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个广告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春兰摩托广告视频

这个广告放在现在感觉有点土,但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可不得了,因为那时候,国内大多数摩托车企业的主要产品还是二冲程摩托车,就算生产四冲程摩托车为主的企业,排量大多数也是在100以下的单缸摩托车,排量超过125CC的双缸发动机,主要是进口的日本摩托车,而春兰一上市就是双缸125排量的摩托车,这在当时已经属于豪车级别,能做到这点,一定是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可见春兰集团曾经是多么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春兰(集团)掌舵人陶建幸在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泰州人并不吝啬赞美之词。评价陶总都是说“陶总了不得啊,有本事。”1985年,时年32岁的陶建幸被任命为泰州冷气设备厂厂长,次年该厂扭亏为盈。1989年,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作为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陶建幸,随后将一个年产值不足300万元的小厂逐步发展为中国的空调大王,并使企业的年产值超过了百亿元。

春兰(集团)掌舵人陶建幸

90年代初,当时海尔,格力,美的这些品牌,在春兰公司面前简直就不值一提。大火以后的春兰集团也成功上市。市场不缺,资金也不缺,陶总开启了春兰的多元化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4年,他瞄准的是当时都认为是朝阳产业的摩托车市场。并迅速组建团队,到日本购买生产线,以当时江浙市场推崇的本田CBT125为原型,通过1:1仿制,并以低于CBT125一半的价格推向市场,命名为春兰豹。后续又模仿本田CM125推出春兰虎,模仿本田玛格纳250推出春兰虎神250车型,还有踏板车型春兰50模仿自本田的DIO50。算是跟本田嗑上了。

春兰虎

当然,毕竟是模仿,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春兰的这些车型在质量上与本田还是差了一个档次,但却是春兰摩托车占领市场的最有效途径,当时把进口本田的这些车型价格狠狠的砸下来了。春兰也在97年达到摩托车制造的巅峰,年销量6万多辆,销售收入近1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兰豹
春兰虎神250

同年,春兰(集团)以7.2亿元收购了陷入亏损的南京东风汽车制造厂,开始踏入汽车制造领域,生产中型货运卡车。但是,缺乏技术支撑的无序扩张无异于自寻死路。资本可以支撑扩张,但陶总没有重视人才的培养、技术的积累、员工的待遇,这就导致春兰的后续发展迅速停滞,春兰股份的营业收入开始不断下降,直到2005年春兰股份第一次出现亏损。

春兰“中卡”

春兰衰败的导火索是汽车制造,据江苏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公开资料显示,从2002年至2004年前后,春兰“中卡”一度杀入国内同行前五名。能有这个成绩的原因并不是春兰汽车质量有多好,技术有多先进,而是春兰利用制造中型卡车的资质,违规生产重型卡车,相当于是重卡中标,这当然有利于当时“多拉快跑”的卡车使用环境。

但2005年后,国家开始整治超载,春兰中卡迅速滞销,春兰只好开始着手生产重型卡车,并与日本的一家专门生产卡车的厂家接触,就在所有的项目都已谈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时候,接下来的事情给春兰当头一棒,国家并没有批准春兰重卡的生产资质,生产重卡的希望,瞬间化为泡影。前期所有的投资等于打了水漂。

春兰“中卡”

连年亏损的春兰面临退市风险,2007年前三季度,春兰扭亏为盈,可好景不长,从07年四季度开始,春兰再次陷入亏损。2008年4月,延续十年的春兰摩托彻底停产,中国摩界一代枭雄春兰摩托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资本支撑的多元化只是一个美丽的陷阱,让很多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企业家为之痴迷,离开了技术积累、工匠精神的制造企业,是很难成为百年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