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明朝的宣德年间,由于明成祖连年的对外征战,大明国力被消耗了很多。而在这一时期,交趾等地也在爆发着各种叛乱,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安宁。

经过长年的平叛战争后,大明朝廷一直没有取得太好的成效。经过一番研究后,在针对交趾的问题上,朝廷也有积极的派兵镇压,更改为消极的撤退防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基础上,明朝承认了交趾独立,也就是原本的安南地区,现在的越南地区。这反映出了明朝国策的变化,也对未来的国家发展产生了影响。

这段历史也被后人称为“宣德弃地”

宣德弃地的背景

明朝建立初期,安南还没有被纳入大明的版图。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朝廷一系列对外政策的落实,安南三番五次对大明的欺瞒,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这才有了征伐安南的战役。

战役结束后,大明朝以胜利的姿态,将安南设立为交趾,纳入了大明的版图。

不过在日后的管理过程中,交趾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本土民众的意识觉醒,并且逐渐开始反抗叛乱。而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则是安南地区承上启下的重要转折期。

这段时间发生的故事,也促使朱瞻基做出了“宣德弃地”的行为,这也成了明朝非常失败的一项战略决策。

明成祖设置了交趾省,管辖十五府四十一州,接着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政策。

还有对老人的优待,以及具备才能之人的各种福利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交趾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当地的官员开始腐败,在靖难之役过后,朝廷做出了一系列举措,主要是为了防止地方和士家互相勾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设立交趾的初期,有不少官员,都是因为犯了错和受到贬谪而流落到交趾的。这里地处偏远,中央朝廷对其的掌控也比较弱。

本就有过不良事迹的官员们,到了当地更是肆无忌惮,只知道拼命搜刮财富。

因为交趾官员调动得很频繁,来到这里的官员,根本没有长期治理的心思,腐败之风也愈演愈烈。

其次,当地的军事制度很不完善,纪律也非常松散。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后勤补给也非常困难。一些官兵的俸禄,甚至都不能按时发放。

这些官兵为了维持家庭生活,还做出过借助剿匪的名义,四处搜刮地方财富的行为。而上级官员更是放纵不管,致使军队管理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交趾虽然被纳入了大明版图,可是他们的民族习俗以及生活各方面,还是和中原内部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些地方官员,又做出了强制更改习俗的行为。

这种推广文化的过程,不仅没有让当地居民接受。他们反而因为太过强制,产生了相应的抵触心理,最终使得民间动荡不安。

宣德弃地的过程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珠赋采劳”的问题,也给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

《名山藏》记载说:“岁再稻八蚕,有鲁盐金珠之利。”

地方官员知道后,便开始强迫百姓劳动采珠。

这是非常苦的一种劳役,根据提督两广侍郎林富所说:“五年之役,病死,溺死者五十余人。而得珠仅八千八十余,两说者谓以人命易珠。”

在这里也不难看出,朝廷对百姓的剥削是严重的。直到明仁宗在位时期,才对这项政策进行了停止,不再允许官员迫害百姓了。

而在管理交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本土民众的情绪。可惜仁宗在位时间并不长,对交趾地区的改善措施,也没有有效地运用起来。

长期被压迫交趾百姓,也终于在忍耐中爆发了,当地的叛乱频发,对大明王朝的统治也危害颇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明朝统治者,便对“宣德弃地”的过程产生了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公元1407年建立交趾起,当地便一直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叛乱。而到了明宣宗时期,皇帝也有了放弃这块土地的想法。公元1425年,朱瞻基第一次提出,希望放弃交趾。

他说:“朕今思之,若陈氏果有后,选一人立之,使共蕃臣之职,三年一贡如洪武之制,用宁其民,而中国亦省兵戎之劳,岂不可乎?”

当初讨伐安南,便是因为统治者陈氏被当地的叛乱分子所杀。明宣宗想要找到陈氏后人,再度恢复他们的身份地位,让其继续做明朝的藩属国。

但是杨士奇等人,并不赞同明宣宗的想法。他们说放弃交趾,就等于违背了先皇的懿旨,将士们用鲜血打下来的土地,不应该如此处理,这会给国家造成负面的影响。

经过此次商谈后,放弃交趾的事情便暂时搁置了下来。到了第二年,因为交趾长年的叛乱,给大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朱瞻基便在此提出了放弃交趾的想法,但是群臣的意义不同意,这件事在此被搁置了下来。

直到公元1427年,大明军队在交趾战场上接连战败,这让朱瞻基更坚定了放弃交趾的想法。但是这次商议,还是有很多人不赞同放弃交趾。

这些人觉得,放弃交趾会让“安南之役”和几十年的治理白白浪费,这也会影响明朝以后的外交形象,动摇天朝上国的影响力。

还有一些大臣,也拥有和朱瞻基一样的想法。他们认为放弃交趾,可以避免国力损耗,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是比较符合国家实际的。

从几次的争议中,也可以看出朱瞻基放弃交趾的决心。因为战乱的影响,以及国力的损耗,都不得不让明朝重新审视交趾的问题。朱瞻基也是从实际角度出发,最终还是决定放弃交趾,拱手让出了大明的一块版图。

宣德弃地的影响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行动后,明朝又确立了安南的独立性,并与其重新册封,又恢复了朝贡外交的行为。

而此次事件对大明王朝来说,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朱瞻基经过深层考虑后,还是意识到了大明国力下降的问题,他也逐渐将政策方针进行了修改。

当交趾被放弃以后,明宣宗又提出了新的边疆治理政策,也就是“息怨和边”。他想要营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让朝廷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内部,这也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

为了边境安全和抵御敌人的侵扰,明宣宗在全国的边防问题上都做出了调整。不仅在安南地区如此,在北方的长城外,朱瞻基也进行了收缩防线的行动,使得很多战略要地,都白白送到了外族政权的手中。

最主要的是,明朝做出“宣德弃地”的举动,也是变相承认了自己的失败。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宗主国的威信,也使得朝贡贸易发生了问题,更是直接导致了西洋朝贡的体制接近崩塌。

简单来说,明宣宗的外交政策,已经从积极进取向着保守务实的方向转变。执行这种政策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大明朝的国力下降,安南问题使得朝廷在边疆治理方面有了新的想法。

明成祖时期,为了继承先皇的理念,统治者多次对外族政权进行了征伐。比方说北上攻击匈奴,南下征伐安南。这两年的战争,都促使国家的财政匮乏,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而在日后治理交趾的过程,平乱问题又给国家造成了大量的开销。多次的战斗没有取得胜利,朝廷的投入消耗实在是太大了,这也给人民群众增加了负担。

明宣宗面对频繁的叛乱,也只能不停派兵去交趾镇压。可是几经战乱,当地也并没有恢复稳定,前线反而还传回了屡屡战败的消息。也可以说,安南独立,也是明朝统治者在被逼无奈下的行为。

明宣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在此之后,明宣宗又陆续放弃了祖父辛苦打下的边疆重地,比方说大宁卫,开平卫等等。

这也让北方草原民族趁机崛起,将自己的军事力量,直接扩张到了长城之外。这也给明朝的都城,留下了较为严重的危机。

在明宣宗时期,虽然国力有所下降,但此时的大明王朝,还是非常强盛的一个存在。对于那些少数民族政权来说,还是无法摧毁大明王朝统治政权的。

总体而言,就是在这样一个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明宣宗却选择了主动放弃边关的军事重地。

对于这些土地来说,无论是哪一次征伐,都耗费了明朝很多的人力物力。如今白白送给了敌人,实在是算不上一个明智之举。

虽然在内部情况上,国家得到了休养生息,巩固自身势力的机会。可朱瞻基之后的统治者无能,反而又因为指挥不当,促使明朝陷入了覆灭危机。

严格意义上来说,“宣德弃地”的行为,虽然有很多负面影响和弊端,但是他确实稳定了明朝内部的统治。

后人经常认为,这是明朝最失败的战略决策。习惯将“土木堡之变”“宣德弃地”联系到一起。

经过学者的研究认为,这还是有些过于牵强。不过在整体上看,“宣德弃地”给明朝带来的负面影响,确实是深刻而长远的。

参考资料:
1. 论宣德“弃置交趾”忠明朝的政策变化及影响{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