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1937年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也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均纳入国民革命军的序列,之后在1937年9月11日,八路军被改为第18集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路军照片)

当时我军下辖第115师、第120师以及第129师,很长时间以来都有人认为这三个师在当时属于“丙种师”,证明蒋介石轻视八路军队伍,而且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遏制我军势力的壮大,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丙种师”

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之时,从装备、训练模式到编制完全借鉴苏联,因此最初其采用的是“三三制”编成,也就是每个师下辖三团,团辖三营,营辖三连。

不过在当时国民革命军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派系,因此这个编成制度并没有被严格遵守,何应钦的第1军就增加到了5个师,后来随着其他部队的加入,这个编制也变得更加混乱。

(国民革命军照片)

而在北伐期间,许多军阀的部队也宣布效忠于国民政府。而这些部队原本的编制各不相同,蒋介石在接纳他们的时候给予番号也非常随意,所以这个时期国民革命军内基本没有统一的编制。

1928年随着东北军的加入,蒋介石表面完成了统一,随后他开始着手调整部队的编制。不过在最初调整编制的时候,对中央军十分偏袒,蒋介石不得不重新设计新的编制。

经过调整,在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国民革命军将师级编制分为“甲乙丙”三种,其中甲级师为三旅六团制,乙种师为二旅六团制,丙种师为二旅四团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革命军照片)

在很多人看来,甲种师要高人一等,应该是中央军的专属,而丙种师自然是边缘的部队,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是蒋介石轻视八路军的表现。

国民革命军推出这种全新的编制方案,主要是为了将之前的军缩编为师。因此改编之时一支部队获得怎样的编制,最主要的依据是改编之前部队的规模,因此被赋予何种编制,并不能直接体现国民政府对待部队的态度。

不过相对而言,甲种师因为有三个旅,每个旅随时可以增加一个团,所以有扩军的空间,相较之下乙种师则没有这个空间了,因此甲、乙、丙种师的设置,更多是对部队规模发展的一种限制手段,这也是蒋介石很常用的伎俩。

(八路军照片)

而八路军的三个师都是二旅四团制,是符合丙种师编制的,加上蒋介石想方设法限制我军发展,所以很多人觉得这三个师都是丙种师。

但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当八路军被整编入国民革命军之时国民革命军已经没有“甲乙丙”的编制制度了。

二、消失的丙种师

虽然国民革命军在1930年推行了新的部队编制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并没有延续太长的时间。早在1932年的时候,国民军事委员会就取消了甲、乙、丙三类师的编制。

随着新制度的推行,“军”成为了基本的编成单位,国民革命军也被整编为48个军和96个师,其中每个师下辖二旅四团,此外还有师直部队。

不过这次整编进行得并不彻底,因为在新编制推出之后,蒋介石急于对红军发动进攻,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改编,这也导致国民革命军内部的编制再次陷入混乱之中,依旧有很多部队保留了之前的甲乙丙师编制。

(蒋介石照片)

这样混乱的状态导致国军在与红军作战时难以管理,为此蒋介石不得不选择恢复原本的甲、乙、丙种师编制,不过每种师的具体设置已经发生了改变,此时的乙种师为二旅四团制,丙种师则为三团制。

由此可以看出此时国军各个师的编制出现了缩减,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红军作战灵活,如果国军编制过于庞大,不适应与红军的机动作战,国民党方面不得不做出调整。

因而这个阶段部队主要是根据作战需要进行编制,一些中央军的嫡系部队为了作战方便,也被编为了丙种师。

三、八路军是国防师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并没有对付日本人的心思,而是集中力量消灭红军。不过随着日本人的行动越来越频繁,蒋介石方面也开始进行抗战的准备。

为了提升部队的战斗力,蒋介石向德国顾问咨询了建议。对方建议国民政府购买欧洲的武器装备,在五年的时间里训练编成60个“国防师”,而这种国防师只有一个编制,那就是下辖二旅四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防师照片)

不过在整编部队期间,因为装备并没能第一时间全部到位,那些没有得到装备的部队只能先行进行调整,他们也被称为“调整师”,而那些暂时没有被安排全新编组的部队,则被称为“整理师”。

无论是调整师还是整理师,都是过渡时期的临时编制,而且在当时他们也都被称为国防师。因此在全面抗战开始之际,国军内部已经没有其他种类的编制存在,只有国防师一种编制。

因为国军规模此时已经非常庞大,所以这次改编进行了非常久的时间,调整师与调整师这类过渡编制也存在了很久。而且部分地方部队原本兵员数量非常大,所以难以直接缩编,这类部队只能暂时保留原有编制,等待慢慢调整。

(西安事变谈判代表照片)

可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所有的改编调整都戛然而止,这也导致国防师改编依旧没能彻底完成。在国军的改编历史上,这种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时候国军内部已经彻底没有“甲乙丙”师之分了。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国共双方在对红军改编进行谈判时,也明确提出将红军中最为精壮者改编为三个国防师,由此也可以看出改编后的红军三师都是国防师,根本不是丙种师,红军三师二旅四团的编制也完全符合国防师的要求。

虽然蒋介石在对八路军进行改编的时候一切按照规定进行,但是他还是动了一些心思,希望借此来瓦解我军。

(红军照片)

比如他希望参与到部队主官的任命,从而逐渐改编部队的性质,同时希望毛泽东和朱德出国,但这些都遭到了拒绝,最终蒋介石迫于形势只能放弃了自己的小算盘。

四、发展壮大的八路军

1937年8月,八路军在接受改编之时,部队总人数只有4.5万左右。这是因为蒋介石想要限制我党武装力量的发展,限制每个师的人数为1.5万人。

在抗战爆发之后,八路军被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而随着一年多的征战,我军的队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总人数已经来到12万,原有的编制已经无法满足我军队伍的作战需要。

所以在抗战开始后不久,我军每个旅下就各增加了一个团,这样不仅可以扩大部队的规模,同时这样的编制还更加适合我军执行山地运动作战的任务,此时我军一个旅的兵力就已经接近一万人。

(八路军照片)

之后我军各个师以及各个军区下还增设了独立旅、新编旅、警备旅以及骑兵旅等部队,这些旅同样下辖三团,人数则是两千到六七千不等。

在1938年10月23日,朱德致电蒋介石。他表示八路军现有的正规部队除了最初的三个师之外,还有十一个支队,其中每个支队下辖三个团,总人数已经达到十二万。

随后他请示蒋介石,希望可以将八路军原有的三个师升格成为军,然后每个军下设三个师,这样我军的部队就将拥有9个师,现有的部队都可以得到整编。

但是蒋介石自然不会答应朱德的请求,因为他知道这样一来我党的队伍将会持续扩大。虽然当时处于抗战时期,可是蒋介石依旧将我党视为最大的威胁,所以他依旧想尽办法阻止我军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照片)

虽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同意,但是如果不及时调整我军的编制,对我军的作战十分不利。而随着抗战的深入,我军逐渐脱离了重庆方面的束缚,这样一来我军的编制更加自由,规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五、百团大战

因为最初我军兵力不足,因此在抗日战场上,我军很少与日军展开正面的大规模战斗,而是以小规模的游击战为主,后来我军虽然兵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是依旧没有改变作战的模式。

彼时团是我军作战的主要单位,在我军扩大规模期间,每个师下辖旅的数量超过了最初的十二个。不过在这期间,很多团的人员和武器装备并不完全,战斗力和标准团有比较大的差距。

比如陈锡联将军就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提到,1938年1月成立的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独立团最初只有1200人,这和八路军最初一个标准团3000人的标准相去甚远。

(陈锡联照片)

但是也有一些团兵力已经超过了标准团,比如朱德经过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时,就曾经询问团长徐深吉这个团有多少人,结果对方汇报团总人数已经达到了3853人。

在脱离重庆方面限制之后,我军团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在1940年百团大战开始之前,我军总共有170多个团,不过此时各个团的人数依旧参差不齐,少的团只有千余人,多的则有两三千人。

此时我军的势力已经壮大,随后我军也开展了大兵团作战的百团大战。在很多人眼中,我军开展百团大战显得有些突然,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这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汪精卫照片)

1940年日本发现自己无法快速实现侵占全中国的目标,所以希望可以将侵华战争告一段落。日本人除了扶持汪伪政权之外,还希望与蒋介石政府和谈停战。

虽然蒋介石之前抗战比较坚决,可是我党领导人担心他会同意与日本人一同剿共。所以我军主动进行大兵团作战,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激发全民的抗战热情,从而减少蒋介石停止抗战的可能性。

另外当时日军为了限制我军的发展,在华北地区建立了超过三千个据点以及一万多个碉堡,对我军进行封锁。我军的大量部队都被封锁在偏僻的地区,生存情况十分艰难。

(刘伯承照片)

刘伯承将日军的战术称为“囚笼政策”,他提出日军采用这种方式针对我军,最关键的就是各个据点之间的相互呼应。而想要打破这种联系,我军像之前那样在部分地区发动小规模作战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广阔的地区同时发动进攻。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我军发动百团大战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吸引抗日的中间势力。

1940年我军公开宣布,抗战以来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已经从4万多人发展到50万人,还拥有了大面积的解放区。彭德怀提出在反摩擦战役之后,一定要发动反日大战,这样可以证明我们之前是为了抗日才反摩擦的,这可以表明我军反日的态度,便于争取中间势力。

在百团大战开始之前,我军发布了《八路军第一纵队关于第三区整训计划致各支队、各分区并报中央军委等电》,其要求我军各部在整训补充之后,主力团的人数要达到2500-3000人,地方部队的普通团则要达到1500人。

(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照片)

不过在百团大战结束之后,我军对各个部队开展了精简整编,也出现了甲、乙、丙三种团制。其中甲种团下辖三营九连,人数在2000-2500人,乙种团下辖二营六连,人数在1200-1500人,丙种团下辖5个连,人数900-1100不等。

除了团这样的标准建制之外,我军针对作战的需要,还设立了纵队、支队等很多作战单位,各个军区下更有很多游击队。

后来为了便于管理,还设立了二级军区和分军区,总之我军抗日战争期间我军的标志非常灵活,并没有按照国民党方面的要求组建部队,这也让我军的实力得到了发展壮大。

(百团大战照片)

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八路军的三个师并不像很多人想象那样被设置为丙种师,而是正规的国防师。不过蒋介石依旧对我军抱有偏见,并希望通过部队编制加以限制,但我军通过灵活调整编制,完成了作战任务,同时让我军的实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之后的作战做好了准备。

参考资料

从集团军到班:八路军各级部队编制,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OL].中国军网,2017-10-17
  • 八十年前的百团大战:八路军部队编制你了解多少?[OL].环球网,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