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2年5月12日,刘源携妻儿来到了开封北土城村。车子停下来后,刘源一家走在前头,两旁跟着当地的领导。刘源边看边谈,路上遇到向他打招呼的群众,就停下来唠唠嗑。

有的说:“你就是刘主席的儿子呀,很高兴见到你。”

有的说:“跟刘主席一样,是个好官!”

刘源听了,笑了笑。作为“父母官”10年来,刘源见证了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自然对他这个当官的就十分敬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源用这十年的政绩,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刘少奇的谆谆教诲

刘少奇曾有过5次婚姻,刘源是刘少奇第5位夫人王光美的第2个孩子。也是两人唯一的男孩子。

在刘源的记忆里,父亲既是慈父,也是严师。

刘源上北京市实验二中,为了培养他的独立生活能力,父亲要求他在校食宿。在校上课,刘源用的旧铁皮铅笔盒,是姐姐传给他的,以至于后来不得不用橡皮筋勒紧。

上体育课,刘源特别想要一双新球鞋,但迟迟没有被满足。那时,家里的孩子每年能买一双新鞋,刘源老爱运动,特别费鞋。尽管脚趾头都快露出来了,却还得凑合着穿。

60年代,阿富汗国王、王后访华,期间,王后提出要见一见刘少奇的儿女们。刘少奇回家后,将情况说了一下,孩子们的外婆听了很发愁,因为小孩没有合适的衣服出席。

对此,刘少奇说:“不要紧,里面的衣服不要换,有补丁的外衣换件新的。”

刘源后来说:“我们小时候的生活,从物质方面说,和当时的工农兵子弟可能没什么两样。如果说有什么特殊的话,那就是一些特殊的锻炼机会。比如,我从小当兵,这的确是一般的工农兵子弟不具备的。”

60年代困难时期,刘少奇几个孩子都在学校住宿吃饭。当时,很多人劝刘少奇把孩子接回家住,生活可以改善一下。但刘少奇坚决不许。

有一天吃午饭,学校的食堂阿姨发给每个同学几块又硬又黑的白薯干,刘源把它拿回宿舍后,咬了一口,难吃极了。于是,他趁着别人不注意,悄悄地把它扔到了墙根。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班主任知道了,将其写进了“学校联系薄”,并加了批语。星期天,刘源拿着“学校联系薄”回家,刘少奇看到后,便把刘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老师讲得对,这是农民伯伯、阿姨饿着肚子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这些劳动果实。你要从小尝尝吃不饱的滋味,将来你们替人民办事的时候,才会站在人民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源听了爸爸的话后,回校第一件事,就是把扔掉的白薯干捡起,洗干净吃掉。

为了锻炼孩子们的毅力,刘少奇专门为他们制订了一套严格的“成长进度表”:9岁学会游泳,11岁学会骑自行车,13岁能够自理。从小学毕业后,每年暑假,刘源都会被爸爸送到部队当兵。

比起父亲的严肃,不苟言笑,毛主席更显得亲切。毛主席特别喜欢逗孩子,当时住在中南海内的中央领导同志的孩子都认识毛主席,也都和他逗笑过。刘源在“毛伯伯”面前,觉得轻松地多。

刘源从小拜师黄胄学习中国画。一回,他在庐山画了一张画给毛主席,随手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了“元元”。毛主席半开玩笑地说:“这个名字不好,不要‘圆’,要有棱角嘛!”

刘源赶紧解释:“不是那个‘圆’,是源泉的源。”

毛主席听后笑了,说:“这个源么,还可以!”

事后,刘源对自己的名字不满意了。他觉得“源源”是小孩的名字,他已经长大了,怎么还要这么叫?于是,刘源缠着父亲改名字,在他上中学前,刘少奇给他改名为“鉴真”。含义也很明显,就是“对实际情况要求实求真,要善于鉴别并勇于坚持真理。”

没过多久,学校举办了一场纪念鉴真和尚的活动,王光美说刘源的名字改的不好,与和尚同名了。自此,改名一事就告一段落了。

1968年底,学校组织同学上山下乡,刘源接过学校给他办理的迁移证,踏上了西去的火车。

1975年秋,在周总理的过问下,刘源离开了生活了7年的白坊村。走得那天,几乎全村的人来为他送行。刘源不禁红了眼眶,他含泪说:“如果将来有机会帮助大家,和农民一起改造农村,我一定会来!”

刘源从大学生到副省长

刘源回到北京后,被安排到北京起重机器厂工作。在厂里的两年,刘源认真工作,从不喊苦叫累。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这样评价他:“除了政治学习从不发言外,真是个好小伙儿,蛮不错的学徒工。”

1977年恢复高考,刘源因特殊身份被拒之门外。刘源提笔给邓小平写了一封申诉信,内容很简单:“考分不够,我无怨,不让我报考我不服!”邓小平看后,立即批示:“应准予参加考试。”

据说,他的考号是北京市最后增补的10个考号之一。

刘源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北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是北师院历史系。成绩公布之后,刘源超出了第一志愿录取线,但由于各种的缘由,他只能去北师院。

大学毕业这年,刘源刚好30岁。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好几种选择:

一、当教师。师院本就是培养教师的,刘源也挺喜欢给学弟们讲课的;

二、考研究生深造。这毫无问题,他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深得老师们的喜欢,导师甚至替他想好了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出国留学。当时,美国、日本等好几所名牌大学,早已看好了他的特殊价值,数次邀请;

四、给领导同志当秘书,也是现成的事。当年刘少奇的老战友们,谁不关心他的儿子呢?

然而,刘源想得更多的,是黄土地的人们,是那些仍然贫困的农民。父亲的教导言犹在耳,白坊村的农民贫苦生活和动人的送行情景历历在目。刘源最终下定决心,重返农村,到中国的最基层去,向农民还情还愿,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些事情。

当刘源将想法告诉母亲后,王光美表现出超人的理智和意志,极力支持刘源兑现承诺,向再生父母报恩。

为此,王光美特意去找了北京市领导,为能批准刘源出北京到农村而“说情”(因为北师院是北京分配)。王光美从不为自己和家人的利益讲什么话,而对走这一次罕见的“后门”是无愧的。

在母亲的理解和支持下,刘源选择了河南,这块父亲曾经战斗过,最后又与这里的泥土融为一体的地方。

初来乍到,刘源被分配到新乡县,先后担任七里营公社副主任、主任;新乡县副县长。1984年12月,刘源担任了郑州市副市长,主管城建工作。

有人说刘源是“坐飞机”上来的,但是新乡县、郑州市,从领导到炊事员都说他是“扛大力、卖苦力”上来的。

在郑州,人们传为美谈的两件大事是:刘源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刘源给我们送来了天然气!

据统计,刘源在任上时,郑州市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3.3平方米提高到6.3平方米!这个数字对于市区80多万居民的郑州来说,的确不是个小事情!

在旧城改造中,刘源同专家、助手在一起工作,同甘共苦。刘源作了指示,旧城建设改造指挥部设在简陋的楼里办公,办公室紧邻闹市区。即便如此,工程师们都毫无怨言。因为刘源这个大领导和他们同处一个环境。

老百姓往往从直接利益上来评价他们的领导人。郑州市的天然气工程被列入计划后,要排在8年以后才能轮上解决,刘源绞尽脑汁并多方奔走,很快让市区4万多居民用上了天然气。

这种功绩,使老百姓竖起大拇指。

1988年1月,河南省七届人大代会宣布:36岁的刘源经人民代表直接提名为候选人,并当选为副省长。但推荐他当副省长的100多名代表们则说:“我们推荐刘源为候选人,并不是因为他是刘少奇的儿子,而是因为他谦虚谨慎,工作敢想敢干而又任劳任怨,有突出政绩。”

让刘源难忘也是不安的是,当大会宣布他当选时,他的耳边长时间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许多代表甚至哭了。走下台后,不少人围着刘源说:“你爸爸如果有灵,在开封能看到今天该多好哇!”

刘源听后,在心里大声的告诉自己:“我只能努力去工作,力争不负众望。”

在一个拥有一亿人口的大省里担任副省长,刘源非常清楚自己肩膀上担子的分量。4年半的时间里,刘源丝毫不敢懈怠。不论大环境如何,刘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总是推进各项改革。

此外,他还经常为一些分管范围以外的难题而上下奔走。有时,他也感到有些委屈:辛苦也受了,腿也跑了,事情也办成了,却招来一些莫名其妙的非议:“刘源不就是有个好爹,靠着各种关系成事的嘛!”

刘源心想,若是能够利用自己的关系,发挥自己的优势,不为个人牟取私利,而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事。这样做又有什么错呢?

的确,刘源的身份是特殊一些。对此,他说过:

“像我们这种出身的人,干好事干坏事都有条件,并且特别引人注目。人们在想象中和传说中,又给我们涂油抹彩,附加了很多的东西。做一点好事,要夸大一些,做了什么坏事,也立刻满城风雨,传来传去,就变了样子。在体制改革之前,所谓反对特权,不走后门,不拉关系,恕我直言,那只好什么也别做。可是人民需要我们解决问题啊,我可以做老好人,但是市民也别想用煤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解决这个难题时,刘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有父母的老战友,这些领导也希望年轻一代为人民多做好事,完成他们来不及完成的任务。因此,刘源说自己到哪个部门,几乎是有求必应,他表示自己只是起到润滑的作用。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说话朴实的河南人民只给了这位前国家主席之子一个字的评价:在劳动者、乡长、县长、市长、省长这些称呼前面加了一个“好”字。

刘源从地方到军队,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源在河南的政绩,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当他离任时,许多赶来为他送行的人都赠他一句话:“好人一生平安。”

不久前,刘源奉命调任武警水电指挥部担任政委。据他所知,这是一支直接从事经济建设、承担国家重点工程的光荣部队。数十年来,这支部队转战高山峡谷,为发展我国的水电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上任3个月,刘源辗转多地,把整个部队看了个遍。他非常欣赏这支“中国军队中最苦的部队”。

作为一名军官,刘源似乎缺少一些威严。那身少将军衔的军服,依旧掩盖不住他的随和、实在。对于海内外关于他的各种猜测和传言,刘源总是摇摇头,说:“我过去是个普通人,无论在哪里工作,我只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实实在在为中国老百姓多做点事情!”

1969年10月7日,刘少奇在开封逝世。23年后,刘源在即将离开河南时,携妻儿前来一探。

站在这块土地上,刘源颇为感慨地说:“爸爸,您放心吧,扪心自问,儿子没有辜负您的教诲。我会继续尽力为人民好好办事的。”

这看似平淡的话,既是告慰父亲,也是鼓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