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采洞指的是古代人采挖过矿石后遗留下来的洞,在天山山脉,黄金储量丰富,是古代人类最频繁的采金活动地区之一,因此也出现了数量众多的古采洞,因为古代人是手工采金,采矿技术非常落后,也只能采到地表露头的金矿,所以受当时采金水平的限制,在古采洞的深处,留存着大量未采尽的矿体。J老板当初选址在这里采矿,正是看上了工地不远处的古采洞群,J老板是顺着古采洞的矿脉走势采金,因为古人手工挖都可以持续打洞连成洞群,采出大量黄金,那现在的大型机械设备就更不在话下了。
可是古采洞非常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崩塌填塞,但J老板此时已经赔进去七八十万了,眼看工地储油罐里的油就要用完了,没油就要停工了,再送一车油上山是要先打款的,他决定冒险顺着古采洞往深部挖。
这种洞子都是顺着地表,水平往里挖的,我在几个洞子口用手电朝里照着看了看,洞子很低,人进去直不起腰,蹲下能挪着走,还有的洞子低的只能爬着进,洞子里每隔一两米就有长条形状的石头或者砍的木头桩撑在洞顶与地面之间,防止坍塌,手电光根本照不到尽头。由此可见古代人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人工挖掘出如此规模的古采洞群,是有多么大的利益诱惑。

古采洞
J老板和他的两个工程师一起进入古采洞寻找金脉,为了保险,J老板让伙计在他们身上绑上尼龙绳,头戴矿灯,手里拿着地质锤和地质罗盘,打着手电蹲着进了洞子。过了有二十分钟吧,伙计手里100米长的绳子放完了,又续着绑上一根,看着绳子还是一点一点的往洞子里进着。
绳子大概放进去有150米左右,就不动了,洞口的人很着急,还不敢对着洞子喊,怕声音共振,造成坍塌,只能焦急的等待。
半小时后,J老板他们三人都爬了出来,安然无恙,大家都松了口气。J老板看上去心情大好,我们知道有好消息了,只要老板能赚到钱,就有钱给大家发,所以我们也跟着高兴起来。
回到帐篷,J老板说:这古采洞从外边看有很多洞口,实际上里面都是连通的,往里入深直线距离大概有五六十米,就到头了,在里边绕来绕去的爬所以用了100多米绳子,看来古代人当时是人人打洞,多点开花,朝着金子最好的地方挖进去的。
有个伙计问:金脉线找到了吗?
J老板说:找到了,工程师已经看出来矿脉走向了,商量一下,吃完饭就开始干。
一起进洞子的一位工程师说: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古人挖到那里就不再挖了呢?
J老板说:可能越往里挖成本越大,就不挖了。
工程师说:人工挖只是出力,哪里来的成本,又不像咱们每天开支这么大。
J老板说:那就是越往里挖越危险,塌了就捂死到里头了,所以不挖了。
工程师说:看走势,完全可以从旱包另外的方向挖呀,就是进去三十米左右,也没有危险。
J老板说: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金子富,咱们就干,用的都是机械挖,不存在风险问题,你们管理人员盯紧点。
说到每天费用需要六七万,我给大家算笔账:
一 425挖机一台月租金12万,360挖机一台月租金10万,225挖机一台(J老板自己的)月租金8万,50铲车两台月租金8万,翻斗车10台月租金20万,这些机械车辆,在这深山老林里采干活,钱给少了根本不来。20个工人月工资16万,5个管理人员月工资6万,我皮卡车月租金1万5,这合计一月就82万,除以30天,每天开支两万七八。
二 机械的油耗是大头,工地上有两个15吨储油罐,每次送油一个20吨和一个10吨两个油罐车送进来(30吨油罐车太大拐不过弯,翻不了达坂),30吨的油10天就烧完了,这些机械,还有柴油发电机每天要烧掉3吨柴油,山里冷,用的是负10号柴油,当时价格好像是7500一吨,每天3吨油开销是两万多。

这两样加起来每天开支5万,而且每天还要交1万元管理费,至于交给谁,只有J老板知道,这加起来就六万了,还有几十号人的伙食费,炼金化学试剂等等,每天的开支就要在六七万左右,我说的事情都是真实的,没有夸张,没有胡编。
下午按照工程师指定的位置,朝着古采洞的方向挖去(是揭山皮,不是打洞),舍去废料后开始上料了,大家的心情既焦虑又兴奋,都在等待着24小时后收金子的时间快点到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