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兴四将图卷》

北宋军队,印象中总感觉和“孱弱”脱不了关系。

但是实际上,北宋的军费占比,长期保持在总开支的八九成。

为何花那么多钱,却养不出强军呢?

这是因为,北宋实行募兵制。

大量的军费用于人员开支,而非用于装备更新和训练。

那么,在宋朝当兵是一份高薪工作吗?

宋朝人民是否乐于参军?

第一部分: 什么人愿意参军?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朝把全国人民分为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

根据财产多少,城镇居民可分为十个等级,乡村居民可分为五个等级。

城镇居民中的前四等,以及乡村居民的前二等,被称为”上户”。

简单来说,上户就是大地主,大工商业主。

这些人过着锦衣玉食、奴仆成群的生活。当然不可能因为经济原因而参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文会图》局部

主动参军的,是宋朝的中户和下户。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西门庆毫无疑问是上户。

岳飞的家庭则属于乡村的中户。

为什么?

因为他家里有十几口人,拥有几百亩薄田,平时还能买酒肉。

但连续几年遭灾,就会家道中落。

岳飞不得不从军寻找出路。

《卖饼摊》

而武大郎则是城镇下户。

历史记载曾有开饼店的商人被定为第四等,踏入上户的门槛。

但武大却只是沿街叫卖的小贩,连住房都不是自己的。

这样的人家,一般会被定为第七或者第八等。

宋钱

那下户的收入能有多少呢?

水浒传中,武大每天卖10笼炊饼。

假设一笼10个炊饼的话,武大郎一天卖100个。

像炊饼这种小吃,宋代物价是2文钱一个。

扣除成本,武大郎工作一天,

毛利大约也就是100文左右。

这个收入是宋代城市平民的平均水平。

能保证吃饱穿暖,有个房子睡觉。

但是,武大郎的收入并不稳定。

如果连续下雨,路上行人减少,生意一定会受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楼璹耕织图》局部

那么农村的居民呢?

农村居民的六至七成属于下户,

每户拥有的田地多在20亩以下。

20亩田地,一年的粮食产量就是40石。

按照最低不饿死的标准,五口人一年就要吃掉18石。

但人不能光吃饭,

剩下的32石应付其他开支,没有剩余。

无论是城市下户,还是农村下户。

在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拼尽全力可以维生。

但是,都没有任何风险承担能力。

因此,寻求一份有保障,稳定的职业,就成了穷人们理性的选择。

《免胄图》局部

第二部分踏入军营

一般来说,朝廷大规模募兵的原因有二:

一,要打仗了。

二,遭灾了。

前一种原因好理解。第二种是怎么回事呢?

朝廷在招兵时,会给新兵发放一笔钱。

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安家费”“或是“买命钱”。

这笔钱的金额大致相当于几个月到一年的军饷。

对于走投五路的穷人来说,终于可以让全家吃几顿饱饭了。

这就是宋朝著名的“灾年募兵”国策。

北宋士兵《西岳降灵图卷》局部

体检,刺字与安家费

当然,军队必然有一定的招兵标准。

首先是身高要求。

宋代的正规军分为禁军和厢军。

身高低于超过164cm,只能加入最低等的厢军。

收入非常少。

身高在164cm以上到180CM

可以加入禁军,

平均来说,每月能领500文钱,

另外,提供家属宿舍,有口粮,军衣等等。

一年下来杂七杂八能拿50贯。

终于可以养家了。

《大驾卤簿图书》局部

你问身高180以上怎么办?

如果身高达标,武艺又高强。

那么可能最终被选拔进入“上四军”。

享受北宋最高的军饷待遇。

但这个只会从普通禁军中挑人,和新兵无缘。

所以不要好高骛远。

假设你过了身高这一关,在体格、视力方面没有严重的缺陷,年龄也合格(一般为16到40岁)那么恭喜你,顺利过关。

然后,你就可以入伍了吗?

不,别忘记了还有刺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山纹盔甲的宋代士兵

额头上刺了字,跑到哪里都会被人一眼认出身份,这是防止士兵逃亡的好办法。

唯一不好的地方,是造成了社会上对士兵群体的歧视。

刺的具体是什么字呢?

其实就是部队番号,如“云翼第八指挥”,“骁锐第三指挥”。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刺了字,你才能拿到钱,从此安心待在军队里别乱跑。

是不是考虑得很周到?

(宋代乡村民居)《千里江山图》 局部

三,营房与饮食

你捂着隐隐发疼的额头,和其他新兵一起前往军营。

让你疑惑的是,

前面有一片简陋的草房区,其内人声鼎沸,甚至传来小孩和女人的声音。

只有一些篱笆或者竹栏和外界隔开。

不用怀疑,这不是难民营。

而是大宋军营。

六耳铁锅

朝廷鼓励你参军时把家属一起带进军营居住。

在提供了温暖的家庭气氛外。

如果你远征它乡,你的妻女将成为人质。

而你的儿子则可长大后继承你的职业。

朝廷总是考虑周到。

无论你家是只有你一人,还是三代同堂,都是一间房。

营房样式,则和普通的民房没什么两样,除了更密集,更简陋以外。

据记载,民间造芦草竹板结构的简易房,造价一般为十贯。

而同样结构的军营营房,造价则为四贯甚至更少。

(“脚店”,士兵们想出门喝酒应该是去这里)

当兵的伙食怎么样?

大概是从古到今士兵最关心的问题。

在宋代,这个问题朝廷并不太操心。

因为,士兵们每月领到的军饷,除了铜钱外,还有粮食及衣物。

所以朝廷理论上认为,你的吃饭和穿衣问题已经解决了。

宋朝太祖皇帝肖像

士兵生活上必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为了不让士兵们吃了上顿没下顿。

规定士兵们不能随意出营。甚至规定鱼、肉、酒、葱、韭等“奢侈食品”对士兵禁售。

但这些北宋初期实施得不错的规定。

随着承平日久,逐渐变成空文。

在宋末,一些士兵不知从哪弄来了钱,穿着绫罗绸缎招摇过市。

却不知,他家中的老婆孩子却只能喝粥渡日。

第四,军队生活

理论上军队的工作是打仗。

但实际上,宋代军人往往什么活都干。

例如,《清明上河图》中,这三位袒胸露肚的壮汉,可不是在秀肌肉。

有人认为,他们是汴京城中的消防官兵。

在汴京城中,每隔300步就有一间军巡铺屋,配备五人驻守。

他们主要的职责是防火。

因此房间中我们可以看到水桶,绳索等灭火工具。

而他们打了赤膊做挽弓练习。

反映出他们作为军人的上进之心。

除了做消防员以外,士兵们更多的是被视为体力工人。

厢军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劳役。

而本应该是负责作战的禁军,往往也免不了干体力活。

《西岳降灵图卷》局部

无论是修缮城墙、水利工程、在皇家酒厂打杂、修建皇陵甚至是下矿作业和伐木,我们都可以看到厢军甚至禁军的身影。

在北宋陕州漏泽园(国家公墓)的记载中,士兵的平均死亡年龄是28岁,其中很大部分是死于劳役。

在朝廷官员的观念里,军人不仅仅是国之爪牙,还是承受重压的膝盖骨。

结语

即使是今天,当兵都不是轻松的工作。

一千年前,就更是如此。

我们在史书上看多了名将大帅们的传奇故事。

但对于普通士兵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生活点滴。

了解的却出奇的少。

也许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才更有意义。

不是吗?

参考文献

[1] 王曾瑜:《宋朝军制初探》,中华书局,1983

[2] 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2

[3] 王云海,张德宗:《宋代坊郭户等的划分》,史学月刊,1985

[4] 伊永文:《宋代市民生活》,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5] 宿白:《白沙宋墓》考古报告,文物出版社,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