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派名医 论道故都 首届齐医论道沙龙 与会代表合影

(张玉福) 3月25日上午,由淄博市石氏经方医学科技中心组织的“齐医论道沙龙”在临淄区创业孵化中心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吸引了有来自全国各地中医权威专家、学者、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中医药研究爱好者3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如何传承创新发展齐派医学,使之进一步发挥齐医独特优势,更好的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并围绕中医领域的新发现、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等深入交流和探讨,为提升中医研究与实践水平,推动中医现代化及国际化发展提供一个共同学习、交流、分享的平台,探讨中医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派名医 论道故都 首届齐医论道沙龙 活动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派名医 论道故都 首届齐医论道沙龙 活动现场

此次活动以淄博市石氏经方医学科技中心石春广主任的齐派医学历史渊源和齐医在中华民族中医发展的重要性展开,石春广主任介绍说,齐派医学,是中医学的主要源头和重要分支,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齐医诞生于春秋战国,成熟于西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均是以齐国故都——临淄为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淄博市石氏经方医学科技中心石春广主任

齐派医学,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的。《管子》一书最早提出了“精气”生命观,后来被《黄帝内经》所汲取,进而构建起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将人体脏器分为五类(肝、心、脾、肺、肾),并分别与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初步形成了五行脏腑观。《黄帝内经》吸取了这一思想,用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等医学问题。还最早提出了“养生”概念,并把“节食欲、时起居、节情欲、求平正”作为养生的基本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证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证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证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证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证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证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证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证聆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互交流

另据《史记》载 :“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作为第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名医扁鹊是中国医学之宗,开齐派医学之先河,是整个中国早期医学的基石。首先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创建了血脉理论、经脉理论,发现了俞穴,建立了汤药药论,确立了虚实补泻的治疗原则,并将针灸与方药融合,几乎涵盖了古典中医针灸理论及其诊疗的全部要素。

齐派医学之核心思想集大成于古齐都——临淄。齐国发达的兵学、音律学、水学说及砭石矿藏、鸟图腾文化,都为齐派医学的诞生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在齐文化土壤中迅速形成完善的传承体系与清晰的师承脉络,开创中医教育之先河,西汉有公孙光、公乘阳庆、淳于意等名医,近代也是名医辈出,齐派医学代代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专家 司书鹏生动演讲

活动现场,山东省首批中医特色技术《淄博司氏中医诊特色技术》推广项目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司书鹏就《益气扶阳法治疗心衰病》作了生动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专家 郑晓辉生动演讲

来自齐鲁医派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导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主任医师郑晓辉作了郑氏特效针法和橘源堂传承历史的讲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专家 李兴山生动演讲

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会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民间中医药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潍坊仲弘堂经方三法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兴山,作古中医“经方三法”,“伊尹四象病辨治法”、“仲景六病辨治法”、“弘景五脏病辨治法”的讲座,经方三法是一脉相承的中医经方体系,是古中医最精华的部分。李兴山主任出版的专著《汤液医法》在传承以《伤寒杂病论》、《辅行诀》为代表的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立志于创立现代中医体系,以实现新中西医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会代表 范静怡生动演讲

一直致力于中医的传承服务与宣传推广工作中医范静怡也就三部六病的临床应用作了医案分享。

千里有缘来相聚,同道交流促发展,用中医的术语讲,就是“同气相求”。最后本次活动的发起者淄博市石氏经方医学科技中心主任、临淄善缘中医馆馆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淄博市第一批中医科普专家石春广副主任医师总结发言,指出多学习交流是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学习中医不能“闭门造车”,在交流学习中,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学术研讨就是要百家争鸣,以齐文化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为内涵,做好齐医论道这个大课题。

部分与会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春广

石春广,淄博市石氏经方医学科技中心主任,副主任中医师、非遗传承人,临淄区政协委员,淄博市优秀共产党员,临淄善缘中医馆馆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乡村中医专业委员会常委,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会员,淄博市中医药学会会员,齐鲁医派中医流派传承人,“石氏中医诊疗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擅长以内、妇、儿科中医全科为基础,以脾胃病、肝病、肿瘤、血液病和中医重症为专业方向,以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晓辉

郑晓辉,桓台县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源堂中医世家第七代传人,主任中医师,山东省基层名中医专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齐鲁医派橘源堂郑氏中医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传承导师。全国中医难治病研究专家协作组成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医堂馆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世家医疗经验传承研究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医世家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省科学养生协会中医药传承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兴山

李兴山,主治医师,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会员,潍坊市中医药学会民间中医药传承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潍坊仲弘堂经方三法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作古中医“经方三法”,“伊尹四象病辨治法”、“仲景六病辨治法”、“弘景五脏病辨治法”的讲座,经方三法是一脉相承的中医经方体系,是古中医最精华的部分。李兴山主任出版的专著《汤液医法》在传承以《伤寒杂病论》、《辅行诀》为代表的中医经典的基础上,立志于创立现代中医体系,以实现新中西医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书鹏

司书鹏,副主任中医师,山东省“齐鲁医派”淄博司氏中医流派建设项目负责人和学术流派主要传承人,山东省首批中医特色疗法推广项目负责人,淄博市重点中医专科牵头单位建设项目负责人,山东中医药老商号“英顺号”第三代传承人,《淄博司氏中医诊疗法》分别收录为淄博市、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山名中医称号,在临床工作中以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为传承开展临床工作,以中西医协作的“围治疗期”治疗中、晚期肿瘤,采用经典温病理论指导临床,以中西医协作的方式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肿瘤,以及山东省扶阳医学中医危急重症、疑难病特色,并逐渐成为具有鲜明特征的地区性中医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