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是选科分班的关键节点,也是学生成长的转折期,很多转变是潜移默化的,但多数家长能看见的,只有成绩单上的一串数字。

有家长发现,学生的成绩会在高一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表现平平的男同学,上了高中成绩却突飞猛进,而初中一直维持成绩优异的女同学,到了高中却显得心不在焉,成绩也一路滑落。

开学不到一个月,却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围在医院诊室外,互相折磨的是学生和家长,唉声叹气的却是医生,家长和学生的很多矛盾,本可以得到合理解决,而有些家庭,却非要把彼此都搞得遍体鳞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一女同学躲在被窝,被家长拽出怒扇巴掌,就医时才悔不当初

潘医生接诊的病人中,一半以上都是未成年,他们普遍是正在读书的初高中生,遗憾的是,并未所有学生的问题都能得到根治,原因就出在家长身上。

就比如这位刚上高一的女同学,家长发现她吞下了八颗治疗失眠的药物,吓坏了,赶紧带到医院来。

女同学的眼神淡漠,丝毫不在乎自己吃下八颗药物,如果不是家长及时发现,后果该是多么严重,一个刚读高一的学生,似乎已经对生死毫不在意了。

在医生的多番询问下,女同学哭着倾诉:我妈打我,她家暴我!经过家长的解释才明白:女同学读初中的时候,成绩本来很好。

但是初三那年,女同学的家长离婚了,从那之后女同学就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成绩虽然没有太多的影响,但鲜少和家长沟通。

到了高一,女同学有力不从心的趋势,家长有些着急,没想到老师先一步找到家长,告知女同学和同年级的另一位男同学互有好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放学时一起手拉手的照片,还被其他学生匿名发到了网上,家长挨了老师好一顿的指点,又羞又恼,回到家又看到女同学躲在被窝里,和男同学微信聊天。

家长怒不可遏,情急之下把女同学从被窝里拖了出来,愤怒地甩了她一巴掌。之后女同学的情况就更差了,睡眠不足导致她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出现幻听的症状,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她去看医生。

青春期男女同学互生好感是正常现象,正确引导反而有益于成长

面对医生的提问,家长也很懊悔:自己离婚对孩子影响很大,是自己对她疏于关照了。

但实际上,对女同学伤害最大的,还是和男同学互有好感后,被家长不由分说地扇了一巴掌。

在青春期,男女同学性格和学习上本就是互补的,男同学擅长运动和理科的学习,女同学擅长文科学科,学习和做事都细致入微。

朝夕相处,产生好感再正常不过,如何引导,比彻底杜绝更加容易且有效,就比如另一位高三女同学,她的家长也面临了同样的难题,但他们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举措。

高三的最后关头,老师发现班级里的两个同学,总是在下课后到走廊上并排走,虽然没有牵手,但偶尔害羞地低头笑,老师也一眼就看穿了二人的关系。

老师没有选择直接找学生谈话,而是分别约见了两位同学的家长,家长比较开明,认为二人只是关系更近一些,且二人学习成绩一直没有受到影响。

因此双方家长达成一致,认为只要学生不做出格的事情,不影响学习,就不过干预他们,当然,家长也和学生进行了谈话和疏导,给予理解的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保持美好健康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位同学也没有辜负双方家长的期待,女同学考上了北京一所211大学,男同学考的更好,去了上海交通大学。

女同学和老师报喜的时候,脱口而出:我男朋友考的比我好,后又觉得不妥,脸红起来,老师宽慰:没关系,已经毕业了,可以自由谈恋爱。

站在家长的角度,也心知肚明,中学生的互有好感,多数都无疾而终,既如此,不如专心学习,免得浪费时间。

但道理讲再多,都远不如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地更加深刻。青春期以学习为主旋律,但若有了情感的寄托,对学生的发展只要无害,家长不妨多给予些理解和包容。

有过来人回忆:高三的学习真的很累,但若有一个自己时刻惦记的同学,也就不觉得苦了,高中生如果能互帮互助,取得更好的成绩,这远比家长强行拆散,闹的鱼死网破更有益。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