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覃在昨天写了《辽沈战役,沈阳守军起义,毛主席和林彪不接受,陶铸却说:我接受》一文,文末讲到:随着锦西、葫芦岛和承德的国民党军从1948年11月9日到12 日分路撤入关内,东北全境宣告解放了。

但是,解放战争还在进行。

毛主席在1948年11月18日命令林彪挥师迅速入关,提前发起平津战役。

即我东北野战军仅仅休整了一个多星期,就要踏上新的征程。

实际上,在辽沈战役结束前两天,即10月31日,毛主席就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提出:东北主力先遣兵团两个纵队即行南下。

随着辽沈战役即将结束,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提醒毛主席,说:“国民党在全国还残存四个战略集团,华东刘峙集团陷于徐蚌会战,灭亡在即;西安胡宗南集团被我西北野战军扼制,难以动弹;华中白崇禧集团独守武汉和长江中游,不能轻动。只有华北傅作义集团可用于机动。根据各方面传递回来的情报,傅作义有撤走的迹象。其撤走的动向有两种:一是全军沿津浦线南撤;二是安排中央系的24个师从海上撤守江南,他带领自己的20个师西逃回绥远老巢,配合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鸿逵继续顽抗。我们应该尽快将之就地包围,免生后患。”

毛主席果断地说:“不能让傅作义逃了,在东野大军未入关之前,必须想尽办法稳住傅作义。”

如何稳住傅作义呢?

毛主席先是命令华北第3 兵团撤围归绥,随后命令华北第1 兵团停止进攻太原,最后又命令华野对杜聿明围而不打,以免惊吓到傅作义,使其过早下西撤或南撤的决心。

到了11月18日,毛主席指令林彪整军入关后,不等林彪复电,又于当日18时连续起草两份电文,发出战斗命令。

一份给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要求“21日或22日全军或至少八个纵队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

一份给杨得志、罗瑞卿、耿飚并告杨成武、李井泉、李天焕、程子华、黄志勇,要求“杨罗耿所部即在阜平待命,并准备随时向张家口附近出动,协同杨李阻止敌人逃跑”。

傅作义和蒋介石并非一条心,他和蒋介石、以及美国人,各自心怀鬼胎,三方有三方的打算。

蒋介石的想法很直接:华北兵团全部由海上南撤,重建江南防线。

美国人的想法也很简单:美国政府在华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权益不能就这么放弃,你傅作义务必坚守平津,要钱、要枪我们给。

相对而言,傅作义就比较伤脑筋了。

绥远是他的“龙兴”之所,其嫡系部队绝大部分是绥远人,一旦离开故土撤往江南,那他就如同“失林的猛虎”、“脱海的蛟龙”,迟早会被蒋介石吞并。

从这一点上说,他是不会听从蒋介石的安排南撤的。

但是过早西撤,又意味着主动放弃了对20万蒋系部队的指挥权,这对一个靠军事起家的军阀来说,是万分不舍的。

而听从美国人的建议,死守平津塘,结局大致和辽沈大军的覆灭差不多。

怎么办呢?

傅作义左思右想,最终是心存侥幸,认为东北野战军不可能马上入关作战,那么,他不妨再守平津塘几个月,多多领受到美国援助,等东北野战军来了再撤不迟。

基于此,他慷慨激昂地对蒋介石说:“退据江南为偏安,固守平津才是全策,相信我,我在东北野战军入关之前,完全可以再扩充20万至50万军队,以百万雄师加固津塘60公里弧形阵地,一举扭转局势。”

蒋介石一来感到要把华北几十万军撤向江南是一项大工程,难度不小,二来觉得傅作义如能固守平津,就可以阻挡和牵制住东北、华北野战军南下。

他选择相信傅作义,让傅作义全权处置华北地区党政军大权,还答应给博作义补充7 万支枪和2 亿发子弹。

美国人也选择相信了傅作义的鬼话,一次性给傅作义投入了1600万美元巨资,并将原本承诺给蒋介石的一部分战略物资运到天津。

傅作义得到了蒋介石和美国人的援助后,大作表面文章,其以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为重点,摆出了一个长达数百公里的一字长蛇阵。

傅作义不摆他的这个长蛇阵还好,一摆,他的小心思就被毛主席看穿了。

因为,他在摆这个长蛇阵时,下意识地把蒋系部队摆在北平以东,而将他的嫡系部队摆在北平以西,为的是以后跑路的时候方便,你跑你的,我跑我的,彼此各奔东西。

毛主席一看,乐了。

好嘛,你傅作义还是舍不得你的老巢绥远嘛。

那么,平绥路是傅作义退守绥远的唯一通路,而张家口则是傅作义在平绥路上的重要基地。

之前为了抑留傅作义,毛主席能做的就是撤围归绥、停止进攻太原、停止攻打杜聿明……这些措施,都是被动地吸引傅作义留下来。

现在,傅作义既然舍不得老巢绥远,就不妨以张家口为突破口,集中华北主力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包围张家口,把傅作义的嫡系主力吸引到平张线上,使傅作义难割难舍,想走走不了,为我东野主力入关争取时间。

因此,毛主席在11月24日22时指示杨成武率主力三个纵队赶往张家口,包围和隔断周家河、怀安、张家口三处之敌。

11月26日1时,毛主席又指示杨得志、罗瑞卿、耿飚率第2 兵团赶赴琢县、深水以西地区待命。

11月27日,毛主席命令杨得志的第2兵团、杨成武的第3 兵团及程子华的东北先遣兵团从东、南、西三面进逼国民党察哈尔省首府张家口。

诚如毛主席预料的那样,傅作义认为这只是华北部队继绥远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局部行动,东北野战军暂时还不能入关,他为了保存西撤绥远老家的退路,派出了起家部队、心腹主力部队,号称“王牌军”的第35军前往救援。

为了翼护第35军主力的安全,傅作义随后又出动了第104 军的第258 师、第105 军第310 师、第104 师,甚至还调动了驻琢县的第16军。

不知不觉地,他的约10万嫡系部队被毛主席牵制吸引到了平绥线上的张家口、宣化地区。

毛主席在12月1 日电告杨成武、李天焕、杨得志等人,嘱咐说:

“你们任务是务必包围几部敌人”,“不重在歼灭,而重在包围”,“不使跑掉,至要”。

12月2 日4 时,毛主席致电程子华、黄志勇,要他们加快速度,

“取直径向南口、怀来前进,协同杨罗耿、杨李歼灭傅军”。

原本战场的态势完全按照毛主席的预想发展,一切皆在我掌握中。

但是,程子华、黄志勇在行军途中出岔子了。

老覃在多年前写过《他贻误战机,急得毛主席在雪地走了好多圈,他还不服,他是程子华》

一文,文中讲到:程子华率部走到密云时,收到了一个错误情报,说密云只有一个保安团驻守。他自作主张,拟挟辽沈大胜之威拿下密云。

哪知驻守密云的并非一个保安团,而是国民党军的一个师!

程子华打密云打得非常激烈,很快就惊动到了傅作义。

傅作义迅速判断出东北野战军一部已经入关,他的全身血液仿佛凝固,万分恐怖中,赶紧丢卒保车,不再要张家口,火速命令第35军军长郭景云率军退保北平。

原本,程子华的任务是协助杨得志困锁住敌第35军,先陷傅作义于被动,等东野主力入关,便豪取平津,解放整个河北。

但程子华昏昏乎乎去攻打密云,使得傅作义过早撤出第35军。

一旦傅作义因此下定决心倾巢南撤,那么,毛主席制定的关于平津作战的计划部署就将被全盘打乱了。

老覃在另一篇题为《开国上将杨成武曾因作战不力遭毛主席痛批,其奋勇自效,终成名将》的文章中讲了,由于负责包围张家口的杨成武三兵团把防守重点设在西面,致使第35军的400辆美制十轮大卡车得以从东西从容突破沙岭子防线,飘然东退。

毛主席急得不行,先是致电批评程子华攻打密云不当、要其率部星夜赶进,协助杨、罗、耿在下花园、新保安线上拦住逃敌,随后又发电报严肃批评杨成武和李天焕,批评他们 “擅自放弃隔断张、宣联系的任务,放任35军东逃”。

杨得志兵团也未能逃脱毛主席的批评。

毛主席指出他们的行军速度过慢,要求他们全速赶往下花园、新保安线。

毛主席的批评让杨成武等人感觉到事态的严肃性,人人奋勇自效。

12月10日晚,杨罗耿兵团完成了对第35军的包围。

程黄兵团则占领了康庄、岔道、青龙桥,切断了正准备向西增援的第16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晚23时,毛主席长舒了一口气,致电林罗刘、程黄、杨罗耿、杨李并告聂薄,对各部的行动作战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

“凡此均堪庆贺,应予嘉奖。”

电报发出后,他又有些心怀愧疚地对周恩来说:“这次,我把杨成武、杨得志、程子华三个兵团骂得够呛,他们一个个被搞得紧张兮兮的,恐怕会留下了后遗症,真希望他们不要心存芥蒂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