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瞎胡闹!怎么随随便便把人给绑了,你们是红军还是土匪?”红军第6军团政委王震听到了手下报告之后罕见的发了火,并且急忙就赶去了关押俘虏的天主教堂。

王震到地方后,赶紧给被绑在椅子上的一位看起来已经花甲之年的老人松绑,还连连致歉。老人笑着摆摆手,和王震就红军以及抗日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震越听越惊喜,后来竟然直接对这位老先生说:“我们想请您给我们红军当司令!”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为何能在身份存疑的情况下让王震说出这番话?他后来又有着怎样的结局?

大水冲了龙王庙

1936年2月,王震率领红军第6军团机关和红16师,与毕节县城内的地下党人员席大明里应外合,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毕节县城。

随后,王震便率领红军部队进驻在了毕节县内,由于当地共产党员思想工作做得极为出色,毕节当地的老百姓们对红军自然是十分欢迎,可以说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在大军进驻毕节县城之前,王震就已经在部队中传下军令:“进到毕节县之后,城里的店铺门面都要让人家正常开业,要做到市不易肆,秋毫无犯。”

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刚进驻毕节城没多久,手下的兵就给他捅了个大篓子!

这天王震刚忙完手头的工作,正准备去城里视察视察手下人的工作,谁知刚出门就听到几个兵和几个家仆模样的人在争论些什么。

他这边正纳闷呢,其中一名红军注意到了他,急忙跑了过来,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兴奋:“报告政委!我们刚刚抓到一个大土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哦?”王震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也是十分惊喜,不过他很快就意识到了不对劲,问道:“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小战士挠挠头,还没来得及回话,那边已经又吵嚷了起来,其中一名家仆或许是听到了小战士喊王震“政委”。

意识到这个人官位应该很高,可以为他家周老爷子做主,便急忙往这边冲过来,口中还喊道:“大人!大人!我家老爷是冤枉的!他才不是什么土豪!”

听到这话,王震的脸色就变了,他严肃地转向小战士询问事件经过,同时也示意另一边的红军不用再拦着那几位家仆。

“他就是在嘴硬!哪个土豪都不会承认自己是土豪啊。”小战士一看王震严肃了起来,心里还泛起了一丝委屈。

“他承不承认自己是土豪没关系,关键是要看各位群众的意见。”

听到这话,一旁的周家家仆赶紧对王震说道:“我们也不承认!我家老爷真不是土豪啊大人!他们也都可以作证的。”边说还边推了推一旁的其他几个百姓。

只见那几位百姓明显有些害怕,但还是极力地为那位周姓“土豪”作了证。这下子搞得王震更加诧异了,他问那名小战士:“那你们是凭什么抓他的?”

一听王震这样问,那小战士立刻就来劲了,滔滔不绝道:“他家那深宅大院子,能住上百个人了,门口的石头狮子都气派得不得了,进去之后每间屋都是雕梁画栋!

政委,那可都是民脂民膏啊!……”

王震叹了口气,继续问:“上面政府怎么说的?”

“还没说,是我们自己侦查到的!”小战士摇摇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闹!真是瞎胡闹!你们怎么能不报备苏维埃政府,随随便便就把人给绑了,你们是红军还是土匪?”王震突然感到一阵头疼。

“大人大人,我家老爷以前也是干革命的,绝对不是土豪啊!大人一定要明察啊!”

边上的家仆一口一个“老爷”“大人”,将王震喊得极为无奈,虽然封建王朝已经被推翻了二十多年,可是仍是有许多人的观念转变不过来。

“搞革命?”王震更加好奇了。一旁的小战士竟然也说道:“政委,他家里有许多书呢,什么样的都有,一屋子都是,他还有马列呢!”

听到这里的王震差不多已经反应过来了,这个小战士口中的所谓“土豪”估计是地方上的开明乡绅,接触过西方思想之后也开始了启蒙搞革命了!

像这样的家里有物资又一心搞革命的人,我们党组织一直都是全力联合的,没想到这次居然直接将人家给绑了,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

王震顿时感到万分头疼,急忙就让人带自己过去看看那位搞革命的周“土豪”究竟是何方神圣。

一心救国的周“土豪”

王震正往关押周土豪的天主教堂赶,路上正好碰见了毕节党支部书记邓止戈和红6军政治部主任夏曦。得知了王震行色匆匆的原因,二人不禁笑了起来。

夏曦道:“我俩正好是要去寻你,说一说这个周素园的事情呢。”

这个周素园,在毕节县,甚至在整个贵州都是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他原名叫做周培艺,之前清王朝还没有被推翻的时候,他就是个秀才,后来还考上了贡生。

但是周素园却并没有因为贡生的身份而对清政府有任何好感,反而是帮助他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了清廷的腐败无能。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狠狠地刺激到了国人,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意识才开始普遍觉醒。

而周素园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四书五经在他眼里已经成了毫无用处之物,取而代之的则是《海国图志》、《天演论》、《校邠庐抗议》等一系列进步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眼界的开阔,周素园的爱国热情也逐渐在胸中激荡,他积极接受国内外的各种新式思想,极力主张国内政治改革。

“戊戌变法”失败后,周素园开始隐约意识到国内改革不能一直依赖于自上而下的形式,按照国家目前的状况。

只有让大众意识到民族危机才能真正的在挽救国家危亡的对策上“对症下药”。

于是,1907年的时候,周素园在贵州本地创办了第一家报纸——《黔报》。

此时的周素园可以说是孤军奋战,整个报纸的编辑部只有他一个人,文章的撰写、审核、发行全都由他一人负责。

不过周素园的辛苦没有白费,《黔报》的发行量越来越大,投稿来信也越来越多,周素园的“战友”们也逐渐来到了他身边,和他一同投身在这革命的浪潮中。

同年,由于《黔报》获得的良好反响,周素园还和一大批思想觉醒的进步人士合办了自治学社,他也担任了贵州最高干部会议主席。

隔年,在周素园的带领下,自治学社并入了同盟会,正式成为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一股强大革命力量。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周素园在贵州积极响应,成为贵州推翻当地封建政府的肱股之臣。

后来清王朝被成功推翻,周素园被推选为大汉贵州政府枢密员,担任军政府行政总理,后来又受聘黔军总司令部参谋兼秘书长。

但是后来由于黔军内部谷正伦与何应钦之间的矛盾渐趋激烈,周素园看到这种场面心灰意冷,不久后便选择辞官还乡,但他并未就此放弃革命事业,仍在毕节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国内广泛流传,周素园虽然远在贵州,但是他十分积极地接受着各种新事物新思想。

九一八事变爆发,周素园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极为愤怒,在《黔报》上面连发数篇文章表达强烈的谴责。

同时这件事也让他对国民政府彻底失望,转而开始深入地研究马列主义。

对马列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了解得越深,周素园对共产主义就越是推崇,后来红军在贵州一带逐渐开始活跃,在毕节县城内的地下党员也受了他颇多照顾。

话刚听到一半,王震就再也忍不住了,恨不得赶紧飞奔过去给周素园松绑。

王震一向爱才,前不久红军进入毕节后要成立革命委员会,王震就极力推荐朱志清担任委员会的主席,经过综合考察后,朱志清居然真的成为了主席。

这个消息刚被传出来的时候,简直惊掉了整个县城的人的下巴。

要知道,朱志清只是一个挑水夫,红军居然能这样重用他,可见红军们坚信“英雄不问出处”,这件事也鼓励了大批群众参与革命,毕节当地也很快兴起了一股新的革命高潮。

既然要革命,自然就少不了“打土豪,斗地主”,这种事情王震他们也早已见怪不怪,甚至是喜闻乐见了。

只是他没想到这次居然会出现这样的乌龙事件,也不知道周素园老先生会作何反应?

携手并进,共铸大业

“事到如今,你竟然还想抵赖!你不是土豪,那你家这些财产都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成?”

“此为祖产,祖祖辈辈积累所得,我相信共产党都是实事求是之人,定不会冤枉我等……”一道苍老但坚定的声音徐徐响起。

王震急忙推开门走进去,只看到一名老者被绑在椅子上。

他须发皆白,戴着一副金丝圆框眼镜,十分的儒雅斯文,即使当前的局面对他颇为不利,你在他脸上也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惊惶或是心虚的神色。

看到王震顶着满头大汗进来,周素园甚至还朝他露出了一个笑,慢悠悠道:“看来主事的终于出现了。”一句话将王震调侃得颇为羞愧。

他急忙上前给周素园松了绑,连连致歉。

王震站定在周素园的面前,立正敬了个军礼,庄重道:“您是辛亥时期的元老,是革命的大功臣,这次让您受委屈了,我代表红军给您郑重道个歉!”

周素园连忙摆手,笑道:“之前你们还没进来的时候,许多人都劝我躲一躲,省得惹来什么祸事,但是我读过马克思,也接触过共产党,我相信你们。

政委要是不嫌弃老朽,在下愿意为救国救民一尽绵薄之力。”

王震大受感动,一把握住周素园的手,承诺道:“我们要请您给我们红军当司令员!”

随后,王震便向周素园解释了自己心中的一个设想。

如今抗日救亡运动在群众中日益高涨,观察分析过国内局势后不难发现,日寇正在我国各地蠢蠢欲动,组建一支抗日军队势在必行。

而王震便是想要借助周素园在贵州当地的人脉和声望,组建一支抗日救国军,这个想法不仅得到了周素园的赞赏,上报给中央军委后更是得到了任弼时的大力支持。

队伍组建后,周素园也真的应了王震的邀请,出任了抗日救国军的司令员。当时由于周素园的“成分”问题,军队中有不少人都颇有微词。

后来还是王震出面,召开了一场思想大会:“怎么朱志清能当主席,周素园就做不得司令员?我们任命一位同志,不是看他什么出身,而是要看他对党、对革命的思想觉悟如何。”

“我们现在是要建立统一战线,只要对革命有帮助的,我们都要团结起来!哪怕是蒋介石,只要他抗日,我们也要联合。”

王震这一番话点醒了在场众人,令许多人幡然醒悟,思想也有了一个质的转变。

后来,在王震和周素园以及各位爱国志士的努力下,抗日救国军很快便建立了起来,成为了毕节乃至黔滇川地区最大的革命武装。

结语

“万里共长征,人民事业资匡助;一心服真理,马列宏谟有会通。”

周素园老先生一生为国为民,匡扶济世,在57岁高龄之时还为了心中未竟的革命事业加入红军队伍,一同走过艰难的长征路。

1958年,周素园老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在他晚年之时,依旧不忘为新中国的建设废寝忘食的工作,只为了能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新中国建设得更好一些,人民能更幸福一些。

毛主席评价他是“一个十分亲切而又可尊敬的朋友与革命同志”,周素园老先生用自己的一生为这句话作了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