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多了的时候,你自己就会觉得有了自己的思想,学会了独立思考,才觉得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思考,并且觉得以前学的东西可能是错的,当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周围的人时,别人认为你是疯了,还说是你瞧不起对方,这就是真实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是流传已久的读书人的秘诀,确实非常地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以前因为途径有限,死读书,就成了平民百姓改变自己阶层和命运的唯一途径。
金榜题名就成了读书人最大的梦想,并且激励着很多人拼命读书。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读书到了一定的层次,那么就要自己去领悟书中所讲的道理。
读书是分几个阶段的,开始是自己见到什么书都要去看看,接着就有所选择,最后使自己读书中有所领悟。
读书确实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心灵,塑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平时在容貌上就能看到读书人的气质。
腹中有诗气自华,最美不过书香气。
读书除了让自己增长知识之外,还能锻炼提升一个人的精神面貌。
一个经常读书的人和一个流氓或者是农民等人,从面相上就能很清楚的区分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从中国历史来说,友友有没有发现历史上出现最厉害的牛人出现在哪个阶段?
是出现在春秋战国那个时期,再也没有其他。
这时候正是大大小小的国家100多个,各个国家为了生存,相互的杀伐,很多的思想家就开始研究治国强国之道,因此就出现了诸子百家。
千万不要被这诸子百家给说迷糊了,其实上也就是三个主要的流派,其他的派别可以看作是其中一个流派的分支或变种。
我们先来说儒家思想,其代表人物是孔子。
孔子认为这个纷乱的世界就是因为没有了礼仪,才会变得如此混乱,因此他极力提倡礼仪治国。
除了恢复以前的周礼,而且要加强礼仪并创建了三纲五常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理论。
孔子的思想确实非常的伟大,但是在那个战乱时期却有点不合时宜,当时的国家追求的是,要先存下来才行的。
因此孔子即使周游了列国,把他的思想极力想着推销贩卖给各位君主,但没有一个国家的君王采取他的思想,反而是他去世以后以后成了伟大的思想家。
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必须要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和,在战乱年代,怎么活下来才是最主要的,儒家的思想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说实在的,儒家思想适用于和平年代。
法家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
我们大家熟悉的成语守株待兔就是韩非子讲的。
法家的思想中心点就是要进行变革,也就是我们后面看到的各种变法。
法家认为孔子的那一套三纲五常恢复周礼等方法实在是行不通的,一点用处也没有,是糊弄人的,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实用主义。
当时各个阶层比较固化,下层的平民根本就没有上升的渠道。
于是法家就制定出来了法律,无论是谁,只要是在战场上能够拿到对方的人头,就可以免税、跃升阶层,封官加爵等。
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下层人们的努力,人人争先上战场上杀敌立功。
法家首先是在魏国成功,李悝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在战国初年魏文侯任命李悝为相,他在魏国推行变法,魏国在短期内迅速变强成了各个国家的老大。
李悝是魏国变法的先驱,一部《法经》使之成为战国时代法家的始祖。
魏国最终将强大的秦国打的落荒而逃,成了各国的霸主。
各个国家被揍后如梦方醒,法家于是就在各个国家吃香了。
本来魏国应该是能够成为统一全国的国家,但是却因为魏国君王的昏庸,错失了商鞅这位法学奇才。
当时商鞅就在卫国求学和工作,但是没有得到重用,最后跑到了秦国打工,开启了商鞅变法的伟大历程。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
但是历史却不能推倒重来。
商鞅是卫国的公子,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
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
“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国家”。
又对魏惠王说:“主公如果不用商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投奔别国。”
魏惠王认为公叔痤已经病入膏肓,语无伦次,于是皆不采纳。
公叔痤转而让商鞅赶紧离开魏国,商鞅明白魏惠王不采纳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会采纳杀他之言,所以并没有立即离开魏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求贤令》。
商鞅将魏国的《法经》带入秦国。
最后商鞅在秦国取得了变法成功,使得秦国的力量空前的强大,最终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其他的国家成了中国的皇帝。
再来说一下道家。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
后来老子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绝对是牛人中的牛人,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都向老子请教问题,可见老子的功底是多么的深厚。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
他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的思想可以用大白话来表达,就是什么儒家和法家以及其它,你们搞什么搞,无为而治就行,根本什么都不用管,一切都能运行自如。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以后,发现法家的思想以后是行不通的,因为秦二世灭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法家是主张杀伐的,通过夺取别国的东西来滋养维持自己。
但是别的国家全都灭亡了以后,没有可抢的了,这就想起了本国的下层人民,转身就去抢劫下面的百姓,导致民生沸腾,结果农民起义导致灭国。
于是刘邦实在是无奈,就用起了道教的无为而治的方式,让百姓生养生息,结果没想到竟然出现了大唐文景盛世。
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是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
但是我们注意到,道家思想在这个时期使用过,以后再也没有被使用。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不利于帝王统治的。
无为而治撒手不管的后果就是皇权不保。
汉武帝是千古明君,担负起了开疆辟土的伟大责任。
这个时候物质基础有了,缺的就是统治思想。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肯定是不符合汉武帝这种千古帝王要求的,于是就把道家思想放在了一边,把儒家思想树立起来,废除百家,独尊儒术。
从此2000多年的儒家封建思想开始正式确立。
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帝王的思想实际上并不是全部都是儒家的思想,而是外儒内法,也就是明儒阴法的帝王术。
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对老百姓使用普及儒家的思想,而对于帝王自己保留着法家的手段。
儒家的思想是能够让普通的老百姓听话的一种思想,便于帝王的统治。
而帝王术核心是法家思想,便于帝王对于下属的操控。
帝王术的要点是让帝王有很多的选择,而让对方没得选,只能听从帝王的领导。
看到这里是不是大家都觉得有点新鲜?
但事实情况就是如此。
皇上是不可能将帝王术教授给百姓智慧的,只传给他的皇子黄孙。
友友们看到这里,是不是能够接受?
如果你能够理解这些东西,再和周围的人讲,那么周围的人是不是觉得你疯了?
看到周围的人不理解你,而你觉得掌握了事情的真相,你还能和周围的人沟通吗?
这时候周围不了解的人说你瞧不起他们,你是不是感觉到你很正常?周围的人反而不正常了。
这个时候你其实就有了自己的思想,并不是人云亦云。
你其实学会了独立思考,甚至觉得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思考,并且觉得以前学的东西可能是错的。
当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周围的人时,别人认为你是疯了,还说是你瞧不起对方,这就是真实的原因。
友友们看到这里的时候,是不是觉得我说的对?
如果你认为我说的有道理的,请在评论区里打1,如果认为我说的不对的,请在评论区里打2,如果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的,请在评论区里相互讨论,期待你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