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凌晨2:50,丁晓钦写完《一封迟到的致虹瑞公寓小区业主的公开信》后终于睡觉,早上6点起床,当天一整天要组织研究生考试复试工作,第二天一早要去哈尔滨出席学术会议……

46岁的丁晓钦,是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2021年10月成为虹瑞公寓小区业委会主任。本职工作就非常忙碌的丁晓钦,大约要花1/3时间在处理业委会事务上,这一年多来,每天睡四五个小时成了他的常态。他笑言:“当了业委会主任之后,学术论文估计要少发好几篇,这也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一种方式吧。”

不过,收获也显然易见。只要丁晓钦走进小区,一路都是和他打招呼的热情邻居,不过一年多时间小区面貌大为焕新,居民自治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教授成为业委会主任之后,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马上任

“当初能让丁教授出马,我们也是三顾茅庐。”虹口广灵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莉说。

虹瑞公寓建造于2000年,是一个多层住宅小区,有10个门洞、114户居民。小区虽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配套设施不齐、停车位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小区和谐发展。

朱莉曾经听小区居民说起,小区里“有个很厉害的教授,口才特别好,也很热心。”第一次接触丁晓钦,是此前有个保安被辞退,引发了很多居民不满,他专门跑到居委会来为保安说情,这让朱莉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1年10月,小区迎来业委会换届,广中路街道希望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小区里德才兼备的业主参与业委会。朱莉自然想到了丁晓钦,但他婉拒了:“我愿意为小区出谋划策,但我实在太忙了,业委会就不加入了。”

朱莉不甘心,又上门做了好几次工作。最后,由小区党员民主推荐,产生了新一届业委会候选人,有多年党龄的丁晓钦得票最高。“这是群众的呼声啊。”当朱莉再次和丁晓钦说起时,他认真思考后终于答应了,当选为新一届业委会主任。丁晓钦告诉记者:“我以前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我就边干边学,有不懂的就向居委会以及身边的达人请教。”

丁晓钦在介绍小区改造情况

丁晓钦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业委会成员和居民骨干参观隔壁小区,再经过民主讨论,列出小区里需要解决的短期和长期问题。在2022年初,他发出了第一封《致虹瑞公寓小区全体业主的新年公开信》,其中罗列了即将开展的十项工作,包括埋地水管更换、车位改造、现有车位排摸和停车规则完善、车棚改造等,件件针对小区痛点。

规则之治

现在,随时去虹瑞公寓小区走一圈,会看到:道路整洁干净、绿化郁郁葱葱、机动车停放有序,各楼栋下看不见一辆非机动车,整个小区“清爽适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机动车去哪里了?在丁晓钦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位于小区东侧的一处围墙边停放着十几辆自行车,地面上黄色的停车线和“瑞享单车”四个字分外显眼。

“这些是我们小区的共享单车,无需扫码付费,每一位居民有需要都可使用。”丁晓钦说,“瑞享单车”是利用原先散落在小区各处的“僵尸车”打造而成。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僵尸车”乱停乱放的问题,也“物尽其用”方便了居民出行。

在“瑞享单车”北侧,是一个L形可充电的电瓶车停车棚。地面上划好了电瓶车停车位,且都有编号。丁晓钦说:“在打造这个停车棚前,我们以楼组为单位进行全面排摸,电瓶车有多少辆,一般多宽多长,都做了统计。至于谁的车位在哪个位置,则采用了‘等距原则’,住在靠近车棚的单元楼的居民,车位远一些,反之则近一些。

这个停车棚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充电设备设置在车棚中间横梁位置,避免了大家在电瓶车间挤进挤出的麻烦。这样的巧妙设计都来自业主们的集思广益。

丁晓钦介绍,小区治理中要让大多数居民满意并不留下“后遗症”,制定规则十分重要。现在小区里的每一项规则都是业主投票或讨论决定的,既要清晰明确又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改造,小区增加了十余个汽车停车位。按照此前排队的原则,登记在前的业主优先使用,对于轮到车位但暂无购车计划的业主,采用两种处理办法。一是让出车位,并在“车位申请登记排序表”优先排序,将来需要时可优先获得空出车位,该让出车位由业委会安排后续业主使用;二是业主保留该车位使用权,并全额交付停车费,在业主需要使用之前,其车位由业委会安排后续业主使用并由物业收取停车费。

这样一来,既保障了已有车位业主对车位的优先使用权,明确了业主不可私下转让车位使用权,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车位资源,为小区增加公共收益。业委会同时承诺,每个车位安排均做到公正合理,随时接受大家监督。

在街道、居委会的支持以及业委会的努力下,小区更换了所有埋地水管,还更新了随时可能“罢工”的水泵,解决了小区此前的用水顽疾。家住一楼的黄阿姨说:“以前洗澡也洗不上了,家里需要安装增压泵,改造之后水流得哗哗的,终于能痛痛快快洗个澡了!”

这些都是去年十项实事的成效。在今年的十项实事中,垃圾箱房改造、园艺设计与改造、摄像头加装、推进电梯加装、小区文化建设等都已赫然在列。

自治之道

“或许您尚未留意,小区里楼前屋后多了几棵晚樱,篮球场前面的院墙已爬上了红藤绿蔓。两天前,小区志愿者园艺组的8-601甘女士驾车与5-102黄阿姨一同前往杨行花木市场为小区选购补栽绿化;一天前,蒋师傅和黄阿姨悄然挖坑、栽种、施肥、浇水,期待 满树盛开的樱花;五个月前,多位热心业主一起动手移栽的茶树已如期花开……”

这是丁晓钦刚发出的《一封迟到的致虹瑞公寓小区业主的公开信》开头。

业主李燕记得,小区志愿者制度形成于疫情封控时期。由于那时候保安都封控在家,业委会出台了一项规定:除了独居老人等特殊情况的家庭,每家都要出一个人到门口轮流当志愿者,每次值班2小时。开始,有人不是很积极;后来,业委会请热心业主帮忙设计了一款门岗轮值小程序,很多业主每晚拼手速抢着去值岗。

丁晓钦研究政治经济学,在他看来,权责对等原则同样适用于社区自治。眼下,小区志愿者已形成制度,组建了工程组、安全组、园艺组、健康组、美食组等多个志愿者团队。

在电瓶车停车棚建造的过程中,从图纸设计、材料搬运到现场搭建,业主们不但动脑,还“动手”自己干。几位有电工资质的业主帮忙安装好充电桩后,另一位业主蒋师傅把小区里所有停车线、路牙石都涂刷了一遍。

在小区健身苑升级的过程中,丁晓钦不仅全程监工,更亲自上阵,帮助施工人员一起搬树搬砖,这也带动了其他居民的参与热情。如今,这个智能化的健身苑成了小区最大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区里一个常年的卫生死角,经过居民民主讨论和业主大会征询后,也被改造成为免费篮球场。

除了制定规则、办实事,业委会的工作也少不了“鸡毛蒜皮”,教授的好口才发挥了作用。最近,一位居民因为养花浇水时水滴到了停在楼下的汽车,引发了业主之间的小矛盾。丁晓钦在肯定种植植物“怡情怡景怡人”同时,请这位居民进行“换位思考”,并主动提出由业委会帮其购买花盆托盘,最后居民表示自己购买托盘,配合解决问题。

当了业委会主任的丁晓钦,对社区基层治理有了进一步的理论思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建”是要大家来参与共建,“如何建”需要集思广益,也就是共商。“人民城市为人民”就是共享,而共享的前提是共治,只有人人都参与到治理中来,才能珍惜共建成果,更好共享成果。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城市到一个社区,都应该是这样一个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基层稳,则国家稳;基层强,则民族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周楠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咚咚咚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