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这个词来源于网络。我们通常把那些含有笑点、伏笔或是有特指含义的用语叫作“梗”。那些被用了很久且被很多人讨厌的桥段,是“老梗”,也是“烂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络梗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很多“梗”刚出现的时候会让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偶尔说说可以活跃气氛,但有时候说多了,或者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乱说,就不太讨喜,甚至让人厌烦。
像“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是个谐音梗,前后两句似乎没什么关系,整句话也没什么实际意思,要是有谁动不动在你耳边来这么一句,你是不是恨不得给他一个白眼?有的老师上课时就有这样的冲动,有时老师特别严肃地讲着“人生无常”,突然有学生拉长声音来一句“大肠包小肠”,教室里的气氛就突然被破坏了。

当看到试卷上出现“栓Q”“爱你孤身走暗巷”“少壮不知瘦子好,错把微胖当成宝”等答案时,阅卷老师的心情应该会大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们会时不时在学生的作文里看到网络热梗的影子。“毫无营养的网络烂梗侵入学生的语言系统,被他们写进作文,来袭击我。”一个老师很无奈。
还有很多学生会在同学甚至老师面前玩蔡徐坤的各种梗,像“打篮球”“鸡你太美”之类,还会对《逍遥游》中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进行联想,在美术课上画打篮球,等等。

一些网络热词渐渐成了部分学生的口头禅,平时同学之间就会借此你来我往地互相调侃,比如你说一句“不要踩我的切尔西”,他来一句“你干嘛”。他们多半就是好玩,没有恶意,但有时会在无意间伤害他人。

四川成都的一个学生就被深深伤害到了。
这个学生名字中有一个“坤”字,于是周围同学就给他取外号,叫他“鸡哥”,还在他的课本上写“鸡你太美”,他不喜欢同学这样调侃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了老师,老师应该也对那些同学进行了教育,但他们没有把老师的话当回事,还是继续“作恶”。
久而久之,这个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最终被诊断为抑郁症,现在他在医院接受治疗。十几岁的孩子本应在校园里和同学开开心心地奔跑跳跃,应该在教室里和其他学生一样大声读书,现在却一个人在医院里承受孤独,真的太让人心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些同学可能就只是想开开玩笑,觉得这样很好玩,还可能认为自己很幽默随和,却完全没有顾及他人的感受,而且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变本加厉,这种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对那个学生来说,这不是调侃,而是语言霸凌。
这件事与过度使用网络烂梗有关。这个梗被使用的时间很长,知道的人很多,而且还带有侮辱性,任何人被别人反复调侃都不会好受。
这件事还反映出了随意给别人取外号、贴标签等不尊重人的问题。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有的学生体型偏胖,或者肤色偏黑,或者有其他什么比较突出的特征,就被加以相关外号,而被取外号的学生不在意还好,要是在意的话就可能受到伤害,而有些伤害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人很长时间。

所以,开玩笑要适度。不管是使用网络烂梗,还是给人取外号,还是有什么其他针对别人的行为,都应该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
再说回网络梗。网络梗用多了就不好玩了,要是不注意场合和对象,不懂得把握分寸,不仅显得不尊重别人,还可能会危害他人,也显得自己很无脑,所以,不玩也罢。
你怎么看待学生群体使用网络梗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