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端、高效是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标准“画像”。

近年来,襄阳高新区通过链式发展,推进企业生产赋智、低碳行动,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打破“一车独大”格局,构建“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体系;践行“双碳”战略,引进绿色项目,走出了一条低成本、高效率发展之路;推进数智赋能,夯实智能制造服务领域基石,产业发展能级不断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跃升。

2022年,襄阳高新区入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省唯一。

产业体系向高端迈进

今年2月,高新区航空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入选科技部火炬中心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距离通过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专家评审不到3个月。

目前,以航宇救生、航天42所、超卓航空、航宇嘉泰为龙头的高新区航空装备企业数量已接近全省“半壁江山”。

襄阳作为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一核引领、四极支撑、多地协同”产业发展格局的“四极”之首,被写入《湖北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年,高新区出台相关方案,明确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装备等10大产业链发展路径,为构建“一个龙头、六大支柱”产业体系做好顶层设计。

2022年7月,高新区提出,聚焦聚力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4个千亿级产业;2022年底,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高新区继汽车产业之后的第二个千亿级产业。

统计显示,2022年,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由2021年的39∶61调整为35∶65。以“车”闻名的高新区,未来将有更多发展名片展示在世人面前。

“双碳”产业迎来突破性发展

一小块废旧玻璃,就能制作成1平方米的高端保温材料。湖北嘉辐达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变废为宝做到了极致。

3月15日,在嘉辐达科技数字化玻璃棉生产线,粉碎的玻璃经过熔化拉丝,制作成一卷卷新型保温材料。其中,数字化超细玻璃棉生产线上的产品,将用于高端精密设备制造和航空航天领域隔热保温。

“目前,公司的玻璃棉年产能达10吨以上,广泛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汽车、机械制造、建筑等领域。”湖北嘉辐达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洋介绍,公司每年回收再利用废旧玻璃达10多万吨,享受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

2018年落户高新区的湖北绿鑫生物质能装备有限公司,潜心研究乡村有机废弃物及垃圾资源化技术服务、生物质能物联网控制系统开发及运用等,已形成生物质能源、综合智慧能源、技术服务与运营、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有机农业以及乡村振兴零碳循环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公司入选襄阳市“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并从C类升至A类。2022年,公司被评定为高新区瞪羚企业、上市金种子企业。

“双碳”目标下,高新区能源产业布局进入重要阶段。2023年,湖北绿动中钒新能源有限公司襄阳高新区100MW/500M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作为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之一,将启动主体建设。该项目将打造国内最大的商业化钒储能项目,标志着襄阳在打造千亿级钒储能产业集群上迈出重要一步。

数字化助力制造变智造

3月15日,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机加、总装等车间十多条生产线全力赶制订单产品。据预测,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赢动AMT”3月份产量将接近2022年度交付总和。

2022年12月,东风康明斯入选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揭榜任务为“发动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主要提供产品数字化研发与设计、工艺数字化设计、质量大数据分析、工厂数字化设计、在线运行监测等示范,标志着其智能制造工厂建设成果获得国家认可。

此外,骆驼新能源获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美利信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新火炬等6家企业获评省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

高新区龙头企业加速“上云用数赋智”的背后,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以中日龙、贽丰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与增材设备制造,以江山重工、中基创展为代表的重大成套设备制造,以博亚精工为代表的智能测控装备制造,以五二五泵业为代表的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以集萃数字工业创新中心(西门子)、深兰人工智能襄阳研究院为代表的智能化诊断服务等五大智能制造产业板块,智能制造产业逐渐发展成链,为高新区机器换人、管理换脑、智能制造就地化配套提供产业支撑。

2022年,高新区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集萃数字工业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楚云机电等33家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举办“智改数转”主题论坛,赛恩斯科技等89家企业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

来源:襄阳日报

编辑:李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