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体制就稳妥了”是老一辈共同的认知,以往大学生对于考编考公的热情并不是很高,多数是出于热爱和家长的敦促才想进入体制内,但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大学生对于编制的渴求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说到底都是为了寻求一份安稳,但是编制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岗位名额十分有限,报考的考生却大幅度增加,就算扩招也无法满足考生的需求,所以有些考生就想通过“迂回战术”来给自己增加机会,目光就瞄向了编制“边缘”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随着体制内外制度不断变革,这些边缘岗位就变得比较危险,随时都有可能面临被清退的可能,而这个“精简整合”的趋势越发明显。

自从“公务员精简”的计划确定后,不少地区就先拿编外人员开刀,清退计划已经提上日程,精简比例之高让人们担忧不已,所谓的“铁饭碗”更是遥不可及了。

多地开始清退编外人员,预计5年内完成精简,2类人或成主要目标

所谓的编外人员指的就是在事业单位工作但是没有拿到编制的人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合同工,这类人虽然和编制员工干一样的活,但是他们并没有编制保底,所以稳定性和福利待遇差一些。

可是依然有很多学生选择合同工,主要是想要从长远角度考虑,只要能够进入事业单位,转编制的机会就更大·,所以哪怕知道没有编制也会争抢名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说也有很多合同工的表现不俗,但是依然会存在很多的隐患,比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消极怠工等问题,因此不少地区就开始对编外人员“动手”了,下发编外人员清理的通知,并预计通过每年20%的精简比例,分5年完成,而其中2类人成为主要目标。

其一是考核不合格或者是存在明显违规违纪行为的人员,这类人经过审查之后就会被清退,以确保合同工队伍的清正廉洁,避免有心人钻空子。

其二是工作已经完成或者是合同到期未续签的编外人员,这部分人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一直占着宝贵名额,对于新鲜血液的加入有阻碍,所以清退也很正常。

其实还有不满足岗位需求或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编外人员也会被清理,总之就是要清退一些“无用”的人员,达到编外人员整顿的目的。

清退编外人员只是开始,编制岗位精简才是目标,有些人要警觉了

任何制度的改变都是循序渐进的,清退编外人员只不过是一个开端,解决编外用人乱象的问题,能够给编制岗位精简提供一些经验和技巧,所以说到底编制岗位精简才是目的。

因此不仅是合同工要担忧,体制内的人员也不能掉以轻心,一旦精简开始,就意味着有些可有可无的岗位就会面临清退,占编不工作的人更是会成为第一批清退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笔者看来,不管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考上的编制,都不能再妄想“躺平”,只有认真工作、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这样才能避免自己走上淘汰的命运。

当然大学生更要有所警觉,编制精简看似动摇了铁饭碗的安稳性,但也让编制岗位变得更加宝贵,报考热情或许会更加高涨,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且日后体制内岗位制度不断完善,学生上岸和晋升的难度系数会更大,安稳性也大不如前,因此考生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再考编,别盲目跟风随大流。

编制大整顿是好事,但要想不好先办坏事,就得完善落实方式和制度

不管是清退编外人员,还是编制岗位的精简整合,目的和出发点都是好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减少“在其位不谋其事”的现象,但是想要落实好还需要从长计议。

编制调整是一个慢功夫的活,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个过渡期,并在过渡期内安顿好清编人员的后路以及收回的编制或合同工名额的分配问题。

在落实的过程中切忌“一刀切”和形式主义,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岗位的供求关系去做调整,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执行也要有人情味,别损伤了体制内外的和谐与稳定。

而且编外人员也对社会和人民做出了贡献,不能因为没有编制就否定了他们的价值和付出,该给予肯定的人依然要保留,只将那些不做实事的人清除出去,这样才是最好的。

【笔者寄语】编制岗内外的精简是一个不小的动作,或许将要打破“铁饭碗”的概念,因此学生在报考之前要考虑清楚,如果只是一心为了“躺平”的话,日后依然会被淘汰,一旦决定走入编制岗位,那么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认真做好工作才能走得长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精简或许还会带来铁饭碗热度的高涨,学生要想顺利上岸就得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用心备考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连合同工都考不上。

话题:你如何看待编外人员清退的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