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我们都能将其烹饪成一道美味的佳肴。然而,有一种食材,中国人却从来都不碰,绝大多数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尝一次,那就是猫肉,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说猫肉不能作为食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为何不吃猫肉?

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猫肉其实也可以作为一种食物,像我们的邻国越南就是一个食猫大国。据统计,越南人平均一年就能吃掉四百多万只猫。这主要是因为过去越南的经济水平低,穷人根本吃不起肉,于是就打起了猫肉的主意。

后来,虽然各地的经济都有了显著发展,但吃猫肉的习惯还是一路沿袭了下来。据说在越南的夜宵市场上,猫肉依然是供不应求的食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中国人为何不吃猫肉,其实也有很多方面得原因:

第一、从猫肉的口感上来讲。早在明朝时期,李时珍就在《本草纲目》中对猫肉给予了评价:“狸肉入食,味不佳,亦不入食品,故用之者稀。”。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猫肉的味道并不是很好,不符合正常人的口味,所以不列入食品的行列。正因此,中国古代食用猫肉的人并不多。

第二、从猫的作用来讲。古代没有耗子药,城市农村的卫生环境都很差,进而导致鼠患猖獗。在这种背景下,有很多家庭都会养猫,用于驱逐老鼠,保护粮食。西汉时期的《礼记.郊特性》中就有记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这里讲述的就是猫抓老鼠的事情。

总之,在古代,猫是田园的守护神,人们对待它都持有感恩之心,所以一般不会吃它?

第三、从迷信的角度讲。有些地方的封建迷信认为,猫有一双奇特的眼眸,能够沟通阴阳,可以看见游荡在世间的游魂野鬼,而且猫喜欢夜间活动,被认为是来返于阴阳两界的使者,如果对它不敬,便会触怒神灵,引来不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种说法是,猫有九条命,而且报复心理极强,如果吃了猫肉的话,便会被它纠缠不休,一直倒霉。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便有许多对猫妖的描述,由此可见古人对猫的一片敬畏之心。

第四,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猫虽然是杂食性动物,但多数情况都是以老鼠为食,而老鼠经常出没在各种肮脏潮湿的环境,这种地方是病毒的温床,所以老鼠携带着大量病菌,是多种致命疾病的来源,在瘟疫盛行的古代,人们自然也很忌讳吃猫肉了。

而根据现代医学的大量研究表明,猫自身携带的各种寄生虫也对人体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即使在高温环境处理之后也仍有大概率能够存活下来,并且猫天性活泼,喜欢到处游荡,携带病菌的概率也就大大提升起来,所以食用风险就特别的高。

最后一点,则是因为猫的颜值。猫通常体型偏小,浑身毛茸茸的,还偶尔喜欢撒娇,所以深得人们喜爱。从中国有猫的记载时起,历朝历代都有许多人爱养猫,有才气的人甚至会给猫咪取富有诗意的名字,比如浑身洁白的猫咪有尺玉之称,白色爪子黑色身子的猫有踏雪寻梅的雅称等等。

明朝时期的嘉靖皇帝还为他的爱猫取名为“眉霜”,甚至为它举办了封号仪式,封号“虬龙”,在其死后还为它修建了“虬龙冢”。

值得一提的是,在粤菜系中,其实也有一道含有猫肉的经典菜品,名叫“龙虎斗”,用的食材主要包括了蛇肉和狸猫肉。猫肉被认为具有祛湿、滋阴补阳的功效,香味浓郁,配合蛇肉的鲜美独具一番风味,因此也吸引了不少食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说两句

总之,中国人之所以不吃猫肉,是因为它的口感不佳,外加忌惮它身上携带的病菌。当然了,假如说猫肉的味道鲜美,嫩滑,或者说它又被人传出了什么壮阳补肾,什么通奶抗癌的莫须有功效,估计会有一大批人选择铤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