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巩晓彬当年凭借扎实、灵活、多变的脚步技术,称雄CBA联赛,名震亚洲,被评为“最佳技术奖”;在国家队,更年轻的王治郅与他切磋脚步,成长迅速,很快形成了自己“追风少年”的脚步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CBA早期的中锋脚步技术普遍娴熟

实际上,巩晓彬、王治郅那个年代,中国男篮内线球员的脚步技术普遍扎实,脚步与投篮技术的结合十分娴熟。例如,巩晓彬的队友纪敏尚就具备扎实的背身、面框的脚步技术衔接后仰或者横移中投;和王治郅同属于三大中锋的姚明、巴特尔也都具备奥拉朱旺打球时的影子。甚至晚一些的唐正东、张松涛,内线进攻也能做到身体和脚步的结合,衔接小勾手,都是让人看着有板有眼、赏心悦目。

那个时期,中锋普遍具备内线支柱、支点的功能,是站的住、立的住的,配合上脚步,则可以对篮筐产生直接威胁。可以说,脚步技术出众那是我们中国中锋的拿手活儿,经典案例是王治郅在NBA晃飞加内特、在08奥运会上强攻西班牙内线得手,是非常好用的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90后中锋内线球员没接住前辈的脚步

90后这批成长的内线球员,以周琦、王哲林、沈梓捷、吴冠希等为代表,和前辈相比,他们的身材依然高大、身体素质甚至更好,但进攻技术普遍不如前辈扎实。这批球员中以王哲林进攻能力最强,在比赛中运用脚步技术也相对较多,但技术运用的方式相对单一、进攻效率相对较低,已经看不出太多前辈的影子了。出身八一队系列的邹雨宸、付豪也没有继承王治郅的脚步技术,都属于绝对的力量派。

那么,这一批球员为何脚步技术出现断崖式下滑了呢?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这时期我国球员受NBA的影响较大,NBA对中锋的要求普遍是身体好、能冲能抢能扛,换言之打球的方式更加“直给”,导致我们的球员并不重视传统技术的打磨;另一方面,我们的联赛以双外援4节6人次政策,内线进攻主要以外援为主,要求本土内线主要是防守和抢篮板,也影响了脚步技术的传承。

三、当前联赛的年轻中锋普遍没有脚步技术

目前中国男篮的主要内线基本是王哲林、周琦、胡金秋,年轻一代的是余嘉豪、焦泊乔。从进攻方面上看,周琦、胡金秋和焦泊乔基本不采用背身站桩打法,因为一方面身体对抗不占优势,另一方面进攻技术不完善,得分效率低;主要还是采用拉开空间后的投篮或者突破。王哲林和余嘉豪还能坐镇三秒区,主要是背身强挤强冲,靠力量取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CBA也受到NBA的影响,主张将内线球员拉到三分线外,为外线球员冲击内线制造机会,因此内线球员的外线策应也越来越多。但是和NBA外线球员普遍开始具备3分投射能力不同,CBA的内线球员普遍不具备3分球能力。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内线球员外线化我们没有掌握投篮能力,但我们传统在内线吃饭的脚步技术又失传了,这不是竹篮打水嘛。

从中国男篮重回亚洲之巅的战略布局上看,内线球员还是要把传统的技术优势传承下来,发挥好我们的传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