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会画鱼的猫

编辑| 歧歌

你有想过,自己的晚年该怎样度过吗?

是独守空房,挨过岁月侵蚀,还是“赖”在子女身边,徒遭冷眼?

关于这个问题,64岁的吴阿姨从退休之前就一直在思考,终于在有一天得到了答案,那就是:抱团养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抱团养老,这是一个很新兴的词汇,大概就是指一些年纪相仿、志趣相投的老人,相约生活在一起,彼此也算有个照应

近些年来,有许多老人都选择了这种养老方式,而吴阿姨与老伴就是其中之一。

毕竟在吴阿姨看来,这样既不显孤单,又不至于给子女们添麻烦的生活形式,简直太适合自己不过了。

但,彼时的吴阿姨一定没有想到,仅仅过去不到半年,她就对此后悔不已,甚至面对镜头哭得泪眼婆娑,声音颤抖着说道:“我再也不这样乱搞了,老伴都差点没了!”

那么,这过去的半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养老。

这,几乎是现在所有老年人都必须直面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有着“孝道”传统的国家,“养儿防老”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但在现实生活的影响下,如今许多年轻人都疲于奔命、自顾不暇,很难有多余精力分享到老人的身上。

因此“自己给自己养老”,成为了现今不少老年人无奈的选择。

而吴阿姨与老伴,就是其中之一。

前些年,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吴阿姨与老伴相继离开工作岗位,开始退休生活,随之而来摆在他们面前的,便是该如何养老的问题。

吴阿姨与老伴育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大儿子在做生意,常年在外奔波、忙于应酬,小女儿则还在读书,如今在国外留学,因此这两个孩子都没有办法给他们养老。

不过,好在吴阿姨与老伴手头还算阔绰,一个月七八千的退休工资怎么也够老俩口生活,所以“自己给自己养老”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钱能解决生活的麻烦,却解决不了精神的困顿。

望着空荡荡的房子,吴阿姨感觉自己像被锁住了一样,经年累月的柴米油盐,早已消磨掉了她对生活的所有激情。

在刚退休的时候,吴阿姨与老伴还经常出去逛街旅游,没事就在一起聊些有的没的。

但话终究有说尽的一天,最近一两年来,两人逐渐没了话说,哪怕偶尔唠起来,没两句也要吵架,这让吴阿姨很是痛苦。

因此,改变现状,换一种养老方式,成为了吴阿姨最迫切的需求。

就这样,“抱团养老”这四个字,闯进了吴阿姨的世界当中。

其实,“抱团养老”并不少见,甚至已经算是一种主流的养老方式。

大到养老社区、老年公寓,小到退休生活社区什么的,实际上都算是“抱团养老”的一种。

不过,在吴阿姨看来,她与老伴远远没到需要人照顾的地步,因此一直很抵触这种类似“养老院”形式的“抱团养老”,甚至有时候儿子和女儿跟她提起这件事,她还会为此生闷气。

直到吴阿姨看见了一条新闻报道,这才改变了她的想法。

2017年5月,一对大龄夫妻斥资200来万修建了一栋别墅,随后邀请了3对志同道合、又年纪相仿的夫妻朋友们共同居住,从而“抱团养老”。

由于这种养老方式很新颖,再加上这些老人们结伴后,生活的还算不错,因此有许多媒体纷纷报道此事。

而正是因为这样,吴阿姨才读到了这条新闻,顿时感触颇深,对“抱团养老”来了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位老人一起结伴生活,看起来虽然跟“养老院”的情况类似,但却有本质的区别:那就是自力更生,而且可以挑选“邻居”。

这两点对于不太服老的吴阿姨来说,非常重要。

另外一方面,与朋友居住在一起,没事咵咵天、打打牌,远比整天对着自己老伴那张臭脸要有趣的多。

因此,吴阿姨便跟老伴提出了“抱团养老”这个想法。

没成想,吴阿姨的老伴跟她的想法类似,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下来。

再加上两人本身就居住着一套四居室的房子,空房间很多。

于是,“抱团养老”,这个吴阿姨一时兴起的想法,顿时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唯一剩下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去找谁“抱团”。

都说:“事到眼前,远朋不如近邻”

毫无疑问,挑选谁跟自己一起生活,这点几乎决定了“下半生的幸福”。

思来想去,吴阿姨最终想到了与自己相识了多年的闺蜜和她的丈夫。

在吴阿姨看来,她对这两位朋友知根知底,都是很好的人,而且子女情况还与自己类似,所以相约搭伙过日子实在再合适不过。

就这样,吴阿姨向这对夫妻朋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对方也很乐于接受吴阿姨的建议,当即便答应了下来。

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就此开始了“抱团养老”的生活。

所有的故事开头,都是无比美好的。

对于吴阿姨来讲,最开始搭伙过日子的那段时间,简直是她最理想中的养老生活。

两家人相敬如宾,生活在一起,却又不互相干扰。

日常的开销平均分配,繁琐的家务合作完成,茶余饭后,两个老头坐在一起下下棋,而吴阿姨跟闺蜜则出门去逛逛街,相约烫个头,生活的好不惬意。

而正是因为这样,吴阿姨甚至还与朋友们商量,后面换个更大的房子,想要拉更多的朋友入伙。

可想法是好的,但当兴奋随着生活的柴米油盐归于平淡,问题不可避免地又出现了。

而且这一次出现的问题,差点让吴阿姨后悔终身......

所有的矛盾爆发,都积累于一件件的琐碎小事。

首先是吴阿姨总是发现自己的毛巾被“偷偷”用过......

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公共卫生间,不可避免地两家人的生活物品会堆放在一起。

而吴阿姨则稍微有点强迫症,总是把毛巾摆得特别整齐,因此一旦有人动过自己的东西,立马就可以发现。

于是,有那么一天,吴阿姨便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洗脸毛巾摆放位置不对,显然有人“偷偷”使用,这让她感觉非常恶心,于是当即将其丢掉,换了个新的。

本来,吴阿姨只当是闺蜜洗澡时不小心拿错了,便想着忍过去算了,也就没有跟人提这个事。

直到不久之后,吴阿姨再次发现自己的毛巾被人使用,这让她感觉备受冒犯,就冲着闺蜜发了一顿火。

谁曾想,面对吴阿姨的逼问,闺蜜那边却是一脸无辜,表示自己从未用过她的东西。

这让吴阿姨更加生气,以为是闺蜜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毕竟家里就这么点人,不是她用的,那还能有谁呢?

后来吴阿姨才知道,原来是她闺蜜的老公,“偷偷”用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只是用错毛巾这点事,吴阿姨还能勉强忍受的话,那闺蜜与丈夫生活中的那些“不文明”行为,就让她完全无法接受了。

闺蜜喜欢乱扔纸团,一些垃圾就地随便扔,吴阿姨看不惯提醒一声,闺蜜就回答:“反正都是要扫的,待会一起清理不久得了!”

闺蜜的老伴喜欢光着膀子在家里到处走,吴阿姨每次碰见都会避让开来,跟老伴说这个事,让他帮忙提醒一下对方,谁料老伴竟然回答:“多大点事,男人光个膀子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让吴阿姨深受其扰。

生活毕竟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吴阿姨有时也反省,是不是自己太敏感,太喜欢去计较别人。

但反省归反省,自己多年的生活习惯不可能轻易改变,看不惯就是看不惯,于是便苦着一副脸,希望闺蜜与她老伴能看出自己的不快。

可吴阿姨显然是想多了,世界离了谁都还是照常转。

眼看着吴阿姨整天摆脸色,闺蜜夫妻索性全当没看见,不去触霉头,也不去主动跟她说话。

到了后面,闺蜜夫妻干脆当没吴阿姨她这个人,有什么活动只是喊上吴阿姨的老伴,三个人一起,把吴阿姨抛在一边。

“他们三个才是过日子的,我就是个局外人!”吴阿姨郁闷地说道。

一次,闺蜜夫妻与吴阿姨的老伴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不知道聊到什么,都哈哈大笑。

见状,吴阿姨便想着缓和矛盾,故意坐过去,笑着询问他们在聊些什么。

谁料,一看见吴阿姨到来,三个人立马停止笑声,也不理她,直到过了半响,眼看着气氛凝固,闺蜜才悻悻地说了句:“没啥!”

除此之外,让吴阿姨感到更加恐怖的是,她突然发现自己老伴和闺蜜之间的气氛不太对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吴阿姨逐渐发现闺蜜与自己老伴的话多了起来,两人经常坐在客厅里一起聊天。

而透过闺蜜的眼睛,吴阿姨凭借着女人的第六感,竟然读出了一丝爱意。

如果只是言语,倒也罢了,奇怪的是,邋遢了一辈子的闺蜜,突然开始化起妆,而且还不是出门的时候,有时候在家吃个饭都要装扮半天。

这,是给谁看的?总不可能是给自己看的吧!

这让吴阿姨不得不多想。

一旦心中有了“石头”,看什么都膈应。

终于,忍耐不住的吴阿姨向闺蜜的老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谁料,对方竟然“心很大”,哈哈一声表示没有的事:“我很相信我夫人,我和她跟你老伴都是朋友,你别多想!”

但,有些事,显然不是想放下就能放下的。

终于有一天,看见闺蜜又拉着自己老伴在客厅聊天,吴阿姨冲了过去,大声怒斥闺蜜不要脸,搬进来就是为了勾搭自己老伴。

见状,闺蜜与老伴尴尬不已,而闺蜜的老伴则听见声音赶了出来,还想要劝一下吴阿姨。

可吴阿姨此时的情绪显然已经完全失控,便把家里所有能看见的东西全部砸了个稀巴烂,楼下的听见声音也找了上来,连忙询问怎么了,要不要报警......

当天夜里,吴阿姨终于得偿所愿,闺蜜与她的老伴搬出了自己的房子。

但与此同时,吴阿姨自己的老伴也弃她而去,连夜到外地的儿子家。

就这样,结伴了不到半年的“抱团养老”,就此泡了汤......

直到今天,吴阿姨依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事:“老伴差点没了,让别人抢走可咋整?”

对她来说,唯一感到后悔的事情,只是当初不该“抱团取暖”,如果不是自己“引狼入室”,绝不会有今天这样难堪。

实际上,吴阿姨的遭遇绝非特例,对于许多“抱团养老”的老人们来说,类似的经历,似乎已经成了常态。

而深究其原因,归根结底都逃不开一件事,那就是生活习惯的不同。

都说:“距离产生美感”,人亦是如此。

当两个人偶尔碰面的时候,肯定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但如果两个人经常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就会将生活中有缺陷的一面展现出来。

这,是生活的必经之路。

其实,没有老人会希望跟“陌生人”抱团。

如果能有子女侍奉在身边,有谁会想要“抱团养老”,还要去提防自己是不是找了个“老三”呢?

可现实摆在眼前,有太多的老人必须得做出这样无奈的选择。

不过,回过头来,“抱团养老”的养老方式并非毫无可行之处。

如果适当保持距离感,其实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对于吴阿姨来讲,她最后的爆发完全是来源于一件件小事的积累,如果她能够及时将自己这些不满情绪倾述出去,或许结局又将不一样。

现如今,伴随着我们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让“老有所依”,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社会的话题。

而要想去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不是仅仅关注老年人这么简单的,甚至如何释放年轻人,让年轻人能够有时间去陪伴父母,都是其中的命题。

否则,“老人”赡养“老人”,只会更加普遍。

最后,在此祝愿每个老年人都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晚年经历,也希望各位年轻人能够尽量的,多挤出自己的时间,去陪伴或者关怀老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勿要给自己与父母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