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沸沸扬扬的瑞信危机,最终以瑞银收购瑞信告终。然而危机造成的余波仍在扩散,近一周来,大量资金从瑞士流出,大部分流入了新加坡和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天量资金流出,瑞士如梦初醒。当地时间23日,瑞士宣布再次恢复永久中立国地位。但失去的信任还补得回来吗?说实话,我觉得没太大可能。

事件的导火索瑞信,其危机有自身未做好风控的原因,但做生意有赚有赔,再牛的银行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瑞信真正的问题在于放弃中立,响应美国号召,肆意没收俄罗斯国家和公民财产,此举毁了瑞士以“中立、安全”著称的国际百年声誉。

一个私有银行随意没收他人上百亿美元财产,面对这种强盗行为,银行的其他客户会怎么想,不难想象,谁还敢相信他谁还敢在哪存款也可以预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为了完成瑞银和瑞信的合并,瑞士政府直接修改法律,对瑞信170亿美元债务强制清零,让瑞信的债主们损失惨重,这其中故意会有不少中国富豪欲哭无泪!瑞士的做法已经不是中立问题,而是赤裸裸的债务违约,赖账毫无契约精神。

所以无论是瑞信也好,还是瑞士政府也罢,在投资者及眼里已经不再是“安全、信任”的代名词,这完全是自己作的怨不得别人。

瑞士花费二百年打造的中立国形象和崇高的国际金融行业地位随着瑞士政府制裁俄罗斯而逐渐坍塌。

如今,瑞士想要靠一份“再守中立”的声明来力挽狂澜,就好比一个人把碎了一地的节操捡起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了那啥还想立牌坊吗!因此,瑞士嚷嚷着恢复永久中立国地位,我们看看就好,相信,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