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惯用的说法,一些古老的言论,因为太常用,因为历史太久,我们就直接把它们当成论据来用,而不去思考,这样的描述究竟是准确的吗?说出这些话的年代,和现在有哪些不同?这些话里面究竟传达出什么态度和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在一个群里聊天,不记得是件什么事了,有人发了句评论:“男子爱新欢,女人重前夫。”过了很久,另外一个人忽然问,这句话,有根据吗?

有根据吗?我带入了当时的情境想了想,然后回答:

其一,当时古代的女人离了婚之后很难再结,再嫁之后,男方的条件很可能比初婚差很多,因此“重前夫”;其二,这句话很大可能是男人说的,“你们女人再折腾,心里还不是那个最开始的对象!”忽悠女人不要离婚而已嘛!其实质是:你很无力。你没有能力斩断过去。你不能追求美好的爱情。因为你不会享受其中。你不会有和谐的性爱。因为你只是个女人而已。你的本性,就是无论前夫多么不好都会死守着这份感情。

我对于中国古代的言论,尤其是关于两性问题的话语,始终保持着极大的谨慎。因为男权实在太过强大,那些故作理解的话语,也不过是自以为是,是男性对于女性的意淫和道德压制罢了。

二、曾经跟人聊天,对方先盛赞了我的才华,然后询问我是不是最近准备去结婚生子,我“诶……”了一声后,他迅速赔礼道歉,“对不起我说错话了!”之后再迅猛而莫名其妙地耍了一记回马枪:

“女人太有才华,男人会有压力。”

我正在愕然间他马上又补了一句:

女子无才便是德。

我擦嘞。

如果说他是因为无知才说出这番话,那显然低看了他,否则何来之前的道歉。中国的男人似乎有种天赋,又或者是几千年来积累的才华,每个人都知道怎样装作不经意地随便刺伤女人,老话那么多,随手一拿就是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在谈到“女性的着装怎样才合适”时,我很生气地提到一篇文章里的一段:女人穿衣服不自重,结果被侵犯,还哭哭啼啼,不知羞耻的东西!

一个朋友却悠悠说起:我觉得……倒也不无道理啊……

他的推导是,女人打扮就是为了吸引男人,而如果打扮暴露,目的当然就是为了勾引男人。可是……我们说,女性也可以为了自己愉悦而打扮啊,或者,只是一种尊重而已。

“当然为了吸引男人啊,不然她们在家为什么不打扮?”他说。

女为悦己者容。

周国平说,“一个女人才华再高,成就再大,倘若她不肯或不会做一个温柔的情人,体贴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引起大吐槽,让老人家大乱阵脚。我是觉得啦,年代不同,个性不同,有人爱这款有人爱那款,都没什么关系。只是那句“她给我的美感就要大打折扣”,让人由衷冷笑一声,关你什么事啊!有谁要让你欣赏吗?!

中国的男人好像都有当皇帝的错觉,每天面对佳丽三千,个个等着被他宠幸。“只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样生活才是女人!”因此,这个认为“当温柔情人慈爱母亲才有美感”,那个觉得“只有穿得严实的才是好女人”,女人为心爱的人打扮是个挺赏心悦目的事,至于走在路上都觉得女人在“为我而容”,那也实在是太骄傲了一点吧。

呵呵呵。

四、我并不难理解,为什么男人要压制,贬低女人,如果两性是场战争,男人无疑在很长的时期里都是赢的。只是这种对决,难道不是一把双刃剑,在贬低女人的同时,把男人自己也刺得遍体鳞伤么?

“你们女人穿这么少,活该被侵犯!”背后是“我们男人就是这种精虫上脑毫无控制力的动物,看到你们裸露一点就忍不住要去侵犯!”

“女子无才便是德。”背后是“我们一点自信心都没有,你最好装作什么都不懂,不然我们就会自卑!”

“女人就是要本本分分地过日子!”因为“不要对爱情和性爱抱什么幻想,我们什么也满足不了你!”

“女人就是越来越凋零的,趁年轻赶快把自己处理掉吧!”……你看清楚,“我们男人的审美就只有这样而已。”

为什么要这样呢?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美好,实在不应该这样争斗、欺压,两败俱伤。女人的形象那么悲伤、琐碎、挑剔、忍辱负重,男人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自高自大,狭隘、暴力、下半身动物。这都不是上帝创世时原本的样子。

作家水木丁说:女性被尊重,被关爱,有自信之后,才会发自内心地觉得我去尊重丈夫,爱护丈夫,我不是受欺负,受歧视,也不是一种手段,而是因为我想这么做,我爱这个男人。这才正说明了,尊重女性,给女性自由,让女人身心舒展的生活,不要让女人紧张兮兮,患得患失地活着,是一件不仅仅让女人,也让男人,让孩子共同受益的事。

而我另外一个朋友说得更简单,他说:我现在对女人越来越好了。因为我发现,当我对她们好,她们也会对我好一些。

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你疼爱我,我也温柔待你;你让我有追求自主成长的权利,我也给你空间;我反对女性只能温柔贤淑,同样,男人也可以分享他的脆弱,也可以有他特别的爱好、追求和梦想。因为我们是一起的,我们是互相支撑、彼此成就的,有幸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男人和女人。

五、有个朋友曾经转了我一篇文章,然后说这个姑娘很好,有意的可联系之类的话。留言下有人问,那你怎么不上嘞?他说,是朋友,不好下手啊。

他把图截给我看,没想到我被“下手”这个词触怒了。我说,为什么要用“下手”来形容我?我又不是一盘菜?!其他人赶紧解释,惯用语而已啊,就像“你是我的菜”那种说法啊,你太敏感啦。

我也就没再多说。数天后看《奇葩说》,一个选手说“这个女孩儿不是我的菜”,陈小春立马皱着眉头回应,“你为什么要说女孩子是一盘菜?!”

另外一个朋友也告诉我,她也曾抗议被“下手”,对方同样说,哎呀你太较真了啦。

对那些冒犯别人之后从来不反省,反而还要把对方扣上“敏感”和“较真”帽子的人,往后我就这么说:对。我就是很敏感。我就是很较真。不要这样对我说话。

可是更多的时候,是不是这个世界太不较真了呢?一些惯用的说法,一些古老的言论,因为太常用,因为历史太久,我们就直接把它们当成论据来用,而不去思考,这样的描述究竟是准确的吗?说出这些话的年代,和现在有哪些不同?这些话里面究竟传达出什么态度和看法?

以上只是几个例子而已,其实,还有太多太多这样的话。我们无法让它们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但至少,我们可以谨慎一点,把话说得慢一点。

要看清对面的这个人,不要去下定义,不要去贴标签,不要用那些看似有道理其实虚无的话语去概括和形容,她/他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有蜿蜒曲折的故事,有宏大或精致的梦和目标,正等着我们去发现,去鼓励,去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