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可以给你讲述一段故事,你也可以当故事来听,或许它曾经在你的身边发生过。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十来年,中国的变化已经很大了,但是不少地方,其实还没有开悟。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我有幸成为了这个时代崛起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虽然未必人人都能出类拔萃,可回首一看,总是越来越好,也许你我不安的只是时间越来越少。

故事从泸州忠山公园开始,在那个年代,它还不是公益性质的单位。所以进入公园是要门票的,而且里面还有游乐设施和吃饭喝茶的地方,以及买卖小吃的摊位。对于九十年代的泸州人来说,文化生活并不丰富,儿童乐园也少的可怜,忠山公园当仁不让的满足了这两种需求。
自然,这里的人流量过年过节不必说,寒暑假以及周日都很热闹的。要是有什么展出活动,更是人山人海。

如今说这些,年轻的朋友都不相信,现在多数时候忠山公园安静的像养老院一样,不复当年的景象。
因为那时候流量大,自然有人进来商谈业务,这里就时常有各种展出和演出的团队要跟忠山公园合作。那个时候,外地人来的多,他们的口音听不懂,普通话也憋足,比我们好不了多少,但是总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带过来。其中就有杂技马戏团。

当然,他们那个马戏团可并不高大上,搭着很大的帐篷,只有一个售票进来的地方,展出的有什么狮子老虎、杂技、还有人头蛇身的美女或者人头花瓶身的美女,虽然叫美丽,可一点都不美,还有点反胃的感觉。不过,明明都知道这是假东西,总有人被忽悠进去看。
那个年代,演出可不规范,这些就算是低级江湖卖艺人,形成的团队,他们大多数没有文化,非常粗鄙,可是走南闯北,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甚至海报为了吸引人也非常夸张,甚至带一些女性擦边的画面。我们那个时候是小孩子。当然好奇的是杂耍和那些稀罕的动物,其实进入以后,看到一些吞钢球,玩蛇的表演,又觉得有点恶心和害怕,跟卖打药的差不多。
不过,有一次的演出,这个马戏团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说话也听不懂,大概生意不好,为了吸引游客,居然在比较冷的天(我记得是寒假了),让两个女的,穿着长外衣,里面就是所谓的三点式,比基尼,戴着墨镜在那里吆喝。

九十年代,可没有这么开放,很多老年人看不惯,尤其是老婆婆们,就是今天各位说的大妈。泸州人当时把他们归为居委会大妈和封建老太太,但是别看这些守旧的老太太,却有一颗正能量的心。对此坚决抵制,大声呵斥,老板没有办法,只好让这些女的穿上衣服。周围无论男女老少都拍手称快。
哪像今天,估计很多人要说一句“劝你不要多管闲事。”
解放自我是与龌龊下流同流合污吗?如果是这样,这种解放真是太荒谬了。
接着说回来,这个不文明的演出行为虽然止住了,但是里面还有问题,据说有一对男女演员,年龄都不到二十,男的叫阿峰,女的叫阿霞,还要他们表演一些过激的东西。两个人而且经常被老板责骂。
后来两个人商量想离开这个马戏团。老板还拦着他们。于是女的就向公园里的老太太求助。我不知道今天会怎么样。
但是那个时候,老太太们可不怕事情,光天化日之下,哪能让恶人猖獗,她们了解到两个人不到十岁就被老板买了当学徒,是孤儿,等于就是马戏团的免费劳动力,而且阿霞长大了,老板看她有点姿色,还打起主意。阿峰则是团里的杂技演员,经常做一些危险的东西,受过一次伤,差点要命。

二人一起长大,都是苦命人,相互之间有了感情,老板却不赞成他们在一起,还处处为难,二人想脱离老板,在其他地方演出想私奔都没有成功。没想到到了泸州,泸州老大妈们可不信邪,正义感爆棚,不仅给二人凑了路费,还帮助他们逃离了这个老板的掌控。老板本来想把他们抓住,结果,大妈们站出来,气势汹汹地质问老板,这个老板一开始还有点恶狠狠,看到大妈们的气势,最后就怂了。
后来,据说阿霞和阿峰终于成功脱离了这个火坑,二人在外地结合谋生去了。
这个故事,未必精彩,但是却真实发生过,那个年代,这些事情也是有的,关键是人们的正义感并没有计较太多得失或者前怕狼后怕虎,顾虑重重。
那时候唱的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你还记得这样的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