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电动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今天华为春季旗舰发布会的最后,余承东突然杀了个「回马枪」。

他宣布,华为问界 M5和 M5 EV 将于 4 月份推出「高阶智能驾驶版」,号称搭载了汽车 BU 团队「不依赖高精地图」的 ADS 2.0 版本,能带来「史无前例」的智能驾驶体验。

这个消息引爆了傍晚的智能汽车圈。

新版 M5/M5 EV 有多劲爆?

首先,目前代表着华为最强智能驾驶水准的 HI(HUAWEI Inside)合作伙伴阿维塔和极狐阿尔法,其技术底层,依然是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这意味着问界 M5/M5 EV 同样会用上 HI 的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MDC 计算模块,并且在软件策略上领先现在的 HI 一个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是新版车型来得太过凶猛、突然——上周我们在深圳抢先体验鸿蒙 OS 3.0 座舱的时候,华为员工向我们透露的是「M5 今年会有很惊喜的改款,但应该不是这次发布会」。

于是这不仅成为了余承东的回马枪,更是华为的核弹。

为什么华为突然宣布 M5 的改款?为什么 M5 的高阶智能驾驶,甚至比 HI 计划更先一步升级到无图 BEV?华为在发布会宣告世界的阳谋,又代表着什么?

我们今天加急来一场宵夜。

疯狂 2023

2023 开年,智能电动汽车卷疯了,尤其是智能驾驶。

以新势力几家头部车企为例,理想的激光雷达 NOA 已经属于「佛系选手」,蔚来的 NOP+ 正在逐步兑现 NT2.0 疯狂堆料的硬件诚意;眼里只有第一的小鹏的 XNGP,则已经准备开始「点到点远征」。

使用华为系技术的两大车企——阿维塔和极狐阿尔法,也在今年加快了自家 NCA的迭代步伐,伴随着各大城市高精地图的开放,我们也多次体验到了华为 ADS 软硬件的能力。

即使不看智能驾驶,今年电动汽车的「卷」同样肉眼可见,且拳拳到肉——比如和汽油车的白刃战,比如现在交付成绩甚至已经开始按周算。

与之相比,问界截止到今天的发布会,除了 3 月 8 号从「AITO 问界」改名到「华为问界」,并没有太多新的动作。

另一方面,问界的销量相对来看,也是不够「卷」的。

今年 1 月份,问界交付量 4475 台,环比下滑 56%;2 月份赛力斯集团单月销量也仅为 3505 台,环比继续下滑 21.8%。

对于问界来说,比改名更重要的,是刷新产品线,增加产品力,也就是投入到「内卷」狂潮中。

也正因如此,M5/M5 EV 的改款必须尽快上线,并且需要加上目前 30 万价位最「卷」的智能驾驶——于是也就有了余承东的「回马枪」。

无图 BEV 的威力

华为有什么能卷的?

华为能卷的多得过分——我们在 2021 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之后写过一篇文章——,在华为正式进入造车领域之始,详细解读了华为在智能电动汽车、智能新能源领域的完整布局。

今天我们就只聊智能驾驶领域的 BEV 视觉感知,因为这是新版 M5 参与 2023 智能厮杀的核心,也是华为问界造车阳谋的关键。

余承东表示「高精地图成本非常高」,这是现实。

截止到 2023 年 3 月,中国仅有广州、深圳、上海正式开通了城区道路的高精地图——而这三座城市的道路总里程仅约为 3 万公里,全国有 528 万公里(2021 数据),占比不到 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入、时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高精地图都很难跟上智能驾驶应用的脚步。

另外,高精地图的局限性,目前依然很明显,而且长期来看改进成本同样高昂——比如「断点」。

我们在测试阿维塔和极狐阿尔法的城市 NCA 过程中,在深圳/上海/广州均遇到了高精地图的断点。断点指的是高精地图在某一个区域的数据缺失/不完整,因为高精地图的采集是「切蛋糕」模式,区域与区域之间容易出现数据冲突。

余承东则将这种「断点」形容为「我们花了很长时间,都没搞好上海的一个小路」。

于是业界开始追逐 BEV(bird's eye view 鸟瞰视角)表征下的多模态感知融合。

BEV 多模态感知的关键,就是余承东所说的「视觉为主+感知融合」。2019 年 4 月马斯克在 Autonomy Day 上对高精地图的「鄙视」,其实就是从纯视觉感知长远来看的普及性、能力天花板出发——只不过鄙视得早了亿点。

换句话说,BEV 路线下的高级辅助驾驶,会减轻,甚至放弃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也就是业内说的「无图化」。

目前中国仅开放了三座城市的城区高精地图,这意味着高精地图驱动的城区领航辅助无法在中国 95% 以上的城区道路使用;而升级到无图 BEV 感知之后,智能驾驶就会进入下沉市场、更多用户能享受到它的普适性。

比如小鹏的 XNGP、蔚来的 NOP+,以及应用「鼻祖」特斯拉 FSD,都是无图化阵营中的老牌玩家,问界 M5 则是基于华为技术体系入局的新选手。

华为的阳谋

新版 M5 即将拥有超越 HUAWEI Inside 计划的智能驾驶能力,这是可以预判的。

但今天余承东的表态,依然给我们带来的太多遐想,甚至是猜测的空间。

最下意识的反应是,HI 计划怎么办?

顶着 HUAWEI 问界头衔的新版 M5,在硬件规格、软件迭代方面的潜在竞争力和速度,完全不逊色于以「合作赋能」为主的 HI 计划,甚至犹有过之。

但我们并不认为 HI 计划的两位合作伙伴不会更新到BEV,因为 BEV 的基础是 transformer 大模型。

和 GPT 一样,BEV 驱动的智能驾驶需要大量数据「喂饱」它,所以阿维塔和极狐升级到 BEV 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问题是,谁先?谁后?当 AITO 问界改名叫 HUAWEI 问界,这个问题突然变得悬念迭生。

甚至于,如果华为 BEV 智能驾驶的推送分出了先后,那些将智能驾驶作为购车决策重点的用户,会根据这样的先后,做出怎样的选择?这种选择又会怎样影响华为赋能汽车体系的各位合作伙伴?

这样的疑问,同样出现在前天华为的 800V、600kW 超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当华为将最好的资源灌输到问界品牌,这种倾斜究竟会产生怎样的连锁反应?

而更重要的,是华为赋能汽车的「完整体」。

也许改款的 M5 还不能支持 800V 充电,也许这个配置留给了今年据说会有的六座旗舰 M9,但我们想讨论的其实是,一款从三电到智能座舱,再到智能驾驶,都代表着华为最高技术的车型,到底会有怎样的竞争力?

华为已经提速了,答案应该很快就会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