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孔乙己在作者鲁迅先生的笔下,整天都在他人的嘲笑中度过,日子过得十分穷困。

孔乙己一生都被哪些人戏谑、嘲笑过呢?

面对封建制度的残害,孔乙己做出过哪些反抗?

今天带大家走进鲁迅的白话小说,来看看孔乙己悲哀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唯一穿长衫喝酒的读书人

孔乙己的形象代表了旧时代的读书人,在那个时代,有不少这样的人。

孔乙己究竟是何人呢?

他是一个没有考中秀才的读书人。

这篇白话小说是以“我”一个酒馆伙计的旁观者身份,去看孔乙己这个人物一生的沉浮。

鲁迅在开篇就介绍了酒馆客人的基本情况,有站在酒馆外喝酒吃下酒菜的短衣帮,还有酒馆内坐着喝酒吃菜的长衫顾客。

孔乙己这个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鲁迅是用一句话描述的:“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个介绍简直就是现代文学写得最好的。

孔乙己和短衣帮一样站着喝酒,这表示他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很好,承担不起喝酒的价钱。但他身穿着长衫,又体现出自己作为读书人的不一样。

鲁迅先生笔下短短的数字,就将一个矛盾的孔乙己在纸上活了起来。

孔乙己这个人物的矛盾性,也正是他被嘲笑的原因。

文中笑他的人都有谁呢?有酒馆外的短衣帮,酒馆内的长衫主顾,嬉戏打闹的孩子们,还有酒馆的掌柜,也包括“我”这个伙计。

只要是文中出现过的人,无不笑他的,但是他们笑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关于“我”的笑,“我”是一个酒馆的小伙计,在酒馆中是没有地位可言的。

鲁迅先生介绍的“我”就是在酒馆中温酒的小二,也不太机灵,时不时还会受到严肃掌柜的呵斥,还会遇到没有好脾气的长衫主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奴才化的人们

在平日里,“我”这个伙计很难得会笑一次。只有在嘲笑孔乙己的时候,“我”才不会被骂,所以嘲笑孔乙己是我在平时严苛生活中的一种放松。

鲁迅先生想表达的不止于此,从另一个情节就可以看出来,就是关于茴字的写法。

当读书人孔乙己来问“我”这个茴字怎么写的时候,“我”这个伙计的反应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第一反应不是写给孔乙己看,自己会写这个茴字,而是思考着这个像讨饭一样的人也配来考我。

这个想法很值得玩味。

为什么一个悲哀的现实生活同样不如意的伙计要嘲笑孔乙己?

年轻的“我”在生活中备受边缘化,所以面对孔乙己时,第一反应不是对他感同身受,而是一句你配吗?

苦命人何必为难苦命人?

“我”比孔乙己稍微好一点儿,尽管都是苦命之人,那也要分出个369等,因为在“我的内心中,已经被奴才化了。

一个奴才不会想做掌柜的事,只要温好自己的酒也就是了,谁管那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

“我”那颗天真热情的心早就被社会无情的吞没了。

所以,“我”的笑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身为奴才的人对一个终究做不了奴才的人的嘲笑。

酒馆外短衣帮的笑,他们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就是做工的人。

关于这群人的介绍,鲁迅先生是这样描述的:一群好说话但又斤斤计较的人。虽然孔乙己在行为上和短衣帮没什么两样,但他在精神上却看不起这群人,因为短衣帮会监督掌柜酒中有没有参水。

相反,孔乙己则是做出一副长衫主顾的样子,短衣帮自然也是看不起这种又穷酸又装的文人。

在语言上的多有嘲讽之意,心想都是一样站着喝酒的人,却是高人一等的做派。

虽然不知道短衣帮和孔乙己相比究竟谁更好,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读书人的孔乙己,他还是非常注重面子的。

尽管他赊账喝酒,但是从来不会超过一个月,他的品行还是好的。

短衣帮自然是嫉妒的,他们看不惯这种做派。

但是这群人却知道读书人孔乙己最在意的是什么,嘲笑孔乙己是用什么理由呢?

他们称,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不然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这些话直击孔乙己的要害,读书人好面子,最怕的就是自己的清白被玷污。

孔乙己那微小的尊严,在短衣帮的话语中一次次被折辱。

短衣帮的笑不仅是一种嘲笑,还是一种诋毁,一次又一次在孔乙己灵魂上的重创,最后,孔乙己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偷书被抓,腿也不便捷,面子被折损了,哀求到最后,腿也被打折了。

在短衣帮的嘲笑中,孔乙己完全变了一个模样。短衣帮的笑,其实就是一群人对一个不合群的读书人的羞辱和消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嘲笑背后的沉重,漠视背后的嘲讽

面对掌柜和长衫主顾的嘲笑,孔乙己是一种怎样的反应?

长衫主顾和掌柜的笑,他们嘲笑孔乙己,鲁迅先生用一句殿内外都充满着快活的空气来描述。

文中出现的何家和丁举人就是长衫主顾的代表,他们对于孔乙己已经不满足于嘲笑了,他们是打手,对孔乙己直接笑打。

掌柜是鲁镇上的生意人,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对孔乙己说得最多的话是19文钱的事。

掌柜在嘲笑之余,最关心的还是生意人的权威和利益。

何家和丁举人呢?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在鲁镇上作威作福,在短衣帮的敬畏和恐惧中享受。

掌柜的笑是见到孔乙己赊账的19文,他不会关注孔乙己被打,而是他的另一种行为,偷书。

吃不上饭的孔乙己偷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书,这可能就是读书人的坚持和说不出的辛酸。

孔乙己经常念叨,君子固穷,虽然自己穷困潦倒,但也要坚持君子的操守,没有使自己沦为鸡鸣狗盗之辈,在世上苟且偷生。

孔乙己偷书的行为已经形成,如何粉饰也改变不了偷的本质。

不知道为什么读起来,总觉得莫名的心酸,这可能就是读书人守住的尊严。

孔乙己的坚持,是对自己理想的坚持,也是为自己选择的坚持。

在所有人都想成为丁举人和掌柜的时候,倒是十分想念那个偷书的孔乙己。

最后是小孩的笑,以上那些人对孔乙己的嘲笑,其背后都是沉重的。

而这些小孩对孔乙己的笑呢,没有包含任何的贬义。

可能鲁迅先生在写这段的时候应该是快乐的吧,生活本来就很困难的他,却将自己仅有的吃食分享给小孩,被小孩儿围在中间的他说着,我的也不多了,这一幕多可爱啊。

这些笑着的孩子不像温酒的店小二,也不是那帮瞧不起人的做工人和身穿长衫的顾客。

但不知道的是,当这些小孩长大之后,会成为那些人吗?

也不知道会不会记得,在他们的童年里,曾经有一位穿着长衫的中年人,在街头的巷口为他们分着自己仅有的茴香豆。

当孔乙己被小孩围着,听着他们的笑声,在内心深处应该是开心快乐的吧。

孔乙己这部著作是在黑暗社会下,白色书本上调出的灰色孔乙己。

他并没有错,也没有犯下错。

如果非要说他错在哪里,可能他错在自己的信仰和他人不一样,坚持自己的信仰,却受到他人的嘲笑和打击。

如果哪天孔乙己的信仰没了,只有一种情况,大概就是孔乙己死了。

不知道大家再读起孔乙己时,会不会触目惊心,然后联想到自己呢?

也许会,也许不会,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影射了很多人,虽没有孔乙己的外表描述,但是现实中的自己一定有和孔乙己相似的坚持。

读懂了孔乙己,也明白了成年人的悲哀。

在那个黑暗的社会,孔乙己没有能力做出反抗,可能唯一的反抗就是对知识的渴望,与被人不断嘲笑时的坚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皆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