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地质专家前往西南进行勘测任务时,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市郊的一处深山中发现了两台美国制造的发电机。

这两台发电机的制成时间是在八十多年前,外观看上去比较完好,只是落了不少灰尘,给人一种破旧的感觉。

然而当专家们启动这台发电机以后,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已经至少八十多年历史的发电机竟然重新启动,并且功率依然强劲,惹得专家们啧啧称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用公司发电机

专家们于是拉回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研究,没有想到,这两台发电机是美国通用公司制造生产的。

当美国通用公司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他们还想花500多美元起步的价格赎买回去,打一个广告——这是他们公司产品品质的最好代言。

不过我国的专家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因为这两台发电机不仅仅是简单的机器,更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其背后的历史意义是无价之宝!

发电机

那么这两台来自于美国的发电机是如何来到中国小山村的呢?它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一段辛酸历史呢?这两台发电机最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这一切还要从抗日战争时期说起。

电力系统告急

“卢沟桥上起狼烟,倭寇图谋欲霸天。 枪炮声惊睡狮梦,熊熊烽火把敌歼。”

1937年7月7日夜,随着卢沟桥上的一声枪响,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日军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大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沟桥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就一直在准备全面侵华,如今,他们等到了成熟的时机,向中华大地伸出了魔爪。

他们侵占了东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搞殖民统治,严重侵犯了中国人民的利益。

此后日本人便一直暗中准备,一方面支持蒋介石继续剿共,发动内战,另一方面则壮大自己的力量,四处侦测中国内陆的地形情况、战略要地、军事设施,为全面侵华做足了准备。

日寇

等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本人的铁蹄更是一路南下,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刻。

从此抗日战争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在卢沟桥发生的第一时间,我党就向全国人民发出通电:“中国军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那一刻,全国上下的有志青年、热血男儿同仇敌忾,他们都换上了军装,拿起了长枪大刀,浩浩荡荡的奔赴前线,共赴国难,为国捐躯。

日军暴行

全国上下的抗日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就连国民政府都不得不放弃内战,选择与我党进行合作。

虽然我国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可是日本人又岂是那么好击败的?日本人过去的那些年里,早就摸清了我们的要害,对公路关卡、基础设施进行重点照顾,要么进行破坏,要么就直接抢占。

其中,电力行业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部门,一旦电力系统受损,国家的通讯、武器制造、灯光照明都会受到巨大的打击,仿佛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工业革命前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电厂

日本人也深知这一点,他们的侵华部队每到一处地方,第一个要打击的地点就是电力部门。

很多大城市的发电厂都被日本人攻占,如果发电设备无法运走或者为他们所用,他们就会选择直接砸毁,摧毁我们的电力部门。

我国的电力系统一直是我们的软肋,早在清政府时期,电灯就已经传进了中国,皇家贵戚,很多人都用上了电灯,然而由于封建势力的干扰,现代化的电力企业一直无法建立。

电厂

1882年,上海曾建立过一家电厂,仅仅比英国的第一家发电厂晚了六个月。

区别在于英国的发电站此后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蔓延,电力普及开来,可我们的第一座发电厂就停留在1这个数值上,再也不增长了。

直到1910年,清政府才在南京建立了第一家电力企业,结果刚建好,清政府就灭亡了。

1911年,一场席卷全国的辛亥革命让腐朽没落的清政府走向了衰亡。

昆明水电站

随后中华民国就此成立,在民国建立以后,全国的电机加起来发电量才2.7万度电。

孙中山先生对这个问题,指出要大力发展我们的电力部门,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工业体系。

1912年,我国在云南建立了大陆的第一个水电站,用来支持西南地区的电力供应,这似乎是一个好的开始。

然而事不遂人愿,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复辟了封建帝制,因此我们不得不进行讨袁战争、护法运动、护国运动等一系列的抗争。

日本控制的我国发电站

虽然通过这些斗争沉重打击了想要重回帝制的封建势力,但战争的耗费也是巨大的,电力部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相当的薄弱。

近代的中国就没有几天是太平的,此后的北伐战争、军阀混战都让我们的电力行业走走停停,颇为不顺。

而日本人侵华的1937年,他们的平均国民用电量是我们的三倍之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兵工厂

我国的电力产业因侵略战争彻底走向了低谷,如果不能保证电力供应,不光工业化没法进行,就连眼前的抗日战争都熬不过去。

在这个紧急的时刻,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将电力部门移到西南去,就这样,贵州地区成为了西南电力的重要供应地。

山洞建起兵工厂

1938年的春天,日本大军已经逼近广州,广东石林兵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看到大事不好,便跟随大家向西南山区转移,最后他们在1940年来到了贵州省桐梓县这个不起眼的小县城。

傅家山洞

在当时,来桐梓县避难的人有很多,往日冷冷清清的小县城,如今变得格外热闹。

不过大家都是因逃难而来到此地,脸上写满了愁容。

兵工厂对蒋介石及国民政府来说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当地国民政府安排这些逃难人员在城外的一处傅家山洞里歇息。

这个傅家龙洞面积很大,洞长520米,宽50米,里面挤满了逃难的工人,大家搭好简易的帐篷,白天在里面干活,晚上在里面休息。

傅家山洞

后来,来自于辽宁、山东、江苏等地的兵工厂逃难人员都来到了这里,这些人就被合并起来,成立了一个新的兵工厂,共计管理人员140人,工人2500人,被称作“41兵工厂”。

兵工厂制作兵器,最需要的东西就是稳定的电力供应,他们逃亡时只带了两台小小的柴油发电机,根本无法满足大家对电的需求。

有的时候,工人们正干着活,突然间就停电了,工作不得不暂停下来,甚至有的步骤急需用电的时刻,突然就停电了,这直接前功尽弃、从头再来了!

兵工厂

此外,柴油发电机需要柴油供应,当地没有柴油,因此他们还要经常去重庆采购柴油,一路上磕磕绊绊,山高路远,充满了凶险。

更要命的是,由于长期将高负荷运转,因此这两台小发电机也不堪重负,经常出现故障,感觉报废只是时间问题了。

面对这些棘手的困难问题,工人们联合给工厂厂长钟道锠写了一封求救信,希望能得到解决。

钟道锠

钟道锠是什么人?他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一位高级工程师,曾担任过广东第一并工厂厂长,领国军少将军衔。

当年广东遭遇日寇侵略以后,是他给大家指明的道路,让大家往贵州桐梓撤退,因此当大家遇到问题以后,第一个想找的人也是钟道锠。

钟道锠便和国民党兵工署署长俞大维一起前往桐梓深山考察,边看桐梓这个地方不大,然而在当年却格外的热闹。

俞大维

除了有逃难的人群、国军兵工厂以外,张学良被软禁的小西湖也是在桐梓县境内。

经过钟道锠一番仔细的考察,他发现附近的天门河高差很大,水流湍急,非常适合修建一个水电站。

于是他和俞大维一商量,决定就在这里修建一个天门河水电站,为兵工厂提供电能。

只是建立水电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需要技术人员,这个问题被俞大维解决,他有很多学生从事工程行业,都表示愿意帮忙,他们来自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

参与筹建的大学

其中有一个叫陈祖东的青年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曾经去印度、美国考察过水利系统,对水电站有颇深的研究,他来当水电站负责人,真的再合适不过。

人员问题解决以后,接下来就是发电机和水轮机的问题了,当时水电站所用的发电机那可是先进技术,想要买最先进的发电机就要从美国人那里购买。

其中美国通用公司表示愿意售卖发电机,额定电压6.6千伏,水轮机则是美国勒菲儿公司出产,价格相对低廉。

兵工厂

可有一个问题就是价格已经很低了,但我们还是很缺钱。

为了这两台发电机,钟道锠可谓砸锅卖铁,从厂子拿出了一大笔经费,再加上自己的钱,再加上俞大维申请来的政府拨款,最后才凑起来足够的费用,从美国千里迢迢,运送来了两台发电机。

此时,日本人入侵缅甸,从东南、西南进入贵州的路线都被封锁,这两台发电机买下来以后,一度面临无法被运送到内地的尴尬境地。

陈祖东

陈祖东闻讯以后,让美国把发电机运送到印度,然后他亲自来到了印度,将发电机拆成零件,回去以后自己组装。

为了避免被日本人发现,运输队使用的是美国B52运输机飞机,从喜马拉雅山上空飞过,真是凶险至极!

还好发电机成功到达中国,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切准备完毕以后,水电站正式开始建设。

陈祖东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就是陈立夫的堂兄弟,因此当陈立夫得知弟弟在忙着水电站建设以后,还来到了现场,题词到:“入天门而夺工”!

1944年,天门河水电站可以投入使用了,只剩下机房部分尚未整体完工。

1945年5月,经过5年的修建,水电站终于能够使用了,可有个尴尬的问题: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天门河水电站

紧接着国民政府宣布“41号兵工厂”就此解散,因此这座水电站成为了“时代的眼泪”,还没发挥大用,就不了了之。

天门河水电站的今生

此前为了建造这座水电站,曾花了很多钱,所以41兵工厂有12位员工表示愿意留下来,维持水电站机组正常运行。

随后桐梓县国民政府表示愿意接手水电站的管理工作,就这样,水电站正常投入运营。

天门河水电站

1949年,当解放军打进贵州以后,贵州当地的国民党军队依然准备负隅顽抗,尤其是桐梓县境内的国军守军。

一部分国军守军决定投降起义,可就是有一些顽固分子,他们不愿意交枪投降。

这些人决定和解放军战到最后一刻,一旦他们顶不住了,就把天门河水电站给炸掉,宁可毁灭也不要留给共产党。

天门河水电站

驻守在天门河水电站的工人们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非常的愤慨,这些人有很多都是当年逃难而来的人,他们见证了这座水电站的发展,并且参与了这座水电站的修建工作。

可以说,这座水电站就是这些工人的心血,他们怎么会愿意把水电站给炸掉呢?

工人们拿起简易的武器,就守在水电站里面,宁死不屈,不肯炸毁,誓要保护水电站。

在工人们的抗争下,这些反动分子的阴谋才没有得逞,这座水电站较为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天门河水电站

接着解放军大部队赶赴当地,当地国民党的政府宣布投降,桐梓县人民政府就此建立起来,而天门河水电站被我们好好的利用起来。

在贵州解放以后,天门河水电站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他为遵义地区的供电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地能够用上稳定的电能,离不开天门河水电站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水电站标识

1950年,天门河水电站由遵义钛合金厂管理,此后平稳运行。

不过需要说的是,1953年,由于天门河水电站在过去的这些年内疏于维护,加之工人操作不当,因此机器零件出现了故障,天门河水电站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维修,这也是这座水电站少有的休息。

后来的这几十年里,天门河水电站造福了当地人民,等我国有了条件以后,水电站内部的运行机组、发电设备也全部换成了新的。

水电站

过去从美国高价进口的通用公司出产的这两台发电机依旧平稳运行。

不过考虑到他们是八十多年前的产物,因此有的时候我们会只运行其中的一个,让它们轮换着休息。

当美国人得知我们的贵州深山有一个八十多年前产的发电机还能用的时候,他们想出高价买回去,给自己打一个广告,说明自己的发电机质量是多么的好。

发电机

通用公司出手很大方,直接开出了一个500万美元的高价,欲图购买这两个发电机。

然而他们的请求被我们果断拒绝了,并不是说我们想要留下它搞研究,而是因为这组发电机不仅仅是一部机器那么简单,它更承载了当年抗日战争期间,那些工人的心血与记忆。

在当地,不少人都是当年逃亡而来,然后就此定居,没有离开,这些人定居于此,参加了水电站的修建,这是他们记忆中很重要又是很沉重的一段回忆。

发电机

这两台退休的电机就是他们这段回忆最好的证明,想当年,这两台电机跨越珠峰,突破层层阻隔,才被运送到内地,要是被我们因为一些钱就送回去了,岂不是非常可惜?

另一点,这也是后世来参观、回忆先人抗日的一个最好的承载物。

2006年,当这两台机组被重新公布在世人眼前以后,大家都不禁感慨,原来在贵州山区曾有过这样一段历史。

天门河水电站

为了抵抗日本人,我们不得不潜入山林,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的不容易。

而天门河水电站在进入新世纪以后,除了负责正常的发电工作以外,还被改造成了一个爱国红色主题的教育基地。

人们来到这深山之中,看着水电站红色的厂房,看着水电站中慢慢运转的机器,那一刻仿佛回到了80年前,那个抗日的时代,革命先辈为了保家卫国在前线作战,而兵工厂的工人们就在这座深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制作兵器,用另外的方式为国家和祖国奉献。

天门河水电站

如今,这座水电站是贵州省级旅游景区,被好好的保护了起来,每年来这里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两台发电机组不知疲倦的仍在运转,也和我们的民族一样,一代接一代,为了民族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门河水电站

陈祖生当年曾写过一首《石工歌》来表达对天门河水电站建设工人的一些夸赞,让我们跟随他的诗,回到那个抗日的艰苦年代。

嗟嗟石工,黄帝子孙,不期而会,众志成城,
胼手胝脚,风暴雨淋,夜以继日,无是安宁,
或钻隧道,鸠面鹄形,或涉水流,彻骨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