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良大

后台回复“88”领取《财富底层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良大
(ID:liang_da_shi)

个人微信号:liangshu0012(不闲聊)

最近,看到最新的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这个增速创了7年以来新高。

简单的讲,就是货币超发,市场上的钱变多了。

很多人担心这样会引发通胀,其实通胀并不是那么的可怕,甚至对于富人是一种福利。

作为没有什么资产的人群,更应该担心的是通缩。

而且,通货和通缩是会同时发生于不同的人群,说白点,就是富人通胀,穷人通缩。

1、

聊这个问题前,咱们要先搞清楚“钱”到底怎样一个东西。

“钱",广义上可以理解成货币以及能转化成货币的资产,狭义的理解,钱指的就是“货币”。

只是别把“货币”想像成一打打钞票,其实只要大家公认的,方便流通的都可以称为货币。

古代不是拿黄金、白银都做过货币嘛,在监狱里香烟也是货币,现在又流行数字货币,这些东西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它们却具有货币最主要的功能:

可以兑换成其他物品。

有篇文章叫《集中营里的经济学》,就是写二战时期犹太人集中营里,香烟作为货币如何兑换成其他物品的,包括:糖浆、面包、奶酪.....

有一天,某人散布了一个消息,说红十字会马上会送来大批香烟,这意味着货币总量要增加啊,所以手上有食品的都不愿意换成香烟了,要换,得加烟,而手上有香烟的人,知道这玩意要贬值了,都想尽快兑换成食品。

就这么通胀了,原来2根烟可以兑换成1个面包,现在5根烟才行.....

可是没多久,又一个消息说红十字会的车被炸了,来不了了,1根烟就能兑换1个面包,和原来比,通缩了。

这个小故事你可以多品品,它说明了一个真相:

货币本身是没啥价值的,它的价值取决于能够兑换多少的物品来决定的。

如果货币供应量多了,每个单位货币可以兑换成的物品就少了,所以物价就上涨,这就是通胀,反之就通缩。

一个简单的表达式就是

“通胀”=货币变多了,东西价格都涨了。

“通缩”=货币变少了,东西价格都降了。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忽略了人的预期在其中的作用。

就像上面这个案例,香烟作为集中营里的货币,并没有真的减少,只是“消息”让人们的预期改变了,都不愿意消费了,所以就产生了通缩。

你看各个国家动不动就宣布,我要加息了,我要减息了,我要降准备金了......

这些措施固然重要,但是宣布这些措施同样重要,于是媒体开始解读,大众开始思考怎么应对,是的,通过这些消息,大家的预期改变了。

正因为宣传的缘故,大伙都觉得钱马上要不值钱了,所以要赶紧消费和投资,经济就这样被拉动了起来了。

其实,印钱本身不是目的,即使钱印得再多,大家都不花,存银行里,也不会通胀,甚至还有可能通缩。

只有把钱花出去,才能形成一种流动性,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所以,流动性才是关键。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是生产被褥的,我用100块钱,买了你一床被褥,你又用这100块钱,去找小王买了两箱鸡蛋、而小王用这100块钱,去找小李买了一个电风扇。

你看,这100块钱在你们三个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循环,每个人都赚了100块,而整个社会因为这次流动就多了“一床被褥”、“两箱鸡蛋”和“一台电风扇”。

这就是一个流动性的缩小版案例,其实一个国家的经济就是由无数这样的小案例组成,你花出去的钱就是下一个人的收入,而他花出去的钱,就是第三个人的收入,就这么循环往复。

所以,货币的流通速度越快,就会产生更多的价值,整个社会的经济也就会越繁荣。反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慢了,或者效率太低,整个国家经济就会放缓,甚至衰落。

好了,这部分聊了些经济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三句话:

货币的价值在于可以兑换成其他物品;

印钱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增加流通性;

流通性加剧的副产品就是通货膨胀。

整明白了这三句话,就能理解为啥穷人会通缩,而富人却通胀。

2、

我记得2008年那会,大家都知道要通货膨胀了,我妈一下子买了好几床被子,这辈子都用不完,但是以后买肯定更贵,所以先买了再说吧。

你看,连我妈都懂得把“货币”变成“资产”来保值,那“资产”当然会变得更贵,也因此会通货膨胀。

不过,我最近看了淘宝才发现,很多被子比我妈买时还便宜,就算有贵点的,和通货膨胀率一对比,还是贬值的。

显然,我妈的保值举措并不成功,当然,我们那时都不懂,其实被子只是“消费品”,而不是“资产”,当然不可能增值。

两者怎么区分呢?

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资产都是可以反兑换的,而消费品不行。

前面说了,货币的价值在于可以兑换成很多物品,但是多数物品很难反过来兑换成钱,就像我家那几床珍藏了22年的被褥,现在买给你,你要吗?

你看,多数消费品都是这样,要么被消耗没了,比如食品;就算没消耗完的,比如日用品,但你也很难再兑换成货币。

但是,资产却不一样,是可以反过来兑换成货币的,甚至可以在通货膨胀时兑换成更多的货币。

最简单例子,就是房子嘛,前几年买了,现在就能兑换成更多的钱,也包括乱世中的黄金和盛世中的古董,还有优质公司的权股......

看到这里,不妨再深想一层,这些资产都是在谁的手里呢?

对,富人的手里,富人的钱和穷人的钱是不同的概念。

富人的钱,主要以资产为主,现金比例并不高的,就算有些奢侈消费品,和拥有的资产一比,那就是毛毛雨,而且他们的资产都可以兑换成货币。

但是,穷人们,大多是处在劳动换取报酬的阶段,所以,到手里的只有现金,但你还要买一些生活必须品吧,这么三下五除二,你还能买得起资产吗?

你看,穷人们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很难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现在大家长一直在调控房价,但是说句扎心的话,一二线城市的房子,你依然买不起,这可都是优质资产。

别说房子了,就连茅台股票很多人也买不起啊,100股就得一二十万,这在A股算是少有的资产类股票。

但是,对于已经拥有资产的富人来讲就不一样了,当通货膨胀来临时,货币变多了,资产价格肯定会上升,这样一来,富人们可以租借或者卖掉资产,来换取更多的现金。

当然,富人们更普遍的做法是抵押这些资产,获得低息贷款,然后买入更多的资产,就这样形成一种闭环。

所以,在货币超发的时代,富人们确实是通货膨胀了,但是他们乐意,因为受益了嘛,如果是通货紧缩,资产相对就会贬值,这是富人们最不愿意看的。

3、

你还需要明白一点,“整体并不等于局部之和”。

就像现在,无论哪个国家,都知道多印钱可以提高流动性,刺激经济,所以各个家长都是放开了水闸。

整个社会的钱确实多了,但是,当钱分配到具体的人群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有机会我专门写篇文章,现在你只需要知道,多印的钱一般是通过央行分发到各个商业银行的,那么谁能拿到这些钱呢?

如果你是一平头老百姓,啥也没有,到一家银行说我要贷款1个亿,人家会贷给你吗?肯定不会。

但如果你是一家上点规模的企业主,拿这个钱就会容易很多,甚至都不需要什么抵押物,这些人便能第一时间拿到新增的钱。

这就是经济会里说的“坎蒂隆效应”,意思是,新增的货币不是一下子撒给每个人的,而是像把蜂蜜倒在了金字塔上,塔尖和塔底拿到蜂蜜的时间是不同的。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时间差,塔尖的人,拿到新增的钱,可以用来生产、运营,当然更可以投资,这个时期,蜂蜜还没留到各个环节,很多资产的价格还没暴涨,这就是一种时间红利啊。

而对于塔底的人就有点悲催了,因为钱通过长长的管道流到他们手里,虽然比以前多了一丢丢,但是通货膨胀让生活成本也提高了不少,所以要想保持住原来的生活水平,就只能少消费和不消费,学术的说法叫消费降级。

对于这些人,钱是变多了一点,但是很多商品价格也涨上去了,消费不起了,只能去买更便宜的东西,比如,一位读者给我讲,以前他在线下专家店买衣服,一件要300多。

现在,都在淘宝上买“剪标”衣服,一件才30多,其实这就是一种通缩啊。

我看过一个记录片,是说深圳一群大神居住的地方,这个地方是敏感词,不能写,但明眼的读者都知道是哪里,那些大神消费水平很低。

那一片有个面馆,一碗肉丝面才5钱,老板坚持了6年都不敢涨价,但是现在原材料都涨了,再这么开下去就亏死了,所以最近才涨了1块钱。

对于这个面馆小老板,生活成本、房租、原材料都在涨,但饭价却不能提,这也是一种通缩。

你以为这小老板不想让自己的面价通胀吗?他也没办法,因为附近的便宜饭店太多,你涨多了,大神们都不在你这里吃了。

大神们也不想这样,谁不想吃点好的呢,可是他们赚钱也越来越难,因为只能干点体力活,谁都能干,工时费就会被一压再压。

你看这个圈子中,大家其实是在集体通缩的。

这是底层比较悲哀的地方,你开个小买铺、小饭店,或者干个体力活,但是谁都可以干,你的劳动力不值钱,你的东西也就要不上价,就很难通胀,只能通缩。

而底层干不了的事儿往往才会通胀,你干不了金融吧?好,通胀。你干不了地产吧,好,通胀......

讲到这里,你大概也能体会到大家长的不容易,想要发展经济,必须要有些货币刺激,但是这个过程中又会让一部分截流,这是件挺矛盾的事儿。

你看现在大家长的很多做法其实就是想解决这个矛盾,打击一些过分的富豪、提出共同富裕、对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扶持......

我以前文章写过,政治治理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平衡,你体会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

今天写这个话题,略有些敏感,很我地方都是绕着写的,如果没看明白,就多看几遍,我也不是专业研究经济的,所以也有不严谨的地方,但是大理儿肯定不错。

最后这段再聊聊我们普通人在这个形势下要怎么做。

第一,就是不要中了消费主义的毒。

现在钱越来越难赚,花钱越来越容易,商家们都在绞尽脑汁想掏光你的口袋,可别傻。我看新闻说,一个男的省了一个月的伙食费,就为了打赏一个女主播。

恕我直言,这类人穷的天经地义。

我们消费时,一定要注重投入产出比,不要去花没有意义的钱,每次消费尽量衡量一下价格和收益。

有些东西是收益低价格高的,比如奢侈品,这些玩意还是留给富人们去装逼吧,普通老百姓买这些玩意就是在交智商税。

有的东西是低价格高收益的,比如一本好书,我比较了一下,中国的书籍价格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低的,不知道为啥会这样,但是我觉得这个消费很值,几十块钱搞给你提升认知的机会。

当然,还有一些性价比更高的,比如一些优良公众号的文章,一分钱你都不用出,对吧。

总之,消费这事儿要聪明一点,要会算帐,别主动把自己的财富给稀释了。

第二,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去兑换一些资产

我有些朋友喜欢买黄金,这玩意也许在特殊的时期确实管用吧,但现在还看不出来。

我还有一个朋友会买一些过世名人的亲笔信,单笔投资不大,而且那个小圈子里,竟然也有人愿意出高价回购,不过这种资产也许不适合所有人吧。

总之,我的意思是,对资产的理解每个人是不同的,但是你一定要有这个概念,去结合自身的条件,想办法让自己拥有一些资产。

其当年我写公众号,就是想通了拥有大众的“注意力”也是一种资产,虽然这是一种虚拟的资产,但是本质差不多。

在中国,大家公认的资产并不多,房地产算是一个,因此,如果你真是自己住,只要有能力,该买还是要买,别期望房价能掉到白菜价,这个概率真不大。

这是普通人拥有资产并不多的方式之一,而且,一定要尽量的贷款买,贷款年限越长越好。

前面说了,新增货币先到的是商业银行,如果你能贷款买房,无形当中就是和塔尖的人一样,拿到了能兑换资产的低息贷款。

这种好事儿,并不多啊。

三、别想着投资理财可以改变贫穷

我和一位专门教别人理财的网红聊过,她告诉我一个真相:学员多是不太有钱的人。

这挺颠覆我以前的认知,我问为啥会这样?

她说:“大概是因为这些人太想改变贫穷的现状了吧......”

说句真心话,投资理财这事儿,只能锦上添花,如果的收入挺高,闲钱很多,最好去系统学习投资理财的知识,这可以让你免于通货膨胀的侵蚀。

但如果你一年到头都留不下几个钱,还是好好琢磨如何把主业做好,这才是你致富最简单的办法。

这么做你有90%的可能性赚到钱,而投资啥的,风险很大,能白手起家的凤毛麟角,成功概率不足1%,你为啥要放弃一个大概率的事件,而追求一个小概率事件呢?

而且,对于多数人来讲,他们所谓的投资,其实是在消费,就说中国股市,你投了点钱,每个工作日随着K线图跌宕起伏,过了一阵子,一算帐,我去,咋还亏了20%?

你这不就是消费嘛?和花钱充会员看美女直播一样样的,反正都能让你不停的分泌多巴胺。

四、相信周期,潜心准备

经济学上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康波周期”。

大概意思是,每60年就是一个繁荣、衰退、萧条、回升的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学家周金涛对“康波周期”研究的挺深,并套用到中国。

2015年12月他做过一个演讲,说:

在中国,每隔20年就会出现一个波动的转折点,因此人的一生有三次重大机会,抓住一次就行。

按照周金涛的推算,下一个转折点大概是在2025年,不管这个时间点准不准,周期论已经是经济治理中的常识。

我们普通人也要有这个概念,也许现在难一点,但一定要坚持住,做好手上这摊子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这样周期来了,你才能接的住。

生死有命,恭候多时,无论是生老病死,还是经济周期,都是一种自然规律,该来的总会来,该去的也总会去,头顶希望,脚踏实地,才是最好的状态。

作者简介:良大,投资人,商业顾问。大学时开始各种折腾,卖过贺年卡、摆过带鱼摊、倒腾过服装店。毕业后,开过饭店,当过职业打假人,后来进了500强在总部做管理。有一天,脑袋一热,又出来创业,现在做咨询和培训,空闲时写写文章。

若你喜欢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