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时,粮食若是跟不上,那么这场战争十有八九是赢不了的。

即便是在和平时期,粮食储存也是极为重要。所以在古代,各个朝代的政府都会大力兴建粮仓,保障粮食供应。

早在秦汉时期便有了十分完备的粮仓管理制度。那么秦汉时期的粮仓究竟是怎样储备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秦汉时期为何要兴建粮仓

1、为保障政权稳固需要兴建粮仓存粮

秦汉时期是中国从几百年分裂割据走向大一统的时期。无论是大一统之前的战乱时期,还是大一统之后的政权稳固阶段,统治者们都意识到了粮食的重要性,建立粮仓存粮是必要的手段。

秦朝的都城在咸阳,西汉的都城在长安,都位于关中地区。但当时农业发达,粮食丰富的地方在关东一带。想将关东的粮食运送并储存到关中地区,必须要修建大型粮仓,并且完善相应的粮食储存制度,保障粮食供应。

频繁的战争也需要大量的军粮,建仓存粮是保障战争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

另外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低下,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一旦遇到天灾人祸,粮食欠收。即便是秦汉这样的大一统王朝也会动摇根基。

所以在粮食丰收之时,储备足量的粮食,若遇到自然灾害或者是兵乱,政府可以拿出粮食赈济灾民,减少社会动乱,以此来稳固自己的政权。

2、粮仓中的存粮作为俸禄发放

秦汉时期给官员们发放俸禄并不单纯是用钱财,还包括粮食。官职越高,俸禄越高,发放的粮食自然也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金印紫绶,秩俸万石”。也就是说在汉朝时期丞相的俸禄是每年一万石粮食。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开始实行郡县制,汉朝时期也延续了这一制度。郡县的官员统一由中央管辖,自然也需要统一发放俸禄。如此多的官员同时发放俸禄,那就必然需要大量的粮食。为了维护整个官僚体系的顺利运行,朝廷也急需建造粮仓储存粮食,用作官员俸禄的发放。

二、秦朝时期的粮仓储备

1、建造粮仓

秦朝在未统一之前便对粮食十分重视。商鞅变法之时专门在农业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进行农业改革。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且废除了春秋战国时期普遍实行的井田制。

这一改革使得秦国百姓们的劳动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再加上农耕工具不断创新,秦国的粮食生产量大大增加,相应的自然就需要建造粮仓来储存粮食。

上个世纪70年代,考古学家们曾经出土过一批竹简,这些竹简中记载在秦国统一之前便建造了大量粮仓,而且储存粮食高达万石以上的粮仓数量极多。

秦惠文王在位时,曾经面临过一段一个重大选择,要么去攻打韩国,要么先出兵拿下巴蜀之地。在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之后,秦惠文王决定先拿下巴蜀之地。

拿下巴蜀之后,秦昭王派遣李冰父子在这里修建都江堰,大兴水利,将四川盆地这块不毛之地变成土地肥沃的“天府之国”,巴蜀也由此成了秦国实际上的粮仓。

2、粮仓管理

秦朝时期,各个郡县都建造有各自的粮仓,还会派专人进行管理,但各郡县的粮仓只有管理权没有使用权,也需要听取朝廷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负责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做啬夫,在粮食出仓、入仓以及运送之时都是有相关的规定流程的,必须按照流程来走。

就如《秦律十八种·效》中记载:

“是县入之,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封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稟者各一户,以气(饩)人。其出禾,有(又)书其出者,如入禾然。”

啬夫负责粮仓的各项工作,这其中自然很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又或者出现工作人员管理不当导致粮食受损失的问题。

除了规范流程以外,政府还会出台奖罚措施,鼓励工作努力的啬夫,处置违法乱纪的啬夫。一旦啬夫看守的粮仓中粮食出现了问题,啬夫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就连啬夫手下的人员因为犯错导致粮食出现问题,啬夫也会受到连带责任。如果有啬夫离开工作岗位,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啬夫来接手工作。

秦朝建立之后便统一了度量衡,但是粮仓中的度量衡与普通百姓所用的度量衡是不一样的,而且会经常变化,为的就是防止有人在度量衡上做手脚,偷盗粮食。

当时建造的著名粮仓也很多,栎阳仓、咸阳仓都是当时较大的粮仓,咸阳仓最多可以屯粮十万石,仓储之大令人咂舌。

3、粮仓分类

秦朝从一统六国到灭亡,时间是很短的,但就是在这不长的时间中,秦国在全国各地建造了数百座粮仓。就连后来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时使用的粮食都来自秦国时期的粮仓。

根据用途不同可将秦朝的粮仓进行分类。咸阳仓作为提供补给的粮仓被称为供应仓,如果是在战争中进行粮食运转的仓叫做中转仓。另外秦朝时期还有专门供祭祀的粮仓被称为神仓。

如此之多且大型的粮仓自然需要大量的粮食将其填满,这就需要秦朝的百姓们向政府缴纳粮食,这也就直接导致秦朝时期百姓们的负担特别重。

三、汉朝时期的粮仓管理

1、汉朝时期的粮仓进一步增多

汉朝时期对于粮仓的建设就更加重视了,经历了秦末战乱之后,西汉初年的中国急需恢复元气。所以西汉初期是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自然也重视粮食储备。

贾谊曾在《论积贮疏》中写到“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栗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秦朝时期大量的粮仓留到了西汉时期,西汉建国之后又增加许多粮仓,尤其是京师长安增加了京师仓,保证京城的粮食供应。但是汉朝时期最有名的粮仓并不是京师仓,而是敖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敖仓位于河南的敖山之上,处在农业发展先进之地,交通便利。粮食可以从四面八方运来进行储存,需要用时也可以迅速分发到各方。

与秦朝时期一样,粮仓中的粮食也需要由政府来调配,粮仓中会有政府派来的工作人员来负责具体工作。

在汉朝时期,管理粮仓的官员地位更高,中央有个官职叫做大司农,主管的就是粮食方面的工作。除了朝廷当中有大司农,各地方也会由大司农这个官职,主管各地的粮仓工作。

2、粮食储存成为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

粮食储存工作也成为维持经济平衡,保护农民经济的一种手段。汉武帝时的桑弘羊为了打击那些恶意混乱市场的行为,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手段。

正所谓谷贱伤农,在丰收之时,市场之上的粮食会下跌,桑弘羊以政府的名义拿出钱来收购粮食,将粮食存入粮仓当中。在粮食价格上涨之时,便从粮仓中取出粮食抛入到市场当中,这就使得粮食的价格降下来。

有了政府的干预,农民的利益会得到一定的保障。这样一来,那种投机倒把,恶意扰乱粮食市场的行为便可以被制止。

而在农业经济当中,储存粮食的粮仓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汉书·食货志》曾经记载:“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这种方式直到今天还在使用,既能保障粮仓的充实,又能以政府的手段干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保障农民利益,可谓是一举两得。

《礼记·王制》中记载:“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们就意识到了储存粮食的重要性。

3、秦汉时期粮食储存制度的影响

秦汉时期粮食储存制度的不断完善,并且影响深远。到了隋唐时期粮食储存制度很大一部分也是仿照秦汉时期的。

隋唐时期与秦汉时期一样设置专门的部门来管理粮仓,并且在都城以及重要的城市兴建大型粮仓。隋朝时期的粮仓十分充盈,有的大型粮仓中的粮食一直用到了唐朝时期,对于大一统王朝的稳固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即便是到了元朝末年,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都遵循着“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最终夺得天下,可见此时,统治者们依旧对于粮食储存这件事看得很重。

参考资料:

1、《汉书·百官公卿表》

2、《秦律十八种·效》

3、《礼记·王制》

4、《汉书·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