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三十年前,“缺芯少屏”这个词道出了中国显示产业初起步的最大痛点。根据当时海关数据显示,中国需求的液晶面板在很长时间内完全依赖进口,甚至液晶面板仅次于石油、铁矿石、芯片,在每年进口消费物资中排第四位。

时过境迁。

近日,在2022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显示,中国显示面板年产能达到2亿平方米,产业规模跃居全球第一。进出口情况由此发生逆转,2021年贸易顺差84.96亿美元,中国成为毋庸置疑的“产屏大国”。

从零做起,逆袭至世界第一,细观30年来中国在世界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创业史”,既能看到宏观层面大国之间的工业博弈,又能看到微观层面企业技术、商业的创新迭代。

作为产业的建设者、推动者,显示企业的成长历程便是观察产业蝶变的最佳窗口。

而京东方正是这一辉煌史的最佳代表。在过去的30年间京东方带领中国显示产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站稳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大应用领域连续多年市占率持续稳居全球第一。

成绩属于过去,更在预告未来。下一个三十年,显示将无处不在,面对智慧物联、元宇宙等一系列技术浪潮的兴起,过往的积淀恰是中国显示产业继续书写序章的最大底气。

从无到有,主阵地转移

回看上个世纪,显示产业源于美国、兴于日韩。

196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发出第一款液晶显示器,摩托罗拉、AT&T、通用电气等巨头纷纷携重金入场。但是,故事并没有一帆风顺下去,技术开发过程中挫折重重,美国各大公司很快就走到了退场边缘。

此时,日本前来接盘。1972年,夏普买下美国无线电公司的LCD技术,精工从美国人弗格森手上买下了TN-LCD技术,而后松下、东芝、日立等日本企业跟进。到1994年,依托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日本TFT-LCD液晶显示器的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的95%。

三星、LG等韩国企业活在日本企业的阴影之下,常年亏损却在加强投资,等待“咸鱼翻身”。直到1999年,局势发生逆转,市场前二被韩国企业占据。

市场被日韩垄断,中国电视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无法自给,“少屏”问题由此凸显。

转折发生在2003年,刚刚成立10年的京东方,通过海外收购进入液晶显示领域。作为中国大陆液晶显示产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京东方投建了中国大陆首条自主技术建设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彻底结束了中国大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

随后,一场变革风暴开始在国内酝酿。

2009年4月,京东方合肥6代线开建;同年,京东方在北京亦庄开建了中国大陆首条自主设计与自主建设的8.5代线。这两条生产线的投建,均是中国显示产业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国内首条可用于TV大尺寸6代TFTT-LCD生产线,一举打破TV面板全部从海外进口的被动局面,中国大陆“无大尺寸液晶电视屏时代”就此终结;北京8.5代线则是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大尺寸液晶显示屏时代”,实现了全系列液晶屏的国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从0到1的突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向前追溯,转折前的努力不容忽视,2008年之前,中国显示产业已经进行为期数十年的探索,甚至在20世纪90年代那个CRT发展如日中天的时代,国内大多数厂商尚未意识到TFT-LCD替代危机的到来,京东方就早早开始布局TFT-LCD 液晶显示技术,在1998年明确提出“进军液晶显示领域”的战略抉择,并开始战略布局与技术积累,这为其日后的故事打下了扎实根基。

产业的繁荣势不可挡,中国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向显示大国的进化,在京东方的积极推动与努力下,中国大陆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已成为全球显示产业举足轻重的一极,使全球显示产业由原来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三足鼎立格局转变成韩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的三国四地新格局。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显示行业产值约5868亿元,较10年前增长近8倍;显示面板出货面积约1.6亿平方米,较10年前增长7倍以上;产业规模与显示面板出货面积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分别提升到36.9%和63.3%,成为全球第一。

从大到强,技术护航

规模优势标志中国已成显示大国,而从大国进一步成长为强国,核心指标为技术领先。

前文的复盘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LCD和OLED两大主流显示技术在中国崛起,耀眼的数据之下藏着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正是企业的自主创新铸就了中国显示产业的根基。

扩容的同时,质量也在提升。LCD领域,国内企业已突破技术壁垒,并在全球拿下了约70%面板产能;OLED领域,国内企业已掌握核心技术,并在折叠屏、全新一代屏下摄像头技术等技术创新领域拓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小型OLED市场,国内企业的市占率快速提升。Stone Partners预计,2023年中国在中小型OLED市场占有率为39%。

具体到企业,2022年,在智能手机OLED市场出货占比最高的柔性OLED领域,京东方预计生产1.1950亿片,同比增速达47.89%。

客户与业界一致看好,自然要归因到技术实力。以近期发布的荣耀Magic5系列为例,屏幕素质就是一大亮点。据悉,荣耀Magic5系列搭载了京东方首发的OLED低功耗解决方案,在性能、功耗、健康等方面均做到了行业领先。还有此前独供华硕首款全球最大尺寸OLED折叠笔记本,更是开启柔性折叠大屏显示新时代。

占领技术高地,以技术实力进一步巩固规模优势,这是中国从显示大国走向显示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显示产业正在经历的。对此,有韩国显示行业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在OLED领域超越韩国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面向MLED(Mini/Micro-LED)等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亦是中国向显示强国挺进过程中的至关重要一步。

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MLED亮度、对比度、响应速度、功耗、寿命等方面表现优异,而且自身的特性还赋予了MLED更高的灵活性以及更大的应用空间,国内外显示企业均在积极布局。

而随着国内企业的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并且产品陆续得到成功验证,属于中国的技术优势愈发清晰。

京东方在2022年底发布的行业首款LTPS P9.0玻璃基MLED显示产品就是代表。LTPS(低温多晶硅)配合厚Cu的全新工艺路线技术,显示器件发光效率及亮度均一性大幅提升。同时,AM主动式驱动模式,则使调配色光更为精准,采用PAM+PWM混合调光模式,极大改善传统显示的频闪痛点;另外,该产品还采用新型LED芯片结构设计,相较传统LED功耗可大幅降低40%以上,极大提高MLED产品的绿色低碳性能。

Million Insights预计,2025年全球Mini LED市场规模将达59亿美元,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86.60%;在Micro LED领域,根据IHS预测,2026年全球Micro LED显示器出货量将达155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99.00%。

持续强化技术实力,令中国显示产业在规模化方面更具底气。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近日公开表示,中国半导体显示具备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LED产业链,凭借领先的TFT设计、制造技术,成熟的半导体芯片和先进的MLED工艺,以及有力的政策支持,MLED技术将在中国率先实现产业化。

下一个三十年,机遇如何把握

从CRT到TFT-LCD、OLED,再到Mini/Micro LED,从一穷二白到世界领先,中国显示产业的逆袭不可不谓励志。而京东方30年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中国显示产业发展的缩影。站在过去的成绩之上,展望新的时代,中国显示产业正在进入一片愈发广阔的天地。

一句话概括——未来时代,从“万物皆屏”到“屏联万物”。

“在家庭、在广场、在每一个人类生活的地方,都有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如此密切,以致使我们欲罢不能。”多年以前京东方科技集团董事长陈炎顺写下了这句话,他认为:“显示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显示融入到生活的每一环节中去。”

在物联网时代,显示产业将完成一项必然的过渡,从“万物皆显示”,到“显示联万物”。而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需要技术从底层给予保障,更离不开产业链协同、商业模式创新、产品落地应用等多种要素配合。

循着“屏之物联”战略,将显示技术与物联网应用深度融合的京东方,为产业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板。

一方面,驱动行业从规模导向迈向技术导向、价值导向。对应地,京东方目前已全面建成庞大且成熟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了“1+1+3”技术创新平台,并通过17条领先的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及4座智能制造工厂所形成的庞大的产品平台,持续推动技术研发成果的转化与落地。截至2022年12月,京东方累计自主专利申请已超8万件,其中柔性OLED相关专利申请超2.8万件。同时,技术研发成果加速向产业转化,京东方还推出了一系列顶尖技术产品。

另一方面,在“屏联万物”的未来,技术只是创新的维度之一,技术还必须与物联网等时代趋势深度链接。通过为屏幕集成更多功能、衍生更多形态、植入更多场景,将触控、摄像头、传感、芯片等硬件器件与系统层面的创新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破功能、场景的边界,让显示去赋能千行万业的智慧转型升级。

诸如智慧车载、智慧家居、智慧医工等,依托对各场景的深入,让显示相关的技术创新在各行各业百花齐放。京东方2022年在冰雪赛事中的技术落地,以及成都天府国际双子塔、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等应用案例,都标志着中国企业对全球显示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变革的引领。

有业内人士指出,“业界对于产业格局的预判倾向于‘中进韩缩日退’,中国企业成为全球显示行业的一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多元化以及与更多场景深度融合的探索,这一趋势正逐步得到验证。”

探索、突破、并跑、引领,中国显示产业的赶超过程异常艰辛。这也为中国企业积累了扎实的创新基础以及宝贵的发展经验,基于对显示产业以及科技行业的深刻洞察,中国企业将脚踏实地奔向星辰大海。

本文作者:业界风云汇

业界风云变幻莫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