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泸州曾是一座水运特别发达的城市,千年航运历史,给这座拥有长江和沱江的城市,带来了属于它独特的码头文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码头渡口虽然还被大量使用,随着陆地交通的发展,以及桥梁的铺设增多,航运已经慢慢退出本土主要交通位置。

尽管目前我们有四川第一大港、中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泸州港。但是主要的交通已经不在这条线了。

不过,千年下来的码头文化,人文情怀,又不仅是商业口岸那么简单。它似乎可以走上另外一条路,为泸州水运翻开崭新的一页。

从怀旧的角度来说,一些码头渡口是几代泸州人的记忆,不管是沱江还是长江。尤其是老城区的宝来桥渡口和澄溪口渡口等。当年还有其他地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比如宝来桥渡口连接茜草和泸州城,来往的人很多,那个时候没有桥,坐车也比较不方便。如今,其实真的开车或者坐公交过去都很便捷了,真的要坐船就是一种慢生活的感受和怀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比如当年去方山游玩,要到石棚去坐船,还要转车,相当麻烦。今天高速到方山快了很多。

而弥陀到神臂城的渡口船还在开设,当然很有意思,班次却并不多。说实话,还是没有直达便捷。

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假如只是一个对岸而行,这样的恢复就是为了怀旧和新鲜来说,大没必要。

但是如果是融合两江游与不同点位有效的串联,并且能有相关的景点可以游玩,形成一条城市江景旅游线路,那么就值得好好研究了。

长江和沱江在泸州交汇,泸州人习惯叫长江是大河,沱江是小河,在过去,这两条江不仅是大家水源的重要供给处,更是泸州通江达海,引进输出,南北东西交流的好地方。甚至是一大部分老泸州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黄金水道。

有水的地方,不仅有生机和活力,更能孕育出文明,世界很多有名的文明,都是因为靠着水而生。比如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尼罗河流域。而水流经过地方长久和交汇处,更是形成了地方人文特质,这些特质,到了今天就成为这座城市不可多得文旅财富。

假如合理的利用,它们不仅能给大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重新带动两岸很多产业的发展。

所以,如果是开发泸州两江游的前提下,有选择的恢复一些码头渡口,作为其整个规划的一部分,那么就完全可以。不然,意义真的不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要注意的是,即便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能头脑一热就盲目上线。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除了路线的规划,还要考虑两江水流一年的分配情况,更要考虑两岸有哪些可以观赏与上岸参观的地域,是否能够支撑大众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这些地方被纳入以后,它们的配套和服务能不能够满足等。

假如这些都能够做到,那么先可以开一条短线进行尝试,成熟以后,还可以扩大它的宽度和长度,古人说水为财,流动的东西总能带来更多的活力,我个人是赞成有条件的恢复和发展两江游的泸州文旅项目,至于泸州的渡口,假如能贴合两江游的需要,那么也可以选择性恢复部分。如果只是单一的情况,还是让它保留在记忆和照片里吧。