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苏北老家海州板浦一带,民间有“坐席”习俗。“坐席”又叫坐桌。何为坐席?据说是从古代沿袭过来的,古人坐地而席,“筵”和“席”皆是铺在地上的坐具。铺在地上的叫做“筵”,铺在“筵”上的叫做“席”。所以参加宴饮叫做“坐席。”

“坐席”也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把身体在后一点,表示谦逊的样子;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一点。孔子在《论语·乡党》里记有“席不正不坐”的观点。

“坐席”时,有时表示向对方致敬,离开座位,叫做“避席”。古人坐席,又有尊卑高下之分。《礼记·曲礼》:“请席何乡”,就是指坐席朝什么方向。“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为上。从坐席中可以看出地位尊卑。”

很多优秀文学作品中,描写“坐席”的文字甚多。比如:曹雪芹名著《红楼梦》第四十三回有一句:“上头正坐席呢,二爷快去罢。”再比如:中国现代著名孙犁在《白洋淀记事·识字班》写道:“过阳历年,机关杀了个猪,请村里的男人坐席,吃了一顿。”

有一支歌唱的好:不是我不明白,只是社会变化快。现在,却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了。恰逢假期,我刚刚走出我家巷口头,迎面碰到一老朋友。朋友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友国,上哪去呀?”

“坐席去,亲戚家,一孩子过十岁。”我回答。

“坐桌啊!难怪皮鞋擦得雪亮!”朋友调侃说。

我欣然一笑。

如今,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富裕了,“坐席”名目也繁多了,可以说是花样百出,什么过寿、结婚、出嫁、丧事、孩子满月、过十岁、乔迁、金榜题名······都要办宴席款待亲戚朋友。

以前,“坐席”小镇板浦人家,爱在家里摆上几大桌子,几十桌,甚至更多,热热闹闹,富有人情味。酒足饭饱后,打扑克,喝喝茶,拉家常,聊聊天,叙叙旧,情义无价。更主要的是,除去开支,还能节省一笔钱。熊掌和燕窝兼得,岂不美哉!

很多事成为历史。不知道何时,人们都改变了观念,宁愿多花点钱,去饭店、酒店、宾馆包桌子。这样一来,图个省事。吃过饭,喝过酒,拍拍屁股,闪人。静下心来,细想,我总是觉得少了什么,到底少了啥?想了许久,终于有答案了,原来是少了那种浓浓的人情味。

“坐席”累人,应酬烦人。实话实说,我是一个最怕坐席的人。首先,我怕言不达意。其次,我更怕劝酒,因为我不胜酒力。倘若有人找我喝酒,岂不尴尬。你说我喝,还是不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几年,情况大不一样,变化是翻天覆地,再也没有人逼人喝酒。愿意喝多少,随意。

“坐席”民间习俗中场面最红火 、最热闹的当属喝婚庆喜酒。前几日,小镇一户人家儿子结婚,邀请亲朋好友喝喜酒。喜宴上,人们推杯换盏,你来我往,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本来,理应皆大欢喜,不料世事无常,参加婚庆的一位亲戚,在喜宴上嗜酒如命,贪杯多饮,不幸死亡,酿成了一场悲剧。为此,因赔偿未达成一致,双方都见官上了法庭。从此,亲戚不再是亲戚,老死不相往来。令人慨叹!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看书、写作,时常有文章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