢、墓、坟之分,但是在古代,这样切实的墓葬文化却是体现华夏大地礼仪之邦的最好证明。

古代电视剧出殡

对死者与死亡的敬畏,让我们的先祖在没有任何科技力量的过去将地下城市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这不仅向我们展现了古人超高的智慧,也让我们更加自信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