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大熊猫“宝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不幸离世,死因初步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宝新多器官功能衰竭,经过十多天重症监护和治疗抢救,最终不治身亡。

宝新出生于2021年6月24日,是2021级熊猫基地月亮产房的大班长,没有基因问题,应该也没有遭受虐待,遗憾的是,未满两岁就因病死亡。

知名科普作家项栋梁于3月21日发文《不到2岁的大熊猫宝新,被成都基地养死了》,文章内容一如既往地干货满满,但其中一些观点不敢苟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熊猫是野生动物,却被当成呆萌宠物。

项栋梁认为圈养大熊猫数量的增加属于无效增长,因为这些大熊猫根本没有野外生存能力。精心圈养虽然让熊猫不愁吃喝,但严重威胁到了这个物种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项栋梁是从大熊猫的视角看待问题的,认为这样做既侵犯了大熊猫的权益,也不利于大熊猫种群生存能力的提高。

但不得不说,这种思考方式颇有些西方白左那味儿,把动物跟人放到一起平起平坐,甚至优先考虑动物利益,那人类的需求又算什么?

别说是大熊猫了,我们人类活着,照样得承受一些痛苦,比如没睡醒就要起来上班,比如各种疾病,大熊猫的圈养生活比在野外不知好多少倍。

至于野外生存能力,这事目前还真没办法,一个物种的演化都是以千万年计的,大熊猫要是回归自然,估计早就清零了,在基因改造技术成熟前,大熊猫只能继续过圈养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熊猫是易危动物,却被当成马戏演员

项栋梁认为圈养的大熊猫是在被迫表演,动物园想尽办法让大熊猫取悦游客,尽可能多地露面接客,这些是完全违背大熊猫本性的。

为方便参观,就需要大熊猫待在相对狭小、光线充足的环境里,还不能有太多遮挡,满足游客对萌物的想象,让大熊猫成为事实上的马戏演员。

这些观点仍旧是把动物的权益凌驾于人类需求之上,的确,野生动物都有领地意识,也有隐藏躲避的需求。但当这些与人类需求发生矛盾时,我觉得还是以人类需求为主。

而且动物取悦人类并非单方面付出,它们因此获得了安逸的生活,尽管它们并不愿意,但这不重要,要是它们演化到生物链顶端,照样会圈养我们人类。

况且这种境况也会慢慢发生变化,随着育种技术的进步,以后迟早会“制造”出天性符合人类需求的大熊猫,到时候它们过得舒心,人类也获得满足感,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熊猫是和平使者,却被当成舆论工具

项栋梁认为之前大熊猫丫丫的话题有被人为操控的痕迹,尤其是对比宝新的死亡,可以看出有些人根本不关心大熊猫,只是利用大熊猫作为舆论工具来挑起国际纷争。

这一观点很难证伪,也只是他的猜测。但有些现象的确不合常规。

比如当时中国官方发布了声明,说经检查丫丫在美国没有遭受虐待,但大部分人表示不相信官方,认为是有利益往来,所以掩盖事实。

项栋梁当时也发文传达了一些事实,丫丫父母近亲交配,其余所有兄弟姐妹都没活过十一岁,而丫丫活了23岁,但很多网友仍认为丫丫是遭受了虐待。

近日爆出临沂动物园13岁大熊猫银柯,也存在皮包骨和刻板行为,但之前那些关心丫丫的网友仿佛全都消失……

总之,濒危动物保育野化是个系统工程,我国名义上有150万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但大熊猫栖息地内存在太多干扰,包括319个水电站,1339公里道路,268.7公里高压电线,人类居住区984个,矿山479处,景区25个。

资源天生就是有限的,世界也注定是不完美的,任何项目都不能脱离“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服务”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