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为什么不推荐给孩子喝止咳糖浆?

因为贵。几毛钱买个棒棒糖就得了,非得砸几十块钱买止咳糖浆...还有你以为止咳糖浆是啥好东西?各种谜之成分,对娃还真未必好。

如果能这么简单粗暴地回答,那我也不用再敲这几千字了。现实中大家这样说往往会招来更多的困(回)惑(怼):

正儿八经从药房买来的止咳糖浆怎么就比不上棒棒糖?为什么那么多三甲医院的医生还在开?不含可待因、右美沙芬,止咳糖浆吃点怎么了?

我决定集中给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回应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含可待因、右美沙芬

止咳糖浆就没风险了?

过去我们不推荐家长给孩子吃止咳水/糖浆,部分原因是这些产品里常含有可待因、右美沙芬。

前者属于阿片类药物,有成瘾风险,可能造成呼吸抑制,严重有死亡风险;后者是中枢性镇咳药,滥用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精神症状,和抗过敏药、退热药同时使用可能造成复杂中毒表现。

但现在,市面上很多止咳糖浆都避开了这两种成分,转而投向川贝、桔梗、甘草、枇杷、麻黄等“天然”成分。

那它们有止咳、化痰的效果吗?

动物实验表明:

桔梗对麻醉猫狗有祛痰作用;

川贝母对小鼠有祛痰、镇咳作用;

枇杷叶能减少纯氨水刺激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

麻黄水溶性提取物对豚鼠气管刺激所致咳嗽有镇咳作用;

甘草对氨水和二氧化硫刺激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镇咳和祛痰作用。

对动物貌似“有点用”,能说明用在人身上有用吗?虽然科学上并无证明人使用有效的高质量研究证据,有些人仍然觉得有用,因为自己或身边人”亲测有效“。

我们先不提动物实验并不算高质量证据,也先别纠结这些“亲测有效”的案例能止咳是因为基础病因被治愈或自愈了,还是单纯因为糖水缓和了喉咙的感受...我们就来探讨下:

这些成分是否存在安全风险?

以下是《中药大辞典》中关于毒性的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在动物身上不能说完全没有风险。

有人说动物不能耐受,不代表人不行。可同样是动物实验,谈功效的时候,怎么就不讲究“人畜有别”了呢?

况且这些成分对人真没风险吗?

川贝含有生物碱,且不同种的川贝母所含的生物碱并不相同,有损害人体健康的风险。

临床上有因服用川贝母出现头昏、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中毒表现。

图源《川贝母中毒1例》

也有无药物过敏史儿童服用川贝止咳糖浆后出现疑似过敏症状的案例。

图源 《服川贝止咳糖浆出现过敏反应1例》

麻黄中含有麻黄碱,麻黄碱是国家严格管控的易制毒化学品,长期使用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周围神经拟肾上腺素作用而出现中毒反应。

甘草的甜度是蔗糖的20-50倍,甜味来得慢去得也慢。成人长期服用甘草茶,可能导致血压严重升高,出现水肿、低血钾等问题,儿童未知。

枇杷叶中含有一种叫苦杏仁苷的物质,是一种天然氰化物(有毒)。

有些止咳糖浆里甚至含有半夏、薄荷脑、罂粟壳......

无论是何种药物,天然还是人造,新发现还是传承多年,药理作用都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

疗效都不明确,就敢于无视潜在副作用,还非要给那么小的孩子用...真的别太莽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弄清楚有没有必要

再谈可不可以

如无意外,此处有人会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确实,任何药物过量使用都可能有风险,治疗其实也是在疗效和代价之间做权衡。无论是儿科医生还是家长,都总是会面临选择。但对于止咳这件事,我建议家长在做选择之前,先考虑一下有没有这个必要。

咳嗽是人体一项有助于清理呼吸道的重要反射,是症状而非疾病本身,对身体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更不会“咳成肺炎”。

“影响睡觉吃饭”,“听着心烦”、“上不了学”...这些由咳嗽引出的现实问题,都要靠疾病本身终止才能化解。

普通感冒大多可以自愈,复杂的则需要看医生找原因,用止咳糖浆暂时抑制咳嗽于恢复无益,反而影响病情的判断。

况且想让孩子舒服点,有的是经科学验证安全有效、高性价比的方法。

1岁以上孩子,吃半勺-1勺蜂蜜、喝蜂蜜水,或者喝一些温热的流质(茶、菜汤等),都可以起到安慰作用。无误吸风险的大龄儿童(如6岁),可以含硬糖来缓解刺激的喉部,从而减缓咳嗽。

就这些东西,平均算下来要不了几块钱,哪个不比止咳糖浆划算呢?

医生给你开止咳糖浆

因为他需要学习

止咳糖浆不推荐,那为什么那么多医生还在开?好多还是三甲?

没有哪个医生不希望患者早日康复。抛开一些与医学无关的现实因素,如果一个医生在他明明可以不给你开止咳糖浆的时候还坚持开、推荐开,理由大概率有一个——他的知识需要更新了。

对于止咳药物,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权威机构早就表明了态度。美国FDA建议不要给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止咳药;欧洲药物监督管理局要求12岁以下儿童禁用可待因治疗感冒咳嗽。

国内最新的《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采用先进的循证医学评价方法GRADE系统,综合衡量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可及性和成本效益后明确给出推荐意见:

不推荐急性咳嗽患儿常规使用镇咳药治疗、祛痰药治疗。(证据等级:最高级的1A)

参与指南制定的涵盖国内各大医院的专家医生:

一个不学习的医生现在未必不能看好病。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和民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他终有一天会被那些爱学习的医生抛在身后。

一个爱学习的家长可能经常不被理解、遭受白眼。但现在脚踏实地,至少不必担心多年后被批判“愚昧”、“迷信”、“当父母不用考试”。

不断学习,我们的孩子会过得更好;

不违初心,我们能长久地认可自己。

也许坚持很难,但至少我们相互勉励。

谢谢你看到这里,长路漫漫,一起加油

最后:如果实在劝不动家人,采取“曲线救国”方法也无可厚非。例如说给孩子来点冰糖炖雪梨、金桔柠檬茶,用“魔法”打败“魔法”。没什么拿不准的成分,家人接受,孩子本人也不抗拒,就当尝尝鲜也行。循证的目的从来都不是为了争论,而是孩子、家人、自己都好。

end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
2、徐友英,金莉英.川贝母中毒1例[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0(04):3.
3、《中国儿童咳嗽诊断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

4、曹国建,阮学东.服川贝止咳糖浆出现过敏反应1例[J].中国中药杂志,1993(10):627.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3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