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看

《大运河口述史:清代尚书李宗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淮安惊现清代皇榜!他被淮安人尊称为“御先生”...

上学时他被认定将来“国士无双”,廷试时他以一甲第二名名列金榜,主考江西时他以三间亭子杜绝了考试舞弊现象,他在《黔记》第一次记录了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他官至礼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他的一副贺寿联,堪称中国马屁功夫巅峰,他死后被贪财的当地村民掘墓,而无价之宝的金石印章、古画竟被当作垃圾随手扔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淮安城向南十五里,有个十五里桥,十五里桥有一个村庄叫李甲村,这里的土地原是清代尚书李宗昉的家族田产,为了纪念李宗昉一甲榜眼及第,这里成了远近闻名的李甲村,至今这里的老人还称李宗昉为御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张嘉庆7年4月21日的殿试金榜,因为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要用黄纸书写,所以称黄甲或金榜,民间也称皇榜。列入金榜的进士就算是金榜题名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张金榜的主人就是清代尚书李宗昉的金榜 ,他以一甲第二名榜眼荣列金榜 。他和他的老师汪廷珍都是一甲第二名及第、都做过浙江学政、都做过礼部尚书,在淮安传为一时佳话。

李宗昉生于清代1779年,先后担任过清代工部侍郎、经筵讲官、国子监事,顺天乡试副考官、会试副总裁、朝考阅卷官、庶吉士、顺天府府尹、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兼署兵部尚书。1846年,李宗昉去世后,归葬故里。

李宗昉是淮安人文历史上坐标式的人物,他和他所在的家族诗书传家,共走出了4名进士,8名举人,85名秀才,他和他的家族留下了“一门四进士,六世两乡贤”的千古佳话。

方白老先生,95岁,天津河海中学退休老师,他在拍摄视频后不久离世, 他是“院东李”李永宽的妻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张65年前李永宽家的全家福,方白老先生清楚地记得,大院的前院部分被日本鬼子飞机投弹炸过,当时大院有三进,中堂上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待其酒力醒茶烟歇”,出自于宋代诗人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下联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来自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可惜的是文革开始后,李永宽为了免受运动冲击,将自家的家谱,祖先龛,字画,文字资料,付之一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赵永林还记得当时李宗昉墓的规模,巨大的牌坊、石人、石马、石龟、石羊在墓道两旁对称摆放。

张永忠说:那个墓是一个大圆滩,小时候大人不让去,说那里有阴兵,不能骑在石驴上,骑了人下不来。

大墓大碑,也让李宗昉墓中随葬品的各种传说在坊间流传,五十年代,一些心思活络的人起了觊觎之心,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场有组织、有计划的盗墓活动疯狂地进行。珍贵的文物连同棺木被瓜分一空,石人石马下的木桩也被掏空,无价之宝的金石印章、古画竟被当作垃圾随手扔掉,巨大的牌坊被沉入了地下,一代大儒李宗昉尸骨无存!

李永东、李丹都是李宗昉的后世子孙,面对着先祖的墓地遭毁坏,更是痛心疾首,李永东从拍卖行拍得四册,有关“金足李”、“院东李”的珍贵图书,赠送给淮安区文史研究会,图为副会长徐爱民接受捐赠。

李丹面对李宗昉墓碑碑头的失而复得无比感慨,几度落泪。

淮安文史爱好者张光荣,他对当时的盗墓造成的文物破坏和流失深感可惜,用心地收集李宗昉的相关资料,他带领我们找到了文物收藏者收藏的李宗昉墓志铭。李宗昉四岁开始读书 ,八岁的时候就能够作文,十六岁进入县学,二十岁时文章已经很有名气,当时学使钱黼堂非常赏识他,认为李宗昉今后会是国之栋梁,并以“国士无双”为命题,指的就是李宗昉。

淮安区文研究会副会长徐爱明说:李宗昉一生著述很丰,刊有《闻妙香室诗集》十二卷,《闻妙香室文集》十九卷,《经进集》五卷、词一卷,《唐律赋程》若干卷,《金石存》若干卷,《致用严书》若干卷,所著《黔记》第一次记录了茅台酒的酿造工艺,李宗昉对家乡的文化事业非常关心,力主重建龙光阁并为重修龙光阁捐款,他还极力提携和推荐家乡的学者,曾为吴玉搢的《金石存》、丁晏的《枚叔集》、《陈孔璋集》、《山阳诗征》作序。

其实李宗昉文章写得好,马屁拍得也相当精彩,有一次嘉庆皇帝生辰,每个大臣都写了贺联,唯独李宗昉对联一出,嘉庆龙颜大悦: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此联的一三五七九字把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嵌入联中。对偶工整,文通字顺,不见斧痕。两句并列,竖着读当为:顺治泰平,康熙宁世,雍正然是,乾隆德恩,嘉庆千古万年。这副对联被嘉庆皇帝誉为嵌名联里的第一。

正是由于无数个像李宗昉一样的人物,为淮安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让淮安成为中华民族史上绚丽的一页,让世人为之敬重、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