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许多深圳人甚至宝安人来说,“燕罗”都是个稍显陌生的地方。

燕罗位于两市(深圳、东莞)三区(宝安、光明、东莞长安)交界处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地处深圳最北端,西侧和东莞滨海湾新区接壤,北侧顶着华为松山湖总部,是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核心职能外溢的第一圈层,也是穗莞入深的重要通道。燕罗街道也是深圳最年轻的街道之一。2016年12月26日,宝安区落实基层体制改革,所辖街道由6个变为10个,燕罗街道正是新设的4个街道之一。

与宝安的几个中心街道相比,一直以来,燕罗的存在感稍显薄弱。辖区唯一一个地铁站松岗公园,还是以南边的松岗街道命名。在燕罗工作的人时常自我打趣:“大型连锁快餐店在这里都算高端饮食。”

不过,暂时缺乏“高端饮食”的燕罗却隐藏着“高端潜能”。

燕罗“一半山水一半城”,3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水绿地覆盖率达55%。同时,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燕罗未大规模兴建大型的生产用房。辖区建设用地中,连片工业区平均容积率仅0.84,整体开发强度较低,具备较好的存量开发条件。

当深圳、宝安在连续多年高速发展,产业用地逼近上限、亟需拓展更大产业空间的时候,这块“处女地”被宝安、深圳圈中,变局开始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9月30日,宝安区在燕罗首次启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百日攻坚行动”,正式开启“以高质量空间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在此之后,燕罗焕然一新,声名鹊起——2022年1月,宝安区委制定“422133”工作框架,将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确定为宝安四大制造业片区“基本盘”之一。当年6月,深圳将此地列为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之首。8月,宝安发布重大空间发展战略,燕罗再次榜上有名,是重点发展的片区。2023年初,燕罗国际制造城正式被赋予“湾区芯城”的新名字。

尽管整体开发强度低,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燕罗不少地块被老厂房占据、没有成体系规划仍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只有腾挪出一批规模化、连片的优质产业空间,才能承载重大项目落地,帮助宝安乃至深圳逐鹿湾区。

为从起点上就高标准建设湾区芯城,宝安区提出,以燕罗街道为试点,探索实施全省首个“整街统筹”土地整备,以全域统筹拓展集中连片产业空间,实现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双优化。

这相当于要将整个燕罗街道“拆除重建”。

根据土地整备方案,宝安区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进行的原则,推动燕罗街道36.5平方公里整街统筹,有序整备9.36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形成12.2平方公里的连片规模性产业用地,其中政府掌握连片产业用地8.1平方公里,未来可用于承载发展战略性、大规模、高能级的超大型项目,服务深圳市“高标准开发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高水平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的要求。

“整备任务来得很急,我们几乎是全员上阵,全民支持。”文太光是燕罗街道山门社区党委书记,也是本地居民。他回忆,2021年10月,社区接到通知,有个大项目要落在山门。12月,社区的三家股份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以至少98%的绝对多数通过决议。次年1月末,街道和社区携手,整备任务顺利完成。

文太光口中的“大项目”是指华润微电子深圳生产线,也是湾区芯城的先期启动项目。

当时,宝安抽调180名党员干部,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分别挂帅的整街统筹工作领导小组和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整备推进期间,政府全程主导,社区股份公司、各类权益人等多方共同参与。政府与社区集体算大账,社区集体与居民算小账,充分平衡各方利益。

“村民们大多数是支持的,和租户谈清退是最辛苦的。”文太光介绍,宝安的工作组成立多支谈判队伍,分头推进,“谈到最后,只剩几个租户不肯走,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通宵达旦,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最后成功说服对方签名同意。”

2021年底,山门土地整备项目仅用时 46天,完成17万平方米土地的谈赔签约和清拆入库工作,刷新土地整备“深圳速度”,保障了华润微电子、鹏鼎控股、长盈精密等重点产业项目如期落地,“整街统筹”项目成效初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备土地腾挪空间之外,对燕罗片区的产业布局,宝安同样谋划深远。

规划显示,燕罗有8.1平方公里为政府收储产业用地,将为华润微电子、长盈精密、景旺电子等龙头企业提供生产空间保障。根据深圳“20+8”战新产业集群规划,宝安将在燕罗片区大力引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行业。

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是广东“制造业当家”的重中之重。《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 4000亿元,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打造涵盖设计、制造、 封测等环节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加快广东打造我国集成电路第三极。

更重要的是,在燕罗引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行业,将有望解决深圳的一大“痛点”。

深圳在芯片设计环节虽然居于龙头地位,拥有包括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以及汇顶科技在内的众多明星公司,但在关键的芯片制造、封装测试领域则缺乏竞争力,当务之急需补齐芯片制造与封测的短板,包括引进芯片制造生产线,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以及增强封测、设备和材料环节配套能力。

与此相悖的是,寸土寸金的局面导致半导体制造业昔日难以在深圳落地。曾加入深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前工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现任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荣誉会长的周生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1996年至2000年期间,几乎所有国内在建的半导体产线曾跟深圳洽谈落地,“但由于深圳用地紧张、人力水电较贵、以及认识不足等问题,最终都没落在深圳。”

而现在,深圳迎头赶上,弥补短板,加大产业土地整备力度,加强集成电路产业用地供给。《深圳市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建成具有影响力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制造、封测等关键环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3家以上营收超过100亿元和一批营收超过10亿元的设计企业,引进和培育3家营收超20亿元的制造企业,产业营收突破2500亿元。其中宝安被定位为化合物半导体集聚区,打造从材料到芯片制造到器件应用完整的宽禁带半导体产业链条。

为了让燕罗片区“芯标签”更闪亮,更有时代感和产业特色,经过公开征名,2023年初,燕罗国际制造城正式更名为“湾区芯城”,一座“面向世界、引领未来、全国示范”的湾区未来之城已初露峥嵘。

2023年的春天,高质量发展成为南粤大地最响亮的名词。这股“春风”也拂到了湾区芯城,催生了“芯速度”。

3月6日,今年深圳首个“工业上楼”新开工项目——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在位湾区芯城开工建设,聚焦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核心领域,“筑巢引凤”,孵化一批汽车核心电子科技龙头企业,建设世界一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将提供优质产业空间36万平方米,投产后将贡献产值超100亿元,与坪山汽车城形成“东西协同、错位发展、交相辉映”的发展格局。同日,9家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签约入驻。

燕罗麒麟山下的工地,一片忙碌。这是华润微电子深圳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一期工程的建筑现场,华润微项目于2022年10月29日开工,占地15万平方米,面积等于21个标准足球场,每年可生产48万片芯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新能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满足大湾区经济高速发展对半导体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

不远处,三诺智慧声谷产业基地、长盈精密5G产品及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景旺电子宝安区半导体封装基板及高端高密度印制电路智能制造基地、礼鼎高端集成电路载板生产基地等项目也在加快建设。不久的将来,这些龙头企业布局完成后,宝安将继续引入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湾区芯城,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

与湾区芯城产业布局相呼应,近日,宝安区相继发布《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和《培育发展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宝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700亿元;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实现产值突破1200亿元,构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车规级、人工智能、穿戴芯片产业创新集聚高地,这个目标占到了深圳2025年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的一半。

快速导入核心产业的同时,燕川九年一贯制学校、湾区芯城人民医院、燕罗文体中心、文化广场等一批民生、生态、文化、交通建设项目也将同步在湾区芯城落地,让这里更加宜业宜居。

“过个3到5年,最晚5到8年,湾区芯城的城市形态将完全显现,那时候就不缺真正的高端饮食了。”燕罗国际智能制造生态城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工作人员笑着说。

而在既是社区书记、又是本地居民的文太光心中,则满是对湾区芯城的希冀:“优质项目进来了,环境更整洁,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好,社区股份公司给的分红也会更多,期待这些大项目尽快建成。”

【撰文】崔洁 李嘉耀

【作者】 崔洁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