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高处不胜寒,当你的知识储备已然达到一种超乎常人的境地时,也许在难觅知音的情况下,心中自然也就形成了一股“傲气”,这也是为何许多人觉得一些搞学术的人与常人些许不同的原因。

就如王稼祥同志,许多不了解他的人,会认为他是一个不好相处的“老学究”。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就会知道他是一个真正有学问有沟壑的学者人才。

只是对于他曾在我军担任过中央军委副主席,手握军政大权,却在“七大”之后逐渐“销声匿迹”的情形感到疑惑,那么真相究竟为何呢?

一、立志报国的热血青年

1906年8月15日王稼祥出生在安徽省一户相对殷实的家庭里,因此即便处于动荡年代,他也能有机会进入私塾读书。

王稼祥从小家教非常好,本人也十分努力奋进,不论是私塾这种传统国学教育,还是中学这种偏西式教育,王稼祥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他也是在进入中学的求学时期,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思想,完成了自己人生追求的蜕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5月,王稼祥主动领导了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8月就进入上海附中学习,是当时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在王稼祥的领导下,上海附中的学生运动一度达到高潮,也是当时全国进步学生的榜样。

1925年冬天,优秀的王稼祥被安排进入苏联留学,深刻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如何走出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王稼祥本人是非常热爱祖国的,他也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改变当时中国的处境,而他也用自己的一生向祖国人民诠释了一个合格共产党人的职业素养。

二、临危受命的军委副主席

三年后王稼祥回国并迅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带着满腔热血与满腹的经纶准备向祖国奉献自己的一生。

由于他曾在上海求学,熟知上海情况,因此1930年3月王稼祥被安排来到上海,成为了当时宣传部的一名干事。

本来工作开展得还是十分顺利的,许多有志之士在王稼祥的宣传下自发加入到我党阵营。然而白色恐怖阴影中顾顺章叛变了,彼时的王稼祥也几乎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中。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由周恩来牵头将中央迁到江西继续开展工作。王稼祥作为革命的主要核心人物,在这次的重新任命部署中,成为了当时中革军委副主席,也是红军总政部主任。

此番任命状一出,奠定了王稼祥成为红色阵营核心领导人地位,不出意外的话话他今后的前途无量。

值得一提的是王稼祥的这次任命可不算轻松,几乎可以说是临危受命。要知道当时革命政权岌岌可危,既有外部敌对力量的虎视眈眈,又有内部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思想在斗争。

如何平衡双方关系,如何为我党找出一条正确路线,是王稼祥当时所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王稼祥做出了多条有利于我党长远发展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是在毛主席与王明博古等人产生分歧时,王稼祥第一时间站在毛主席这边。更是在遵义会议上投给了毛主席至关重要的一票,可以说间接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走向。

三、官职越来越小的原因

只是在七大后他逐渐淡出了红色革命的领导核心层,这又是为何呢?这就与他本人的性格息息相关了。

因为有些和他有过表面接触的人,大多数对他的评价就是一个古怪清高的“老学究”,是一个脾气执拗的学者型人物。经常固执己见,也时常和人起冲突,试问这样的一个“不合群”的人,又如何能够一直担任重要职位呢?

因为领导人这种重要职位,除了需要过硬的能力智商之外,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情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有人会认为王稼祥职位越来越小与他清高傲气的性格分不开。

不过与其说是他的古怪性格阻碍了其仕途上的发展,还不如说是造化弄人导致了他有心无力。原来1933年在一次战斗中,王稼祥不幸被榴弹中伤,身体一直深受困扰。

要知道在后来的手术中,他可是经历了八小时没有麻药的治疗,堪比关公的刮骨疗毒。即便后来有了些许好转,在长征途中也曾出现过他的肠子漏出来,出现蛆蚊的情况,可想而知他的这次受伤对其身体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也是在这次受伤后,他的身体被迫留下后遗症,导致他很多工作力不从心,其实这才是他官职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

结语

王稼祥傲气吗?他确实浑身充满了傲气,不过他也有资本“傲”。但他的“傲气”不是盛气凌人的傲,而是让人不由自主臣服的傲。因为他的学识,他的经历,他的智慧值得他傲,也值得我们敬佩臣服。

他与毛主席的互选,犹如高山流水,伯牙与子期。是知音的相遇,也是同志的携手共进。很幸运在中国建设史上,我们拥有王稼祥这样傲气又睿智的革命志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