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20次登上春晚,被誉为“春晚钉子户”。
和搭档——蔡明在17年的大年三十,用精心准备的节目,贴近生活的小品,让全球华人捧腹大笑。

可自从2010年卖完土豆后,昔日好友突然散伙。
再一次出现,蔡明身边的搭档,就从高大英俊的郭达,换成了潘子牌浓缩精华。
不禁让人好奇,从家喻户晓到无人问津,他经历了什么?说起郭达,没有人会陌生。
是常年在春晚舞台上的小品演员郭达。

是电影《举起手来》里面的郭大叔。
更是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的习光斗。
可谓是电影电视剧小品的三栖艺人。

那时候的郭达,非常火,走到路上都能被人们认出来。
郭达出生即丧父,他的童年很艰辛
1955年,一户普通人家里
传出了并不洪亮的男婴声
男婴的母亲看到孩子后

不仅没有喜悦,反而用手抹着泪
这个男婴就是郭达
而哭泣的女人,就是郭达的母亲
因为她的丈夫,在孩子出生前一个月就去世了
他留给家里的唯一信物,是一把老旧的小提琴
郭达的父亲之前在剧团工作,是个表演艺术家

并且郭达父母十分恩爱
所以郭达母亲听闻丈夫去世的消息
大受打击而导致了早产

郭达六岁那年蔡明在北京出生,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白衣天使,优渥的家庭环境让蔡明童年衣食无忧,除了上学,歌曲、舞蹈、诗朗诵样样精通。
郭达十二岁母亲被关了牛棚,留给他一部收音机,为了糊口郭达早早辍学,做过纤夫、喂过猪、打过隧道、架过桥。

唯一的爱好是把玩父亲留下的小提琴,还有那台收音机,晚上准点播放评书是郭达最爱。
有时候看完一部电影,他就在家里在班上模仿片中人物,动作、神情,常常将大家逗得前仰后合。

那时为配合运动,学校经常停课。一次班上排演活报剧(以应时性、时事性为特征的戏剧类型,就像“活的报纸”。)郭达高鼻梁、大眼睛,头发是自来卷,大家让他扮演一个美国间谍。
这是郭达第一次登台,内心非常紧张,当他戴上高帽子,走上舞台后,台下师生举着拳头高喊打倒美国特务时,郭达想到了遭受不公众待遇的妈妈,额上沁出汗珠,双腿直打颤。

演出结束,同学都说郭达演得太神了,大家都将他当成了真的美国特务。鼓励与表扬给了郭达极大的信心,从此他经常参加学校的演出。
16岁的时候郭达开始窜个子,从原本的矮冬瓜,一跃成一米八大高个。

来学校招工的铁路领导很欣赏他体格,一顿天花乱坠忽悠,让郭达自愿跑去陕南打隧道。
那段日子很艰辛,为了每月30块基础月薪外的劳模奖金。
他从原本的懒骨头,练就出一身腱子肉,身形自然越发魁梧,力量也日益猛增。
当年,他一个人就能卸一整辆货车,头顶一包水泥,肩颈横跨一包,腋下再夹上两包,每走一步都能踩出深坑,偏偏他不知疲累,一干就是一上午。

因为表现突出,两年半工期结束后,他直接得到领导提拔,从外省调回老家,坐上干部高位,但这只是郭达的开始!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照顾母亲,风吹日晒的苦是苦了点,但在他看来给钱就行,起码自己多赚一分,妈妈就轻松一分。
这份孝心让领导动容,不久后他就被安排去喂猪:工资合理且工作轻松。

与猪为伍的日子虽然难免臭烘烘,但也让他有了不少闲暇时间:听听大喇叭广播相声或者评书之类的节目。
节目听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兴趣,甚至还激活了他的表演天赋。白天在外边听广播说,晚上回家惟妙惟肖地学给母亲看。
郭达也是聪明,白天工作晚上复习,经过短期筹备后毫无悬念地顺利通过了上戏录取分数线。

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当时真是把他高兴坏了。
毕业后,郭达被分配到陕西省话剧院。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郭达也不是一开始就演小品的。
其实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话剧演员。
由于演技出色,刚进入话剧团没多久的郭达就被导演选中,邀请他主演经典话剧《于无声处》。

但这个消息一出来,其他老演员就不乐意了。
他们觉得,自己的舞台经验比郭达多得多,凭什么郭达能得到这个角色。
甚至还有人说,郭达能得到这个角色是因为他跟导演有亲戚关系。
一传十,十传百,谣言越来越离谱。

甚至有的人造谣说,郭达当初能进话剧院,也是靠走后门进来的。
此后,郭达就遭到所有演员的排挤。
没有同事和他交朋友,没有人叫到一起吃饭。
甚至不带他一起排练。
同事跟郭达说十点排练,郭达十点准时到排练室。

结果所有人都已经排练结束,只有他一个人在那傻站着。
郭达终于认清,想要获得尊重首先自己需要强大起来。
那天之后,郭达每天不到四点就起床。
天蒙蒙亮时,他已经站到操场上练嗓子了。
日积月累,郭达的能力再也掩盖不住。
他一步一个脚印,逐渐从舞台上的边缘角色向舞台中间靠拢。
最终,郭达还是升到了主角。

成为主角的郭达,经常被剧团派到外省演出。
大家都不愿意去,只有郭达默默接受安排。
郭达的“不争不抢”一直持续了10年。
十年的时光,只排演了30台话剧,尽管如此,仍获得了陕西省以及西北地区的表演奖。
“酒香不怕巷子深,花香自有蝶飞来”。

1987年,央视为第五届春晚排演小品《产房门前》。
剧本都写好了,之前选定的演员却意外受伤。
春晚负责人抓紧联系地方上的话剧院,让他们推荐人选。
郭达榜上有名,看过他之前的话剧后,负责人直接定下郭达,这一次的表演也让郭达打开了他的名气。
之后,郭达再一次上春晚,和杨蕾搭档表演小品《清官难断家务事》。

1990年夏天,央视节目组《综艺大观》的导演找到蔡明,让她给自己找一个搭档,表演小品《借伞》。
看了这本子后,蔡明觉得很不错,伞是雨中开出的花,她这次要借来一把好“伞”,让这次的演出成为舞台风雨中,开出的一多最美丽的花。
可蔡明一连试了好几个搭档,都没有找到共一把伞让你靠近心灵的感觉。就在此时,有朋友向他推荐了郭达。

对于郭达这名字,蔡明并不陌生,因为郭达已经两度在央视春晚表演,《产房门前》、《清官难断家务事》等让蔡明印象深刻。
两个人相谈甚欢,对于作品的方向也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蔡明也总是在郭达迷茫的时候给出建议。
他们接连合作了《黄土坡》、《机器人趣活》、《梦幻家园》等经典小品。

郭达和蔡明更是成为了“春晚钉子户”,也成为了观众们心中的黄金搭档。
他不光参加平时的演出,还在2005年参演了《举起手来》中的赶车老汉,更是成就了一部经典的电影。
从他所有的演艺经历我们确实看到了郭达的可塑性,甚至一看到他出场就想笑。
2010年,郭达携手蔡明,在春晚上完成了自己的节目《家有毕业生》。

2011年,他主动对蔡明坦言,自己年纪大了,在精力不济的情况下,怕是很难拍出好作品。
蔡明眼见郭达说这些话的时候,眼中噙着泪水,她知道这位老哥哥一定是思虑再三,才对自己开了这个口,这一番话也让蔡明泪流满面。
于是蔡明选择了,支持、尊重他的决定。
在那之后,郭达偶尔会接拍一些影视作品,在这个领域中,他同样展现出了让人无法忽视的实力。

虽然与春晚告别,但郭达没有跟舞台告别,郭达回到了自己老本行——话剧。
他与濮存昕、宋丹丹共同出演话剧《白鹿原》至今已经演了上百场,
每次演出排在晚上时,他中午必须睡个午觉,
然后起了过一遍所有的台词,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

很少曝光于媒体下的郭达,在2020年在《王牌对王牌》迎来了综艺首秀。
与他一起登上节目的,还有老搭档蔡明。
由于不熟悉综艺套路,时常显得尴尬、接不上话,
甚至随身带着“小纸条“,提醒自己流程。
与郭达同样出名的潘长江,却走上了直播带货之路,也把他这么多年积攒的人气口碑消耗殆尽。
面对事业上的变化,人间清醒的郭达没有“死磕”小品,他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后果断选择其他的方式工作、生活,更没有选择随大众去消耗自己的口碑。
如今68岁的他内心富足,陪伴在家人左右,享受美好的日子。而与他40年的结发妻子时时刻刻鼓励他,并支持他的决定,这份相濡以沫的感情成就了郭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