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发现有个奇怪的现象。我大中华美食泱泱文化,简直是牛逼宇宙。

但是但凡涉及汤汤水水的,都在全球不受欢迎。

我给他们做大广东炖汤,他们问是洗脚水吗?

我给他们做牛腩粉,他们好像抓泥鳅,各种乱溅一通,地都湿了都捞不上来,索性要求汤倒掉,用叉和勺当意粉吃。

我勒个去啊,汤头我炖了一个晚上,是全片的灵魂啊!

滚滚滚,不要浪费了这灵魂汤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很难在餐馆吃到好粉。没有市场啊!

要知道,我是一个汤粉死忠粉。

初中时在同学家楼下一苍蝇馆子吃到的一生唯一一次如此霸气的粉,让我至今想起依然泪流满面。

还有那个大学时的第一个男友带我去吃的香港茶餐厅鲜虾云吞面,更是让我每逢想起,就犹如被天雷击中,想到春天。

还有多年前有次国际商会爬梯结束,和三个不同国家的男生出来。

午夜2点,国籍不同的4人一头扎进苍蝇馆子里,打打闹闹地吃了一碗永生难忘的桂林米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还有但不限于四川麻辣粉、兰州牛肉面、云南过桥米线等等,居然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真是痛心疾首,捶胸顿足。

幸好我发现,越南粉现在火得不得了!全球遍地开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奥黑巴总统亲自带盐。

杜塞n也多越南餐厅,都能吃到超级正宗的越南粉。

越南粉和广东粉差别不大,灵魂是相通的。我那个爱呀!

这真是救了我的狗命啊啊啊啊!

越南粉,也叫Pho bo,或者Pho。

在越南语里,Pho是河粉的意思,bo是牛肉的意思。

因为牛肉汤粉是越南粉里面最有名的(当然也有人喜欢鸡汤和鸡肉的),所以Pho bo最是常见。

在外面你只要看到这个Pho的招牌,就知道是越南粉咯。

而一碗典型的越南牛肉粉里,主要有这些食材:

它的吃法和咱的云南米线类似。

端上来一碗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烫手的汤,再把其他食材一股脑加进去,红辣椒,绿罗勒,白豆芽……

这时,就能看着薄薄的牛肉片渐渐褪去嫩嫩的粉色。

再拿起边上的柠檬,轻轻挤几滴柠檬汁注入汤中,扑面而来的香气让你即刻飞升成仙。

上好的越南粉,滑嫩有弹性,洁白如雪。

这时,夹起一口牛肉试试。

好吃的牛肉一定要鲜嫩并且没有牛肉的腥味,吃不到肉的纤维感,入口即化。

碗里的牛腩肉也一定要煮得又糯又烂,牛筋要有点弹性,但也不能太硬。

嗦一口粉,吃一口肉,再品一口牛肉汤。

这种既浓郁又清淡而且毫不矛盾圆融无碍的感觉,实在是太神奇了。

洋葱、罗勒混着柠檬,一丝酸,两分甜,三分清爽,五分肉香。

舌头偶尔撞上一个呛鼻子的辣椒圈,汤底又多了几分层次。

冬天来一碗,吃到微汗,立刻浑身上下暖洋洋。

夏天来一碗,也一样觉得神清气爽。

和大家汇报一下,现在我自己也在家尝试做越南粉啦(不过还没有很像)。

越南春卷也顺带学会做了。

之所以越南粉现在能在世界大流行,也是托了越南咦民遍布世界的福。

按照传统的说法,如今的越南河粉大约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河内,甚至和中国的关系也源远流长——南方人基本都能在越南河粉中找到家乡的影子。

越南北部和广东接壤,两地的文化和饮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1860 年签订《北京条约》后,大批华人经通商口岸出国务工,1884 年 6 月,法国迫使越南签订第 2 个《顺化条约》,越南从此成为法国殖民地。

于是大批来自福建、广东、广西的咦民流进越南。

这些咦民大量投身低端餐饮业谋求生计,尤其是粤籍华人,挑着担子在街头卖河粉是很常见的。

越南也种水稻,所以对米粉这种形态很快就接受了。

其实一开始粉里是不放牛肉的。

毕竟越南也是农业立国,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

但越南的法国人喜欢吃牛啊,所以牛肉就这样被加进汤粉里。

而华人咦民和当地人则是试着用废弃的牛骨来熬汤,用廉价的牛下水替代牛肉。

于是,这就催生出了越南河粉的灵魂——牛肉汤头!

直到50年代日内瓦协议后,超过百万人离开北越去往南越,顺势也将从河内发源的pho带到了南部,又一次进行了转变。

面对南越口味,越南河粉的汤头中加入了糖和豆酱,在配菜上又加入了香菜、罗勒、小青柠,层次变得更加丰富。

我们现在吃到的世界流行的,更多是南越改良过的版本。

所以说越南河粉,是凝结了大花美食灵魂(米粉和中式香料的汤底)、越南菜灵魂(越南香料、青柠、泰椒等)和法餐灵魂(牛肉、洋葱)的集合体。

越战结束以后,大量的越南咦民像蒲公英一样逃到了在米国、欧洲、香港,也把美味的越南粉带给了世界。

2021 年,越南河粉当选 CNN 评出的全球 50 大美食排行榜第 28 位。

所以一碗越南粉的背后,寄托的是浓浓的乡愁啊。

说到这想起来,很多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

作者好像是加大多伦多还是哪个城市一个华人,发现了一个越南粉店。

喝到第一口汤头时,形容词是: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看完这个文我天天琢磨怎么做荡气回肠汤头)

于是作者和老板交好。

这个老板人不错,不搞地域主义这种low东西,要知道因为79越南死了十几万人,越南人是非常恨华人的。

于是他后来被邀请到老板家里,家里老人,就是遗一代,餐厅的第一任掌门。

老人送上了一碗亲自下厨,同样荡气回肠甚至更胜一筹的越南粉,然后在昏暗的装修越南风格,古老典雅的房子里,徐徐道来。

跟他讲解了他们一家当年在1975年西贡沦陷不是解放,直到后来在异乡落地生根的,半世纪荡气回肠的故事。

(我不知道应该写沦陷还是解放哈,反正4年以后就和锅开打了,到现在还是世仇,真是君子之交淡如水,xx之交狗咬狗。)

反正那真是描写得犹如一卷史诗啊。

没有什么情节,基本就是各种逃难各种兵荒马乱。

但我看着这文章,头脑里就是好莱坞那种少有的有深度大片那副画面。

只记得有一幕,就是老人的大儿子(现任老板的哥哥,在旧正斧担任警察),他在水里推一家人坐着小船上远处的大船。

本来以为他也要上船的,但他把船一推,就自己回岸边,激动地振臂高喊着“保护人民”,说他不能放下自己的职责。

后来这位英勇的只有22岁的男孩死于当天的枪林弹雨。

之后是辗转漂泊的船民生涯,异常艰辛,直到很多年后在加大安顿下来,千辛万苦地,开了这一家河粉店。

这位作者文笔非常好,整篇文章让人看到了半个世纪的辛酸和一个国家的苦难。(可惜找不到了,不然必须全文安利给你们)

而越南人,带着它漂洋过海四散在世界各国角落,并且用河粉,讲述自己厚重的历史。

看完那一篇文章,品尝越南粉就会多出一种不同的味道。

感觉是汤头更厚重了,它承载了太多。

再回想下那篇文章作者的用词,的确是催人泪下,荡气回肠。

越南裔作家黎南的小说《船》改拍成电影《投奔怒海》,揭示了越战胜利后,南越人民混乱悲惨的生活一角,也是刘德华的电影处女作

我想,它如此不一样,是因为越南粉承载着全世界善良的人对越南难民的同情吧。

也是任何一个苦难民族在异乡漂泊时感受到的同病相怜。

我是彩蛋

我家隔壁有一家越南粉店,新开的,特别好吃,有段时间我隔三差五去。

于是我想起了那篇美好的文章。

开始盘算着跟老板熟了,让他也请我到家里奉上一碗亲手熬制的灵魂汤粉,娓娓道来那75年投奔怒海的激荡岁月。

《投奔怒海》

于是有天聊开了,就说起75年那段往事。

船民的遭遇,内战的可怕和惨烈blablabla,直接把他带入了前面文章里那位粉店老板一代目的故事里面去了。

结果他先是楞了一下。

然后支支吾吾地说:嗯。。。那个。。。我是共方的。

我:嗯。。。。。

然后他问你是哪里人啊?

我如实回答。

好家伙这老板就开始骂骂咧咧,说当年老山战场的惨况,多恨种花人,blablab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