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毛岸青和邵华夫妇到湖南板仓祭拜母亲杨开慧,毛岸青正在跪拜时,邵华却一把将他拉了起来:不要行跪拜礼。
毛岸青是杨开慧的第二个儿子,他7岁时离别母亲,与哥哥毛岸英相依为命,曾流离失所,在街头被敌人暴打,导致脑部受伤,落下终生头疼的毛病。

后来被我党人员找到,送往苏联,毛岸青才过了一段舒适的读书生活。他一边克服着头疼的毛病,一边发奋读书。

图|毛岸青与哥哥毛岸英在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他的头疼病一直未能治愈,所以他比哥哥毛岸英晚两年从苏联回到国内。毛岸英1945年底回国,他1947年才回国,回到父亲身边。
回国后的他从事俄语翻译工作。毛岸青生性敏感,听到哥哥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的消息后,他精神受到沉重的打击,头疼病愈加严重。

为此,父亲只好再次将他送往苏联,原本想让他换个环境,换个心情,也许对他的病情恢复有帮助。
可谁知毛岸青到苏联后,对母亲杨开慧和哥哥毛岸青的思念更浓了,于是他想回国去母亲的故乡湖南板仓去看一看。
毛岸青回国后,因病情没有痊愈,便在大连继续疗养,在疗养期间,与同在大连上学的邵华交往并谈起了恋爱。

后来在父亲的支持下,37岁的毛岸青与22岁的邵华结了婚。
婚后,毛岸青一直想回湖南板仓,将他与邵华结婚的好消息告诉在九泉之下的母亲。可是一直因为身体原因没有机会。
直到1962年,毛岸青夫妇才回到了湖南板仓的杨开慧陵墓前。
那天,天下着蒙蒙细雨,邵华担心毛岸青的身体,建议雨停了再去。但是毛岸青思母心切,执意立即前往。
毛岸青在邵华的搀扶下来到杨开慧的墓前,他抚摸着母亲的墓碑,不由得情绪失控,大哭起来,哭得十分伤心,邵华看着丈夫,也忍不住抽泣起来。
毛岸青哽咽着在墓前向母亲介绍了自己的新婚妻子邵华。接着,他噗通跪倒在地,行起了跪拜礼。
邵华一把将他拉了起来。原因是,因为下雨的原因,天气有点凉,地上有积水,邵华担心毛岸青又受了风寒。再一个是,邵华担心毛岸青因情绪激动,病情恶化。还有个原因是,跪拜礼是封建社会那一套,杨开慧又是反封建而牺牲,所以邵华觉得行跪拜礼不合适。

图|毛岸青与邵华在杨开慧墓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青也明白妻子邵华的用心良苦,于是站了起来,在母亲的墓前深深的三鞠躬。
邵华曾在《站在妈妈的塑像前》一文中写道: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后来,毛岸青夫妇去世后,按照他们的愿,被葬在了母亲杨开慧旁边,永远陪伴左右。毛岸青生前常挂在嘴边的是:妈妈太孤单了!

所以,他与妻子的遗愿都是葬在妈妈旁,陪伴妈妈。

生前无法团聚的母子,死后却能长眠在一起,也算是一种圆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